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潜艇水压平衡式发射装置工作原理的分析,基于发射装置各部分之间的联立关系,建立了发射装置发射气瓶及发射阀部分、活塞组件部分、发射管武器部分等各子系统的数学模型。应用Simulink对潜艇水压平衡式发射装置武器发射内弹道的全过程进行仿真研究,Simulink仿真结果与武器发射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表明数学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所建仿真模型可用于潜艇水压平衡式发射装置内弹道的动态分析及相关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发射原理、能量输入、流体动力和武器运动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根据国内外现役发射装置武器的最低安全出管速度4.5m/s建立气动发射系统数学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寻求发射管结构参数与武器运动参数的最佳匹配结果。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国外装备的几型舷外发射装置,并总结认为舷外发射装置目前主要用来发射高性能的小型器材,能够充分发挥舷外发射技术的优势。但舷外发射管使用高压气发射小型器材,应在结构型式上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高压气外溢出管。提出一种结构型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水下战武器发射装置可以发射鱼雷、导弹、干扰器,并可锁定和储存设备,而不是单一的发射鱼雷。这类发射装置因为其效率、威力及费效比,在现代和未来战争中的地位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新型潜用鱼雷管模块化发射装置及武器贮运系统,阐述鱼雷管模块化发射装置的主要构成及与艇体构成一体结构的创新设计思想。该装置除能发射鱼雷、水雷、导弹外,还可释放无人潜航器、蛙人运载器、反鱼雷对抗措施等。从现役潜用鱼雷管发射装置的主要系统入手,对采用灵活多变的甲板(或舱室)式模块解决方案集成发射装置的主要功能特点进行说明,并对与该装置相关联的新型武器贮运系统的发展要求及工作原理进行讨论,对鱼雷发射装置的研究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一种采用外部推力箱的潜艇武器发射系统。潜艇至少有一个圆筒形鱼雷发射管,发射管的尾向部分位于潜艇的密封壳体内,而其口向部分则位于密封壳体之外。  相似文献   

7.
潜载飞航导弹发射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并分析了潜载飞航导弹发射技术的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了俄罗斯(含前苏联)、美国和法国的发展概况。文章谈到了潜载飞航导弹由水面发射到水下发射的演变,重点分析了目前潜载飞航导弹实施水下发射的多种方式,即采用标准鱼雷管的无动力运载器发射、有动力运载器发射和裸弹发射;采用专用倾斜发射管和垂直发射管的运载器发射和裸弹发射等。在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后,本文认为,采用无动力运载器和专用垂直发射装置发射潜载飞航导  相似文献   

8.
近来勃腊麦特和RFB有限公司造了一种绳索,抛射物体和救生筏发射器,通过在航海领域的运用已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和广泛的注意。这种用空气作为动力的发射装置,结构十分简单,基本部件是两根圆管。一根是发射管,里面含有保持空气压力的双层密封圈。另一根是空气储蓄器,发射前的空气压力,一般为2000—2500磅/英寸~2。充气可用气瓶,也可使用手提式空压机。发射器发射时,装入发射管的抛射  相似文献   

9.
水下发射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及的发射系统包括发射装置以及第一和第二连接机构。发射装置有一对可伸缩的发射舱门,第一和第二连接机构可固定导弹的第一和第二端部,并可在在舱门缩进发射舱的同时使导弹部分地伸出发射舱。当第二连接机构转动固定导弹的第二端部时,第一连接机构使导弹的第一端部松开,从而使导弹转动离开发射舱直到达到预定位置为止。在该位置上,导弹的第二端部和第二连接机构分离,从而可使导弹离开发射装置。  相似文献   

10.
未来的潜艇要求能够有效发射多种配置的战术武器和配置多功能的传感器系统,以便能够在大范围深海和恶劣沿海地区执行任务。目前采取气动发射的发射装置价格昂贵,发射武器时的特征信号过于明显,而且武器储存受到大型结构栽荷数量的影响。因此,武器的储存要进行专门的、昂贵而耗时的结构设计,且因发射系统的初始信号明显,使其功能度受到限制。一种更适合且更隐蔽的发射系统将改善潜艇的操作性能,降低费用,减小结构载荷,便于向舷外发射武器以及如战术对抗措施、网关浮标、声源及无人潜器传感装置的发射与投放。QinetiQ研制的一种合成橡胶紧接式(Back—to—Back)发射系统,验证了未来新型发射系统适合发射直径100mm的武器。说明并比较了实验结果,最后阐述了更大型武器的运用概念,如重型和轻型鱼雷。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一种能够向发射管注入加压工作液体以使其发射射弹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外形大致呈圆筒状的弹性体囊。当弹性体囊注满加压海水时便开始膨胀并封闭通道管,阻止外部流体经由旁通管与发射管连通。用于发射射弹的加压流体则由弹性体囊通过阀提供给发射管。弹性体囊在排放工作液体后便恢复其初始形状,使外部流体得以通过旁通管流入发射管,以防止在发射管尾部产生穴穴现象,从而避免产生发射噪音。  相似文献   

12.
利用Fluent软件对某燃气弹射过程进行三维流场数值建模,采用标准的k-ε湍流模型、Simple算法及动网格方法对弹射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并依据计算结果分析弹射过程中的内弹道流场及武器受力特性。提出一种用于降低武器尾部冲击及使推力稳定的优化设计方案,并结合试验对优化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及CFD计算方法的可靠性。研究成果对于发射装置的优化设计及实现武器安全稳定发射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论水下鱼雷发射装置研究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水下鱼雷发射装置研究中所面临的技术问题,提出了水下鱼雷发射装置的主要研究方向,并对新型发射动力源研究、发射过程监控研究、控制性能提高研究、系统简化与提高设备安全性研究及快速发射功能研究作展望,以期为鱼雷发射装置的科研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发明提供一种箱式发射装置。该装置为导弹提供环境保护,并提供温度和湿度控制。箱式发射装置的机械电子和调节空气接口为发射导弹提供了机动性,允许导弹从不同舰船或舰船上的不同位置上发射。  相似文献   

15.
据外刊报道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正在研制一种舰载精确攻击武器系统 ,该系统可在很远的距离上对水面舰艇和岸上目标 (包括运动中的车辆等 )发起精确攻击。称之为垂直发射自主攻击系统 (VLAAS)的这种精确攻击武器不仅可满足美国海军水面作战 (例如攻击小型舰艇和快速巡逻艇 )的要求 ,而且可使水面舰艇拥有对岸上紧急目标 (如装甲车和移动式导弹发射装置 )的攻击能力。VLAAS将沿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垂直发射反潜导弹 (已在美国海军和日本海军服役 )系统的主要部件 ,而且还将利用低成本自主攻击弹药 (LOCAAS)。这种自主…  相似文献   

16.
俄国舰载战术导弹垂直发射技术的研制工作早于美国。俄国的舰载战术导弹垂直发射装置从1988年开始装舰服役。目前舰载战术导弹垂直发射装置有两个型号:SA-N-6Grumble舰载战术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和SA-N-9TOR-M舰载战术导弹垂直发射装置。这两种型号的垂直发射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不同大小的舰上选择的发射单元的数量不同,火控系统也不尽相同。相同之处在于每个发射单元都是圆筒式旋转弹舱。每个弹舱可贮弹8枚。每个弹舱的舱口既是发射舱口又是装填补给舱口。  相似文献   

17.
据外军期刊报道 ,瑞典萨布动力公司正在对一种称之为ALECTO的舰载多用途发射系统进行全面工程研制 ,国防物资管理局已对此注入了大量资金。ALECTO发射系统计划首装于瑞典皇家海军的新型“维斯比”级隐形护卫舰。该系统的 12 7mm 6管式火箭发射装置可以发射多种反潜用有效载荷、软杀伤反鱼雷武器和舷外电子干扰弹 ,发射其他有效载荷的可能性也在研究之中。ALECTO发射系统是萨布动力公司在其早期 6 0 0型反潜榴弹发射器及其改进型瞄准式发射装置的基础上研制的。萨布公司多年来一直研究先进的多用途发射系统 ,也曾对KA…  相似文献   

18.
针对通过鱼雷发射管自航发射UUV,分析UUV自航出管的前提条件以及自航出管是否可行。UUV自航出管的可行性与其重力浮力差、最低出管速度及出管时的潜艇航速相关,探究典型口径鱼雷发射管适合自航发射的UUV。对无人水下航行器内弹道建模,分析自航发射时不同的补水方式对自航发射UUV的影响,从理论上对UUV自航出管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9.
潜射导弹发射装置发射时的结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弹水下发射产生巨大的反冲击力,引发潜艇本体以及发射装置的强烈振动,对发射装置的结构强度、筒内导弹的安全和下一枚导弹的发射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结构动力学基本理论和有限元法,分析了系统发射时的振动特点、问题难点和外载荷情况。对潜射导弹发射装置结构动力学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做了理论分析和方法步骤的探讨,基本解决了系统建立思路问题。  相似文献   

20.
屏障武器是舰艇自身防卫的手段之一,本文所及的悬浮弹武器系统就是屏障武器的一种新的类型悬浮弹武器系统服弹、发射装置、控制系统等。悬浮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机理是:发射一组具有侦察、控制、爆破功能的炮破功能的炮弹的攻击通过降落伴或氢气春浮在已舰一侧1500m附近的海面上,组成一个阵区,待反舰导弹通过阵区时,由炮弹上的自控系统或舰上的遥控系统予以引爆,用大量的预制破片杀伤或击导弹,从而达到自身防卫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