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宋元家 《驾驶园》2014,(10):88-89
<正>我是一名"的姐",说起来也有10多年驾龄了,"的姐"的苦甜酸辣我都尝过,总得说天下还是好人多,可是让人心寒的乘客也有。我先说一件归还手机的事儿。说实话,我捡过好几部手机,不论是好的,还是差的,我都设法归还失主,因为客人乘座我的车丢失了东西,物归原主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我找到失主归还手机时,大多数乘客都  相似文献   

2.
叶生华 《驾驶园》2010,(3):95-95
我没有汽车,可汽车早已走进我的生活,就像我的影子,与我形影不离。我最早看到出远门的交通工具是轮船。当汽笛呜的一声长鸣,将河两边的野鸭子吓得啪啪乱飞时,我在想,啥时让我也坐一回轮船,该多好啊。那时候我还小,没看见过汽车。第一次知道有汽车,是在上世纪70年代我上小学时。那时候村里没啥文化活动,只有一个文艺宣传队搞得很活跃,  相似文献   

3.
Jenny  张虔摄影 《车时代》2011,(2):224-231
购车条件:我不知道拿出我大半的积蓄去换购一辆小车是否值得?但是我知道梦想是无价的。我不需要我的车有多大、多宽、多快,我需要彦9是,当我每天看见它的时候,我的心情可以变得很明媚。当然我和大多数女生一样,对于汽车只能做到“以貌取人”,到目前为止,只有甲壳虫和MINI打动了我。  相似文献   

4.
<正>曾经的我,是一个坐在教室里听讲的学生,曾经的我,在学校经常打架不听老师的话,曾经我,上课就睡觉,下课就活跃。求学那几年真的可以说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很。老师们说教式的教诲成了我睡觉的摇篮曲,老师的教鞭成了我的家常便饭……而我面对这些也只会叛逆地说一句"我不在乎",然而因为我的一句"我不在乎"寒了未来的希望,碎了父母的心。因此一次一次,我成了他们眼里的坏孩子。但是对此我并不在乎,并且对于大家嘴里的"未来"二字,在当时我人生的字典里根本没有  相似文献   

5.
尹珊珊 《汽车生活》2009,(12):122-123
我有两个习惯,一个是不定期出走,另一个是在出走期间会在当地看一个电影。出走的日子里,我看过很多电影,我发现这些片子在旅途当中会有另一种意义。不管是好片还是烂片,我都牢牢地记住它们。这一次离开北京的时候,我在  相似文献   

6.
李庆钢 《驾驶园》2009,(12):107-107
上个周末晚,朋友聚会,我喝多了。早上起来,我恍惚记得,晚11点多我上了一辆的士,至于是如何回的家,怎么也想不起来了。直到今天我还在想,那个的哥要了我多少车钱?怕是乘机将"刀"磨得飞快吧!  相似文献   

7.
我这人天生就与汽车结下不解缘,就说说我的车轮梦吧!记得小时候我就很喜爱将鼻子凑到汽油边,至于看到来回呼啸而过的汽车更是两眼发直的冒着绿光。那时还是90年代,家人为了尽量不浇灭我爱车的梦想。便省吃俭用买了大量的玩具汽车供我“解答”。家里几乎成了我的Car King,那时最爱Matchbox(编者注:“环球”,小比例模型品牌)产的铁制小汽车。更是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座驾”,  相似文献   

8.
杜启弘 《摩托车》2014,(11):104-107
说起我的摩托车特技生涯,其实我最受益的是我7年的自行车练习。2000年,还是小学生的我在操场上看见一个学长骑普通自行车抬前轮,瞬间心生羡慕和好奇,同年我恳求老妈给我买了人生的第一辆自行车。谁会知道这就是我极限运动的开始,也是我爱上摩托车的前奏。刚接触自行车时我用的是普通自行车,因为当时还在读书,没有这方面的朋友,我只能自己摸索练车的经验。直到我参加当地举办的一个慢骑比赛并获得第三名,我才认识了自行车竞技方面的朋友。从那以后我买了一部攀爬自行车,练习如何定车、控车,就这样我真的爱上了特技。只不过那时爱的是自行车花式特技。  相似文献   

9.
我17岁就开始学习修理汽车,20岁开始开车,至今我生命的一半时间是和汽车度过的。我对汽车有着独特的情感和爱好。我喜欢汽油的味道、喜欢汽车的风采、修好车以及高超的驾驶技术,都是我的初衷和渴望。  相似文献   

10.
<正>我喜欢摩托车,喜欢旅行,或者更准确的说法是,我喜欢骑着摩托车旅行。听到我这么介绍自己,你或许以为我是一个资深的摩友,其实不然。在摩旅界,我是一个十足的新人。一年前,摩托车和旅游在我看来就是两个独立存在、毫无关联的事物,直到有一天我的一个朋友发了个有关摩旅的帖子给我,我才突然意识到,原来摩托车和旅游结合在一起是这么有意思。有了这个认识后,我也忍不住想摩旅一番,体验其中滋味。当然,前提是我得先入手一辆摩托车。选择150mL车型,是我首先确定的一点,因为我认为这个排量足够满足摩旅需求,且节能省油,经济环保。可是150mL车型这么多,且很多都打着"摩旅"的旗号,我该选哪款呢?在这里我不敢自吹自擂,但由于自己是做财务工作的,因此别的优点不敢说,但细心是绝对的。我不厌其  相似文献   

11.
车,不管什么车,都会令我全身涌动出无比的冲动。但是对于我来说,最让我痴迷的就是摩托车。我与摩托车的情缘还是在1987年结下的。虽然当时我第一次骑的车,仅仅是一辆建设50。当我骑上车子,一脚踹下启动杆,随着油门轻松地转一下,车子一下子就发动了。同时我的心也随着车子启动了。呵呵,确切说应该是紧张、兴备与激动。那感觉至今难忘,好极了!后来接触的车子逐渐多了起来,一见到它便总会泛起驾驭它的欲望。在当时摩托车还是奢侈品,种类也没有现在这样丰富。我先后骑过黄  相似文献   

12.
我们县文联副主席张雁广送我一绰号"牛铁人",他赞我无论冬夏,不知疲惫,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修摩托总有使不完的劲。其实你们不知道,我有我的信念,我的心中有不落的太阳,那就是我的妻。见我这般酸,你可能会嗤之以鼻,说我言过其实,又在作秀。且听我慢慢道来吧!我自幼个小脸白,胆子小,怕见人,小女孩也敢欺侮我。读初中时,有位男同学恶作剧藏起了我的书包,我只知道哭,没有办法。就是上了班,我也只是个书呆子,在别人眼里,我懦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别处,与车一起流动,这是我追求的生活方式。在路上,永远比在家的感觉要沧桑。尽管如此我依然固执地认为,行走比停留更有生命意义。如果给我装上轮子,那我就是车,我要驶过世界上每一寸土地。  相似文献   

14.
赵君利 《摩托车》2008,(4):55-56
2007年5月23日。我和往常一样。一早起来准备好一切,骑上摩托车去上班,我骑的摩托车是一辆1996年3月份购买的天津出产的“天虹90H—B”,是我当时特别喜爱的一辆摩托车,跟随我了十几年。几乎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一出门就离不开他,现在回想起来,他的身影还每每浮现在我的跟前。至今也不能使我忘怀。到了单位,和平时一样开始了我的工作。突然手机铃声响了,这让那一天变的与其它日子有所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接到的电话是大地鹰王俱乐部通知我提车的电话。这是我苦苦等候二十多天的消息,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高兴。  相似文献   

15.
聪明的汽车     
陈欢 《汽车生活》2008,(6):191-191
我是一个聪明的小孩。3岁的时候邻居就把这一事实告诉我妈了,因为他看见我DIY绑好了自己的鞋带。斗转星移,这样的赞美一直听到长大成人,至今依然声声不绝于耳。但我越长大越明白,聪明不是件好事情。首先,我的桃花都被身边一帮看上去老实愚蠢连唱歌都五音不全的人抢走。不过,这不是什  相似文献   

16.
<正>自1979年进入通用汽车以来,我几乎参与了通用在中国发展的全过程。回溯这段往事,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及其背后的故事。我1945年出生于中国上海,并于1949年随家庭迁至台湾生活。直至1970年,我前往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进一步深造,并于1971年12月获得了工业工程学的硕士学位。自1972年离开学校开始在美国工作,我心中便一直有寻求回到中国工作的愿望。1979年进入通用汽车工作以后,我也时常关注这方面的机会。直至1986年,通用的中央铸造部(Central Foundry Division,CFD)开始在中国开展合作项目,我得以参与其中,自此便开始了我与中国汽车工业的不解之缘。1987年,我随通用代表团访华,这是我个人自  相似文献   

17.
聂超 《摩托车》2010,(10):82-84
"我总是面临这样的情况,如果我可以连接这三个点,我就能跑出很好的圈速。我猜那三个点就是入弯点、弯心和出弯点。"  相似文献   

18.
诺玛 《摩托车》2014,(11):68-73
嗨,中国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诺玛!还记得吗?上次我向你们介绍了挪威之旅,那片没完没了的冰天雪地,简直要把我冻僵了……不过,比起这次我在波罗的海经历的困难,那点点冰雪简直算不了什么。在爱沙尼亚,扛着枪的大兵说我非法入境,并使我"享受"了罪犯式的"待遇";一位卡车司机教训我"该如何在俄罗斯公路上开车",并野蛮地把我挤出公路;从特维尔前往莫斯科的路上我摔了车,被雅马哈Super Tenere压得动弹不得;……来吧,一起来听听我旅行的危险、辛苦、伤痛和欢乐!  相似文献   

19.
房玉奎 《驾驶园》2014,(8):91-91
<正>在部队服役时,我有幸成为一名汽车兵。那年我从驾驶员队毕业后,拿到了驾驶证回到连队,经老驾驶员一段时间的带车后,我就放单了。和我一起入伍的老乡有的去了炊事班,有的被分配到农场,唯独我开上了大汽车,他们都很羡慕,我也感到很自豪。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学了驾车技术,就想露一手,因此常在路上玩"高难度",结果险象环生,有几回差点酿成事故。一次在建营房的工地上我驾车运沙土,工地障碍多,货场杂乱,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的汽车经销商拥有很多权利来与汽车制造商抗衡。"我有一辆三年租约的本田思域汽车,它需要更换零部件,我到租车的本田经销商店维修汽车。因为我的汽车仍在保修期内,所以维修是免费的。即使超出了保修期,我也会去经销商店更换关键的零件。若是我去售后零件连锁店更换零件,则花费较少。但如果我在经销商店购买更换的零件,制造商会保证零件的质量并且零件是为我的汽车量身打造的,适用于此款车型。所以我宁愿多付点儿钱。注意我说的是"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