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分析综合交通枢纽接驳高架匝道的交通运行特性,阐述了其使用功能及交通组织思路,提出了设计标准选取的建议。高架落客平台是其关键设计技术之一,对高架落客平台的车道组成、长度计算方法以实例进行了解析。最后,对高架匝道设计过程中常遇到的引道坡脚至平交口距离、车道数选择、上部结构型式选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规范对变速车道长度进行了界定,但渐变段是否属于变速车道界定比较混乱,同时没有明确提出匝道车速、等待时间对变速车道长度的影响.通过对变速车道类型和驾驶行为分析,确定加速车道宜采用平行式,减速车道宜采用直接式.然后,根据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和车辆在变速车道的速度变化,分别确定了平行式加速车道、直接式减速车道每一部分长度的计算方法,重点是利用移位负指数分布模型,推导了平行式加速车道等待段中车辆等待一个可插入间隙的平均等候时间.最后通过算例确定了主线和匝道在不同设计车速下的加、减速车道长度.该长度比现有规范中的参考值偏大,因为该变速车道长度考虑了三角渐变段长度,为相邻立交间距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中环线北段部分高架分为“二段、三个立交、六条高架匝道”。其中,“二段”为汶水路高架西段(共和新路立交—沪嘉高速)和汶水路高架东段(大柏树立交—共和新路立交)。“三个立交”为大柏树立交、共和新路立交和沪嘉立交。“六条高架匝道”分别为曲阳路到逸仙路高架上匝道  相似文献   

4.
陈祺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8):74-79,93,20
城市高架快速路是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城市建成区内,高架快速路匝道建设受到现状路网制约较多,匝道布置从区域路网交通分析来看,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可供选择建设地点一般建设条件有限,一般匝道落地点距离地面平交口较近。该文分析交织段的交通行为,辅以工程实例,探讨快速路匝道与地面平交口之间的配合问题,提出从改善交织区的交通通行能力方面进行工程及控制措施,提高快速路与地面平交口的匹配能力。  相似文献   

5.
胡捷  杨晓敏 《中外公路》2008,28(1):182-184
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出入口形式一般分为直接式和平行式两种,各有其优缺点;由于依照我国路线规范设计双车道匝道出入口形式存在车道数平衡和侧移转向等问题,该文就几种出入口形式的优缺点,并综合车道数平衡、辅助车道、变速车道长度和渐变率等方面探讨双车道匝道出入口所应采取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6.
一、工程概况上海市南北高架道路工程为连接上海市内环线的第一条南北向穿越市中心区的快速干道,南起中山南路鲁班路,北至中山北路共和新路,全长约7公里。高架道路主线为六车道,标准段桥宽25.5米。沿线共设7对平行式匝道与地面道路相接,标准段匝道宽8.5米。上部结构除跨  相似文献   

7.
高架快速路出口匝道与地面交叉口衔接段的交通组织方案对城市交通系统作用至关重要。该文结合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快速路,对高架快速路出口匝道衔接段交通组织方案进行了分析,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工程概况上海市南北高架道路工程为连接上海市内环线的第一条南北跨越市中心区的快速干道,南起中山南路鲁班路,北至中山北路共和新路,全长约7km。高架道主线为六车道,标准段桥宽25.5m,沿线共设七对平行式匝道与地面道路相接,上部结构除跨越主要交叉路口采用30+40+  相似文献   

9.
上塘-中河高架是杭州市主城区最重要的一条南北向骨架道路,近几年来拥堵严重,已成为城市交通热点问题。该文从杭州市的道路网特点入手,通过大量现场调查,并借助杭州市智能交通信息平台的FCD和微波车检器流量数据,深入分析了上塘-中河高架的交通拥堵特征。从交通需求、交通设计和交通管理与控制三个方面系统地剖析了其交通拥堵的原因和症结。借鉴国外高速公路无瓶颈段设计理论,本着交通疏堵工程和保证快速路运行效率的理念,从增设匝道的合理性,打通中河立交瓶颈节点,部分路段"4改5(6)",增加匝道车道数,地面道路配套措施及封闭个别匝道等交通工程角度提出了交通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10.
长沙市万家丽路快速化改造工程,采用高架快速路+地面快速路相结合的快速化改造方案,全线高架双向六车道,共设4对平行式匝道,一处立交,高架全线主要采用“飞雁形”斜腹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双柱花瓶式桥墩,立交主要采用斜腹板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独柱式花瓶形桥墩。  相似文献   

11.
城市高架快速路"先入后出"式出入口,是影响快速路主线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在工程实践中,为便捷衔接地面道路网络,一般将上下匝道设置在主要交叉口处,将导致高架道路出入口交织段较短、出入车流严重影响主线交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现分别针对常规布置方法、辅助车道布置方法、集散车道布置方法、"剪刀叉"布置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进行分析,以期用合理的代价减少高架道路交织影响。接着,以石家庄市和平路高架快速路工程设计为例,对不同匝道布置方案进行分析,得出:对于该工程采用设置"剪刀叉"的匝道布置方案交通运行及工程代价等方面综合考虑较优。该匝道布置方案为高架快速路出入口间距无法满足规范要求且周边地块交通集散有需求的情况下,创造了设置匝道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针对平行匝道缺少专门设计规范等问题,通过分析平行匝道的特征,依据规范和相关规划对平行匝道布设位置、匝道间距、车道数及标准段结构等设计要点进行阐述,并结合长沙市湘府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提出较完整的城市快速路平行匝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平行匝道优点突出,在快速路中已广泛使用,对其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和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国内设计规范中缺少专门的具体规定,相关的研究资料也较少。目前的设计方法仍沿用设计速度法进行设计,且与常规的立交匝道特征未加以区别,存在与平行匝道的实际运行特征不符的缺陷。本文对平行匝道的独有特征和运行特点进行分析,按照运行速度的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了优化后的运行速度设计法。通过对平行匝道各段的设计指标与运行速度进行协调性设计,可缓解城市高架快速路的交通拥堵,提高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上海地铁一号线紧邻沪闵高架二号匝道的情况,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地铁车振对沪闵高架2号匝道高架主体结构的动力影响,获得了列车荷载作用下沪闵高架2号匝道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5.
<正>(一)长江西路隧道总体目标2016年12月底通车。目前,浦东岸边段已于2010年4月完成,浦东接线道路桥梁结构和路基、风塔已完成;隧道段内部结构基本完成。浦西段工作井2010年10月16日开工,目前已完成了现有腾地条件下的全部结构施工,约占浦西结构总量的60%。下穿铁路南基坑于2014年6月初复工,10月底已完成车道顶板。(二)嘉闵高架南1段(莘松路~联明路)2014年12月底原嘉闵高架至G60立交段主线高架及WN和NW匝道建成通车。(三)嘉闵高架北1段(北翟路~G2公路)2014年12月底主线高架通车、地面道路(北翟  相似文献   

16.
《上海公路》2015,(2):4-5
<正>(一)嘉闵高架南1段(莘松路~联明路)2014年12月28日主线高架(原嘉闵高架至G60立交段)及WN和NW匝道已建成通车,剩余工程尚在施工。(二)嘉闵高架北1段(北翟路~G2公路)2014年12月28日主线高架全线、地面道路(北翟路—金园四路)已建成通车,剩余工程尚在施工。(三)嘉闵高架北2段(G2-S6)目前,累计完成桩基61%、承台51%、立柱4l%、盖梁16%、箱梁预制17%、箱梁安装8%。(四)长江路越江隧道浦东段:接线道路完成沥青中下面层摊铺,风塔完工。隧道段:内部结构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7.
城市交通走廊稀缺,高架快速路与地铁共线不可避免,如何布置高架断面是前期方案设计的重点.首先介绍了武汉市友谊大道北段高架的建设背景、工程概况以及共线段相关地铁的情况;然后结合项目特点,针对共线段提出了两个断面方案,从地铁影响、立交与匝道设置、地面交通组织、环境与景观等方面分析了两个方案的优缺点;最后推荐采用中央绿化带设置...  相似文献   

18.
从节点流量、立交用地条件等方面对武汉市姑嫂树立交现状进行分析论述。基于现状分析筛选匝道线位,并提出两个比选方案。从交通评价、与周边建筑物距离、与天然气管道距离等方面进行比选,得出最合适的匝道上桥方案,对立交节点进行微改造,达到缓解拥堵、提升路网运行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单车道出口小客车运行速度特征和运行速度值,确保车辆在衔接段运行速度协调可控,使车辆安全运行,在分析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单车道出口小客车运行速度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得出车辆在出口处的运行规律。采用链式开普勒雷达测速仪对出口小客车速度进行实时采集,选取8条匝道特征点(渐变段起点、分流点与小鼻点)处自由流状态下的小客车速度作为分析样本,采用K-S检验对所取样本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在满足检验要求并分析渐变段和减速段速度及加速度特性后,确定自变量参数,最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别建立了小客车在分流点及小鼻点处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并采用4条匝道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分流点处车辆运行速度随渐变段起点速度增大而增大,随渐变段长度增大而减小;小鼻点处车辆运行速度随渐变段起点速度增大而增大,随渐变段长度、渐变段长与减速段长之比r的增大而减小;预测模型通过了回归等式及回归参数的显著性检验和相对平均误差检验,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平均值均小于10%,建立的回归模型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0.
结合郑州南三环东延线工程,对平行匝道的布设进行了探讨。阐述了该工程中的平行匝道设计原则与思路,介绍了该工程匝道布设位置、布置间距、加减速车道及匝道与交叉口距离等设计要点,为城市类似立交工程的设计提供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