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车辙是现代高等级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病害。在分析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对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方法进行了评述,提出了防止形成沥青路面车辙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主要分析沥青路面形成车辙的原因、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抗车辙性能的提升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平  胡小圆  郑涛 《交通标准化》2010,(17):227-230
车辙是沥青路面在渠化交通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竖向永久变形,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之一。在分析沥青路面车辙产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交通条件、气候环境、路面设计及施工控制等多方面对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车辙的预防和处治对策,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综合评价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情况与规模,针对车辙深度评价指标的局限性,推荐采用车辙变形面积和车辙修复工程量作为车辙深度的补充指标。阐述了现场车辙精准化测试评价方法,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沥青路面现场车辙精准化评价方法的具体应用,本研究成果对于沥青路面检测试评价技术的完善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车辙是沥青路面特有的一种损坏现象,沥青路面车辙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交通、气候、以及沥青层厚度和结构组合等因素,而且车辙常常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结合车辙试验,对车辙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为沥青路面在设计中减少和避免产生车辙,以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和安全性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存在的车辙问题,通过足尺环道试验,系统地研究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的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评价不同结构组合的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7.
借鉴国外壳牌车辙预估方法,分析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抗车辙性能,并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沥青稳定碎石基层还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形式,车辙主要发生在表面层和中面层;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相比,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产生的车辙深度增加不大.从提高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角度出发,建议可着重提高沥青中上面层的抗车辙性能,并且ATB-25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厚度设置在15~20cm之间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总里程的不断上升,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不断出现,而车辙作为沥青路面常见的早期病害,已经成为道路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在分析沥青路面车辙产生机理、车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沥青路面车辙的措施,希望能对沥青路面车辙的防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高速公路工程,预估沥青路面5 a车辙深度。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沥青路面温度场,按方形均布的垂直荷载,分析计算荷载作用时间,借助时温等效原理将较低温度下的作用时间转化成高温下的作用时间,建立恒温作用下的沥青路面车辙计算方法,得到沥青路面典型结构5 a车辙深度。通过与实际工程5 a车辙深度的对比,基于时温等效的车辙预估计算结果与实际相符。恒温作用下的沥青路面车辙计算方法提高了车辙预估的计算效率,并通过低温季节与高温季节转化时间的对比,得到车辙主要发生的月份,为道路维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车辙是沥青路面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重复荷载作用下,以及结构层中材料的侧向位移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这种变形出现在行车轮胎处,即形成路面的纵向带状凹陷;车辙是高级沥青路面的主要破坏型式。根据近几年河北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情况,详细地分析了沥青路面出现车辙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减轻车辙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结合对某高速公路路面车辙近十年的跟踪检测和试验,从新的角度认识路面结构因素对路面车辙的影响,提出了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原则和联结层设计理念及结构抗车辙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李欣 《北方交通》2012,(5):44-46
针对沥青路面在超载和高温共同作用下的路面车辙进行研究,通过合理路面结构参数的选取,采用有限元分析了路面结构层内部的应力,利用合适的车辙预估模型进行车辙计算,并研究了不同轴载作用下的车辙量的变化。研究成果对于认识高温、超载对路面车辙的影响提供了定量化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标准车辙试验和全厚式车辙试验,采用单因素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橡胶沥青对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橡胶沥青与基质沥青比较,对路面的高温抗车辙性能有更大的改善,而且不同橡胶粉掺量也会影响到橡胶沥青的性能。通过全厚式车辙试验,将路面结构与温度梯度等因素考虑进来,使得车辙试验更符合实际路面情况,其试验结果表明各结构层对路面的影响区别较大,双层同时掺入橡胶沥青也比只改善路面高温稳定性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为向路面结构设计和沥青混合料抗剪设计提供参考,用室内环道试验数据建立了基于抗剪性能的车辙预估模型,并与现有车辙预估模型进行了比较.为了标定该车辙预估模型,采用2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现场实测数据,对车辙预估值和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现有车辙预估模型相比,除综合系数有差别外,其余参数值相差较小;当修正系数为0.361 3时,预估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有限元分析纵坡路段路面结构动态力学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态力学分析纵坡路段路面结构,能够得出推移是由于层间剪应力增大引起的,但不能合理解释实际存在的车辙问题。采用ANSYS三维有限元瞬态计算方法,模拟路面结构受到的动态车辆荷载作用,并依据国外路面设计理论,分析路面结构各层层底拉应变、面层内最大压应变以及路表弯沉值、面层与基层间的剪应力。得出纵坡路段的行车速度慢是车辙形成的主要原因,层间剪切破坏的发生主要跟纵坡坡度大小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基于粘弹塑性理论粘弹塑性本构关系,运用ANSYS软件建立了津滨高速改扩建新建沥青路面车辙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优化路面设计方案(GTM法)与原设计方案(Marshall法)路面车辙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GTM法优化设计方案具有较好的抗车辙效果,显著延缓了车辙病害的发生;永久变形主要由绝对车辙引起,侧向隆起仅占4%,沥青路面车辙主要产生在结构表面以下20cm深度范围以内,主要集中在4~10m范围,这部分的永久车辙变形约占总变形的60%。另外,进行了一系列重载作用下的路面车辙模拟,对基于车辙等效的轴栽换算进行了探讨,提出轴载换算系数为5.62,对今后的基于车辙为控制指标沥青路面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的现场调查,发现了当前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的破坏类型和成因,并提出了具体的预防和处治措施,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