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交通     
<正>首次日前,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三沙航标处在西沙北礁灯塔、浪花礁灯塔新建的2座北斗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基站正式投入使用。这是我国首次在西沙海域建设北斗AIS岸基基站,消除了我国AIS岸基系统在该海域的覆盖盲区,为三沙船舶航行监管、岛礁生态保护提供有力支撑,也为船舶航行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导助航服务。  相似文献   

2.
西江大风天气时常威胁着船舶的航行安全,易造成西江航运海难事故。文章介绍了西江大风天气的特征,分析了西江大风对船舶航行的影响,并提出建立天气预警系统和提高船舶防御能力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石油短缺、油价高涨和排放限制日益严格的多重压力下,越来越多的航运公司采用船舶降速航行来降低主机的燃油消耗,但是,传统喷油器在低速运行情况下会造成燃油雾化不良,对降速运行带来不利影响。本项目采用滑阀式喷油器替代传统喷油器,改善了船舶降速航行时柴油机的燃烧性能,为船舶降速航行时,降低燃油消耗量和排放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正> 13日 本月4日,交通部安全监督局、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等单位在武汉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今年10月1日起,长江下游船舶将实行分道航行。其目的是分割相反的通航船流,以减少船舶对遇的机会,减少横越船与顺流航道船的碰撞危险……,最大限度地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为船舶的安全航行创造一个  相似文献   

5.
船舶碰撞事故对航行安全威胁严重,不仅会导致船舶、货物的损坏,还会对航道和水域环境造成污染,如果船上装载的石油、危化品等物质由于事故原因产生泄漏,更是会对临近水域及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破坏。因此,对船舶(特别是危化品运输船舶)碰撞风险的预测和管理一直受到各界的重视。本文在全面分析船舶碰撞事故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利用互信息理论计算事故数据特征因素间互信息值,确定了各碰撞风险特征因素间的依赖关系,并最终建立了船舶碰撞险情的贝叶斯网络预测模型,以期为航运企业和航道管理单位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减少船舶碰撞事故,保障我国航运业的安全、高效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船舶应变部署表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应变部署表是在紧急情况下保障船舶和人员安全的应急计划,对于保障航行安全和海洋清洁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文章介绍了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律对船舶应变部署表的相关规定,阐述了应变部署表的填写规则,分析了应变部署表与船舶安全的关系,并针对船舶安检中发现的应变部署表的常见缺陷,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船舶供油单元燃油原来是由燃油/废气组合锅炉提供蒸汽加热,船舶正常负荷航行时,加热介质由废气锅炉产生蒸汽能满足加热燃油之需,停航与锚泊时由燃油锅炉产生蒸汽来满足燃油加热之需。供油单元加装辅助电加热装置后,船舶停航与锚泊时,在一定时间内(5~6天)由电加热装置替代燃油锅炉;在船舶航行期间,降速航行而导致废气锅炉蒸汽不足时由电加热替代锅炉燃烧产生加热介质保证燃油的温度,保证船舶正常航行,从而节约船舶能耗。  相似文献   

8.
<正>顺着雄伟码头和进出货轮的方向往远处看,那海上树立着一座座默默无闻的白天,它用色彩引导船舶安全航行;夜晚,它用闪烁的光源指引航海人前方的路。另一种航标,它伫立在彼岸,划破浓雾的光是对每个经过的航人屹立不变的爱。歌里唱,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作为船舶在海上安全航行的"眼睛",干百年来,航标为人类水上活动提供着重要保障。有人说,航标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是实现我国"海洋强国"梦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适应国际航运发展要求,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天津港正在加快25万吨级深水航道工程建设。该工程建设完成后,可满足第五-六代表装箱船、10万吨级散货船双向航行,大型船舶和其它船舶双向航行,20万-30万吨级原油和矿石船舶正常航行,随着天津港散货和集装箱吞吐量大幅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随着我国海运业的发展,相应的船舶数量以及进出港口的频次都在不断地增加,从而导致引航工作越来越繁重和复杂,引航安全受到挑战。首先分析目前引航发展的现状;其次,讨论船舶引航安全的要点;最后,研究船舶信息化技术在引航工作中的应用。从相关分析与讨论中,可以看到,利用船舶信息化技术加强对航行安全的统筹管理,发挥其智能化的优势,能够有效提升船舶引航的高效性以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我国典型航线典型船舶排放特征,以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为基础,收集整理所选研究船舶排放参数,结合船舶实际航行资料,采用动力法估算了秦皇岛港—广州港航线某散货船一个航行周期的排放清单,并分析了靠港、停泊、港内机动、巡航4个船舶状态下的排放特征,绘制了2 km×2 km分辨率的空间排放特征图。结果表明,该典型航线上典型散货船舶一个航行周期排放的SOx、NOx、PM10、PM2.5总量分别为18.88吨、30.87吨、1.85吨和1.69吨。排放源分析表明从在船舶的主机、辅机和锅炉3种排放源中,主机是主要排放源。航行状态上巡航工况排放量最大;船舶排放污染物的空间分析表明,船舶在进出港口区域是污染物排放最密集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正>2月4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JS)信息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标志着我国沿海及内河船舶实时动态权威数据正式对社会开放。社会公众可免费通过平台了解航行于我国沿海和内河水域船舶的实时动态数据。初步估算,社会公众可通过平台掌握日均3.5万艘船舶的动态数据,了解船舶交通流密度,并可按需以单船或组合方式查询船舶相关信息,包括船舶实际位置、航速等。同时,平台还集成了船舶劳氏数据信息、港口基本信息,潮汐预测信息、气象信息等综合数据,为用户  相似文献   

13.
<正>1月1日,历时5年研发的"水上导航系统"长江电子航道图正式投入使用,这意味着古老的长江水运迈进信息化时代。据了解,长江电子航道图用数字化形式将长江航道的水深、航标、桥梁、港口码头、水工设施等信息快速、直观展现在行船者眼前,为船舶航行提供参考。其最大特点是通过船载显示终端,实现类似于车载GPS的船用导航服务。点击屏幕,船舶的位置、航线、航向、航速一一显示出来,当船舶偏离航道或者遇到障碍物  相似文献   

14.
长江干线船舶往来频繁,常年运营船舶20万条左右,船舶在航行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对水域环境产生潜在影响。为从源头上防治船舶污染,自2020年起,重庆地区率先实施船舶水污染物“船上储存、交岸处置”的“零排放”治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零排放”治理模式已基本覆盖长江干线。本文梳理了长江干线船舶防污染法律法规、“零排放”实施背景和现状,提出“零排放”政策下船舶污染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对策建议,为下一步船舶防污染工作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涠洲岛客运现状,从船员管理、交通环境、气象及旅客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涠洲岛客运班线船舶航行安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山区河流的航行条件相对恶劣,如发生船舶失事事故,难以开展有效的搜救及协调工作。文章针对山区河流特点和船舶失事特点,分析了山区河流流域船舶航行的安全隐患,并从多方面探讨了加强山区河流船舶搜救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探讨了LNG船舶通航对港口运营影响问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并探讨基于ANYLOGIC多智能体仿真建模平台建立多随机因素、多变量的港口航行作业系统仿真模型的技术方法。研究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基于数据驱动对模型进行初始化,利用智能体消息传递来触发行为的通讯机制,建立了可模拟LNG船舶通航影响问题的港口航行作业系统仿真模型。经实例验证,本方法建立的仿真模型可以有效模拟复杂水域港口运营情况,并具备研究LNG船舶通航对港口运营影响问题所需的功能,模拟结果和分析方法可以为港口规划和LNG接收站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江航道实行船舶定线制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定线制是国际上通行的实行水上船舶交通管理的一种形式,它对于规范船舶的航路,避免船舶过多交叉航行,减少船舶交通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西江实行船舶分边通航为例,对实行船舶定线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建议通过分流和分道来防止或减少船舶发生碰撞、搁浅、触礁等水上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周边海域船舶排放清单及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我国沿海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本研究以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为基础,收集整理国内外船舶静态数据、排放参数,结合船舶实际航行资料,采用动力法估算了中国近周边海域2014年的船舶排放清单,并分析了靠港、锚泊、港内机动、低速、巡航5个船舶状态下的排放特征,按不同海区对排放进行了统计,并给出了我国三个排放控制区的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结果表明,中国近周边海域范围内由于船舶活动一年产生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PM10分别约为87.98万吨、137.84万吨、11.73万吨。排放源分析表明,在船舶的主机、辅机和锅炉3种排放源中,主机是主要排放源,且在航行状态上低速巡航状态排放最大。船舶排放污染物的空间分析表明,90%的船舶排放发生在海岸线至领海基线外96海里范围内,即距离陆地200公里的海域内。  相似文献   

20.
水上通航环境对船舶通航航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利用虚拟航海技术在开工前对其建造对通航环境的影响进行仿真研究,具有其它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文章以具体港航工程建设为例,对应用虚拟航海技术的方法、步骤和内容进行通航环境论证并说明,表明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