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船检》2009,(7):47-47
随着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大宗货物需求持续回暖.煤炭、原油、金属矿石、矿建材料等运输需求逐步回暖,港口货物吞吐量继续稳步增长。在经过快速下滑、止跌企稳、稳步回升三个阶段后.上半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呈现正增长。6月份,在进口煤炭、铁矿石大幅增长的拉动下,外贸增速超过内贸近3个百分点。上半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6.4亿吨,同比增长0.5%。其中:外贸95亿吨,同比下降1.3%。二季度,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4.3亿吨,同比增长5%;6月份完成4.7亿吨,同比增长6.4%。  相似文献   

2.
黄石港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中下游,货物出口以水泥及其熟料、钢铁、非金属矿石、矿建材料、煤炭等为主,货物进口为金属矿石、石油、矿建材料、煤炭、钢铁等。随着黄石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冶金、水泥等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黄石港货物吞吐量迅速增长,2000年以来年均递增14.7%,2006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达到2064万t,在金属矿石、水泥、钢铁、矿建材料和外贸物资运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船检》2009,(8):43-43
受国民经济回升和季节性因素影响,大宗货物需求增长较快,集装箱跌幅大幅缩窄,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明显加快,较上月加快6个百分点,自去9月以来首次出现两位数增长。随着国家一揽子计划效应的逐步显现,钢铁、矿建材料、水泥需求旺盛,内贸货物吞吐量出现较快增长,较上月加快5.6个百分点。7月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5亿吨,同比增长12.9%。其中,外贸1.9亿吨,同比增长13.8%;内贸31亿吨,同比增长12.5%。  相似文献   

4.
今年第一季度,虽然全球金融危机给航运业带来较大冲击,但广西贵港港平南港区港口生产总体保持增长态势。港口货物吞吐量稳定增长,出港货物大幅攀升,集装箱业务逆市飙升。港口货物吞吐量呈现增长势头 今年一季度,平南港区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61.42万吨,同比增长5.9%,其中水泥136.2万吨、矿建材料80.76万吨、煤炭及制品26.28万吨,  相似文献   

5.
我国煤炭市场及港口运输形势现状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煤炭是我国大宗散货运输量最大的货种,也是港口吞吐量最大的货种。因此,煤炭市场及港口运输状况一直是港口界密切关注的对象。煤炭港口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实际上是市场问题,是受港口提供煤炭码头能否满足煤炭运输装卸船舶的需求所制约。港口需求就是煤炭需要运输的量,煤炭需求要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同时受到价格效  相似文献   

6.
秦皇岛港现在和未来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克 《中国港口》2005,(4):17-18
2004年秦皇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5亿吨,其中煤炭吞吐量1.3亿吨。与其他货种相比,煤炭始终是秦皇岛港的主导货种,秦皇岛港在我国北方主要煤炭作业港口中继续保持绝对优势。(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7.
吴桥 《水运管理》2014,(8):18-21
以浙江省沿海港口为研究对象,运用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HHI)分析2007―2012年港口主要货种的吞吐量集中度趋势,并用市场占有率指标和比较优势指数分析各货种空间结构演变的过程。结果表明,货物吞吐量结构总体趋于分散,宁波港集装箱货物的集聚效应十分显著,大宗散货呈现向周边港口转移的趋势;舟山港金属矿石和石油及石油制品货种的集聚趋势较明显;嘉兴港、台州港和温州港等在煤炭及煤炭制品的比较优势最大。  相似文献   

8.
以长三角区域港口为研究对象,采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分析2005—2009年长三角港口的平均集中率和分货种港口的空间集中度,然后从各港口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和绝对比较优势揭示了各货种在长三角港口内部的转移情况,最后得出在长三角港口体系中,各货种集中程度呈现下降的趋势,集中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集装箱,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金属矿石,矿建材料,煤炭。同时上海港集装箱集聚效应加强,散货方面则呈现上海港向周边港口快速扩散、浙江省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集聚效应进一步加强、江苏港口承接转移的同时自身港口结构同步升级调整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一、阳江港煤炭吞吐量现状2010年,阳江港煤炭吞吐量501.8万t,占全港的62.8%,是阳江港第一大货种,占绝对主导地位;阳江港已经成为重要能源中转港口之一。1.阳江港煤炭码头能力平衡(1)阳江地区电厂煤炭消耗  相似文献   

10.
南非多数港口是处理散货、杂货和集装箱货的综合性港口。从货种来看,干散货对南非港口吞吐量的贡献最大,其吞吐量占港口总吞吐量的65%以上。  相似文献   

11.
南非多数港口是处理散货、杂货和集装箱货的综合性港口。从货种来看,干散货对南非港口吞吐量的贡献最大,其吞吐量占港口总吞吐量的65%以上。  相似文献   

12.
放眼2015年我国港口发展,我认为港口吞吐量可望稳定增长,增速则稳中有降.预计2015年全国沿海港口吞吐量实现约5.5%的稳定增长,达84.5亿吨左右.其中沿海港口煤炭吞吐量增速约达3%,矿建材可实现5%的增长,但金属矿石增速则降至约4%,石油及制品吞吐量增速降至2%.  相似文献   

13.
《世界海运》2006,29(2):11
据统计,2005年中国港口完成吞吐量49.1亿t,同比增长17.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580万标准箱,增长23%。中国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交通部部长李盛霖指出,从2006年到2010年的5年问,中国将新增港口吞吐能力80%以上。2006年港口建设的重点是加快煤、油、矿、箱四大货种专业化码头建设,加快20万吨以上原油接卸码头建设,加快沿海和长江口内20万吨级以上矿石码头建设。  相似文献   

14.
港口装卸     
《港口科技》2013,(1):42-43
<正>2012年南通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85亿t外贸吞吐量增幅领跑全国港口2013年1月11日,南通市港口管理局2012年港口生产统计数据出炉。去年南通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85亿t,同比增长6.9%,再创历史新高,这是南通港自2006年以来连续第7年货物吞吐量超过亿t。从货种情况来看,金属矿石、煤炭、石油及制品仍然是南通港的三大主要货种,分别完成5268万t、4474万t、1247万t,合计超过亿t,占到全港吞吐量的60%左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南通港完成外贸货物吞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船检》2008,(12):26-26
11月份,受国内外经济下滑、运输需求萎缩影响,全国规模以上港口生产主要指标大幅回落,除原油增长外,煤炭、铁矿石等大宗货物均出现较大幅度回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4.6亿吨,同比增长0.5%。其中,内贸3.1亿吨,增长1.5%。外贸吞吐量则出现负增长,港口增幅为近十年来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铁矿石码头通过能力与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与港口铁矿石吞吐量 我国是世界上铁矿石消费量最大的国家.进口铁矿石是我国外贸吞吐量中最大的货种.也是我国港口装卸继煤炭之后的第二大货种。进口铁矿石运输的船型大多是超大型矿运船.都要通过在大型矿石码头的转运或减载才能抵达钢厂码头:也有部分如印度矿等是由小于10万吨级船舶进行承运。  相似文献   

17.
<正>一、安徽内河干散货装卸工艺的现状1.主要货种及码头泊位状况安徽港口主要干散货有煤炭、矿石、散装水泥,此外还有非金属矿石和矿建材料等。港口泊位主要以浮码头、斜坡、高桩直立式和重力式直立式四种为主,大部分泊位主要用途是通用散货,专业化泊位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8.
秦皇岛港是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满足着东南沿海7省1市生产、生活用煤以及外贸出口的需要。去年,港口完成煤炭运量1.09亿吨,占该港总吞吐量87%,创历史新高,其煤炭吞吐量和外煤下水量分别占全国沿海港口煤炭运输总量和全国煤炭出口总量的近50%。展望未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拉动,能源需求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秦皇岛港(以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4月,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运行总体平稳,集装箱吞吐量持续较快增长。一、货物吞吐量小幅波动,累计仍保持增长4月快报统计显示,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9 438万t,同比下降0.6%,其中:沿海港口完成76 536万t,同比增长3.3%;内河港口完成32 902万t,同比下降8.8%,主要受矿建材料吞吐量下降影响。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34 135万t,与去年同期持平。  相似文献   

20.
孟文君 《中国港口》2012,(10):28-30,37
2011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100.41亿t,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干散货吞吐量58.55亿t,同比增长13.6%.中国港口干散货吞吐量增长情况见表1. 表1中国港口干散货吞吐量增长 煤、油、矿、粮等主要货类吞吐量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其中,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19.43亿t,金属矿石吞吐量13.85亿t,同比分别增长18.1%和10.0%. 从上世纪末,中国已成为资源进口国.从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11年进口原油2.54亿t.从2000年成为铁矿石净进口国,2011年进口铁矿石6.86亿t.从2009年成为煤炭净进口国,2011年进口煤炭1.82亿t.2011年进口粮食约6000万t.中国资源进口占全球的比例见表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