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于洋  刘舒燕 《中国水运》2006,4(8):190-191
交通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优秀的人才.人才分析和预测是实施和制定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的重要前提,是提高人才培训效益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尝试建立交通人才系统动力学模型来研究我国交通人才的发展趋势和演化模式,以及对交通行业的影响,为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和实施人才开发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强力助推航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速我国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进程,交通部发布了《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十五”交通信息化的总目标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建设交通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各级政府交通行业管理以及企业交通运输生产,  相似文献   

3.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要努力形成江山代有才人出的生动局面。交通部近日在北京召开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工作会议上,李盛霖部长作了“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推进交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主题报告,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的重大意义。李部长同时指出:“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交通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和重大突破的引领者和开拓者,是实现交通又快又好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而目前在交通行业仍存在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拔尖人才…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为适应交通事业的发展,扬州市交通局根据江苏省交通厅和扬州市政府的部署,相继在行业内多次开展了职业技能竞赛、技能人才评选表彰等活动,将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及使用纳入正在组织制定的扬州市交通人才“十一五”规划中。《扬州市实施三年三千三百名新技师培养计划》出台后,扬州市交通局在全行业启动了“三年三千名新技师培养计划”,为地区交通高技能人才构建培养高地,交通行业有关单位也纷纷启动了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  相似文献   

5.
7月21日至22日,交通部在京隆重召开了“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工作会议”。 这次会议是交通部党组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统一认识、明确目标、部署实施《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指导意见》的动员大会、誓师大会,它标志着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的工作全面展开。交通部党组书记、部长李盛霖作了重要报告。李盛霖提出,紧紧围绕“三个服务”,针对交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依靠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创新,全面推进交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祖温 《世界海运》2009,32(6):14-17
大连海事大学的定位 大连海事大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向世界一流高等航海学府迈进”的目标。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交通行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着眼点,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不断提高科研水平,致力于成为交通尤其是航运领域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的重要基地,以及国际海事法规和策略研究的工作基地。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工作逐年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7.
<正> 港航管理局是杭州市水上交通行业的管理部门,同时作为省交通主管部门管理下属单位,实行“四块牌子,一套班子”。即:杭州市港航管理局、杭州市地方海事局、杭州市船舶检验处、杭州市航政管理支队。局横跨全航区7个县市的下属基层单位共有14个港航管理处。全局2002年末在编人员1052人,居浙江全省水上管理单位首位。  相似文献   

8.
李盛霖部长在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指导方针和总体目标。李盛霖部长还一再强调要努力做好“三个服务”(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坚持“四个理念”(以人为本、好中求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四个创新”(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推动交通事业走上了以创新促发展的道路,并在2007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对“三个服务”进行了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9.
《船艇》2002,(9)
科技兴起,人才为本。当今社会,人才资源已成为科技进步、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为适应加入 WTO 后的新形势,适应当今和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振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船船工业事业,造就国内外一流的人才队伍已成为首要因素。“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发挥人  相似文献   

10.
探究科研单位转制后人才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课题。调研了科研体制改革对人才资源的影响,剖析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应对措施,最后从战略层面思考科研单位转制后,如何实现“人才强企”的目标。从理论角度提出实施企业人才主体战略、实施智力资源资本化战略和实施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战略等观点。  相似文献   

11.
赤木 《中国港口》2023,(3):11-13
<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上港集团、浙江海港集团、苏州港集团和南通港集团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积极践行世界一流港口建设,着力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高质量建设发展蹄疾步稳一、2012年发展现实基础1995年12月,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四大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2.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交通部特研究、制定了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目标。它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交通行业发展的方向,激励、鼓舞交通人为之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3.
正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已成为新时代广大海事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最强音。在交通运输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海事系统将全面履行"三保一维护"职责使命,盯准抓牢《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简称《建设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以"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为价值取向,坚持"三化"建设为统领,以"一流海事服务、一流航海保障、一流海事队伍、一流设施装备、一流国际影响"为目标,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一流海事,当好交通强国建设的排头兵、示范者、引领者。  相似文献   

14.
2012年2月25日,依托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建设的航运技术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下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航运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下称“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在上海召开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由国家重点实验室暨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以下统称“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缪国平教授主持。马浔所长、蔡惠星副所长、陆嘉明副所长、杨阳所长助理、全体学术委员会委员、所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重点实验室有关人员一同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光电电源“三化”研究状况分析,提出适用于光电电源的“三化”设计方法,说明“三化”作为一种方法、思路,只有和产品的设计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李为 《中国海事》2021,(4):23-2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描绘了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宏伟蓝图,全体交通人倍感兴奋、倍受鼓舞、倍添力量。海事部门肩负着“让航行更安全、让水域更清洁”的神圣使命,在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责无旁贷。《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  相似文献   

17.
航道体制改革刍议郭阿宏我国的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企业到机关,从经济到政治的不断深化过程,处在夹缝中的事业单位也开始面临一个根本性的变革。航道管理部门现属交通事业单位,如何确立改革的取向?笔者建议实现“三化”,即施工企业化,管理集中化,经费社会化...  相似文献   

18.
动态     
《中国海事》2014,(5):71-71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召开2014年全国海事系统“三化”建设推进工作视频会议4月29日,部海事局组织召开2014年全国海事系统“三化”建设推进工作视频会议。会议由许如请书记主持,上海、山东、江苏、广东海事局和浙江地方海事局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陈爱平局长做总结讲话,简要总结了前期“三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充分肯定了“三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并还对做好近期水上交通安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9.
《水道港口》2007,28(3):211-211
本刊从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研所获悉,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主任研修班于2007年4月14日-15日在天津召开。19个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主任及依托单位归口管理部门40多人参加了研修班,研修班邀请了科技部、部人劳司、规划司、西部办、中交建设集团、同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的领导。交通部科教司张延华副司长在研修班上做了关于“总结经验锐意创新开创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管理工作新局面”的讲话。  相似文献   

20.
根据交通部《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关于推进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加快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高水平的科研基地,“十一五”期间,针对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在公路工程,水路工程、运输工程,交通安全、决策支持、环保节能和智能交通等7个领域,认定24个重点实验室。各领域拟认定的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重点研究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