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据船舶经纪公司Braemar Seascope预测,2013年全球集装箱船运力交付将达170万TEU,创历史新高,运力同比增长9.5%;其中,万箱以上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将交付48艘、总箱数65万TEU。那么,在集装箱货量增速放缓已成定局的背景下,大量投放超大型集装箱船,是否会影响和改变航运市场格局?这些大型集装箱船对航线和港口会带来怎样的挑战?中国船舶工业市场研究中心郭文杰博士指出,超大型集装箱船的投入运营必然会对中小型集装箱船产生挤  相似文献   

2.
王锦平 《集装箱化》2002,(2):25-27,46
随着国际航运业集装箱运输的迅速崛起,以及人们对这一运输方式的认同,集装箱运输以经济、快速、便捷的优点赢得了市场和货主们的青睐.这一运输方式的形成,是航运业适应国际经济大循环,实现自我完善的重大变革.面对着这一不可逆转的航运市场发展趋势,按照国家关于建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决策,担负着上海港水上货物位移基本职能的上海集海航运有限公司,必须紧紧把握机遇,从建成上海港绿色通道、确立上海港集装箱枢纽港经营地位的战略高度出发,根据航运业市场变化的特征,大力发展长江集装箱内支线运输,努力提高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能力.  相似文献   

3.
姚平 《集装箱化》2002,(11):1-3,25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航运技术的不断发展,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趋势日益明显,大型乃至超大型集装箱船不断涌现,在国际三大主干线上,超巴拿马型船的数量已处于主导地位,接纳大型化船舶到港成为各主要港口的竞逐目标.集装箱船大型化的趋势无疑将对国际航运界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拟就当前集装箱船舶发展这一趋势,结合大连港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石俊芳 《天津航海》2004,(4):40-41,6
本文从集装箱船市场的发展历程,谈到现今超级集装箱市场的现状。提出超大型集装箱船在航运成本减少的同时也给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张荣忠 《世界海运》2006,29(4):29-30
国际集装箱航运市场走势错综复杂,要想掌握其走势,尤其是其中的供求关系,必须精确分析和比较集装箱船队运力中有效箱位量的增长率,在此基础上得出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的有效需求量与全球集装箱船队运力的差距。2006年国际集装箱航运市场供需缺口虽然远未达到危险红线,但远洋承运人也应审时度势,及时优化集装箱船舶调度,规避集装箱航运市场衰退风险。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国际航运市场正进入一个新的变革与发展时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竞争也随之日趋激烈。新的国际竞争环境无疑对上海港口的发展,尤其是对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宏伟战略目标.发展上海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上海正在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迎接新的挑战,为努力实现“四个中心”的战略目标而加大了改革发展的力度,其中上海市政府最近对上海港口管理体制进行的实质性改革,成立新的上海港口管理局就是为提高上海港口管理效能.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步伐的一个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7.
蔡志贤 《水运管理》2007,29(8):7-19
为探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对上海港以及东北亚集装箱运输发展格局的影响以及上海港发展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策略,运用SWOT分析法对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现状、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瓶颈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集聚航运要素;促进物流业发展;改善口岸环境;实施自由港政策;提高港口通过能力;扩大经济腹地;提高国际中转和水水中转比例。  相似文献   

8.
<正>金融危机后,集装箱航运市场运力供需失衡,集运企业面临成本和运价的双重压力。在此背景下,不少专家提出了国际航运市场的应对之策,包括加强航运企业间的同业联合,通过实施运力、资源共享,统一策划航线布局,实现理性竞争。马士基航运联合地中海航运和达飞轮船构建P3联盟正是在此环境下氤氲而生的。对于马士基航运而言,此次联盟是维持其在国际航运市场上份额,同时在金融危机下控制成本的一个重要运营策略。但是,从整个集装箱航运市场的角度来看,此次联盟结合"天天马士基"的服务理念和策略是国际集装箱航运业从市场运营理念到运营模式的一次创  相似文献   

9.
《集装箱化》2005,(3):11-11
2004年下半年,业界媒体已陆续发出集装箱和航运市场的变化声音。综合刚刚出版的"航运交易公报"视点,认为由于2006年全球集装箱货运量大大落后于集装箱船运力的增长,目前处于集装箱班轮的黄金时代的运输市场,其强劲发展趋势将在这一年内结束,甚至成为航运市场中的重灾区。但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供求关键仍要看"中国因素"--中国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水运文献信息》2004,(10):3-3,4
国际集装箱市场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国际贸易和航运量、旧箱更新量、新投入运营的集装箱船的箱位量等几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集装箱物流是吸引制造业资本跨国转移的重要条件,是港口城市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促进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十分关注本国外贸港口在国际集装箱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不断成熟为港口集装箱业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基于对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探讨影响港口集装箱业务竞争力的因素和天津港东疆保税港区发展集装箱业务的竞争优势,为制定提升东疆保税港区集装箱业务竞争力的策略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全球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给上海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上海港提出的东北亚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就是要依托上海港口的优势,为客户提供港口装卸两端延伸物流服务,从而充分利用港口物流资源,将上海港建成东北亚地区的集装箱枢纽港;同时,发展腹地,走向国际,以国际物流为重点,以综合运输网和信息网为支持,加速现代化国际型全功能的、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论述集装箱运输现状及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特点出发,阐述了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对策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徐剑华  陈良 《中国航海》2006,(3):77-81,94
由于缺少集装箱深水港,每年我国沿海都有大量的集装箱从釜山港、高雄港等转运。上海洋山深水港区的建设将打破这个格局。随着洋山深水港区投入营运,将能保证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船全天候进出。凭借经济腹地优势和箱源优势,上海港将成为亚洲最重要的集装箱航线交汇港。随着上海港的发展,吸引韩国釜山、日本的货物从上海港中转将成为可能。因此,上海港可以像新加坡和香港一样发展成为东北亚轴辐式转运中心和航运交汇式转运中心。  相似文献   

15.
外高桥现代集装箱港区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上海港外高桥现代集装箱港区工程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创建了集装箱港区科学布置与港口高效运行的生产系统配置模式。港区的环境与景观体现了“自然、人与港口”和谐的主题。规划与设计的前瞻性和先进性,为港口运营不断适应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优势奠定了基础。外高桥现代集装箱港区建设与投产运营,标志着我国自行设计建造集装箱码头的能力和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
The manufacturing bas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of China is moving westwards, where the Pearl River system has extensive coverage. This makes container barge transport a new growth area for Hong Kong Port. Traditionally, Hong Kong Port has been the main gateway for containers transported through the Pearl River system, but this advantageous position is under challenge from the adjacent ports in South China, especially from Shenzhen Port, which is keen to take a bigger share of the new growth by improving the access of barges to its port facilities. While services at Shenzhen Port are improving, barge operators have been experiencing high congestion at Hong Kong Port.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barge container services becomes crucial for Hong Kong Port.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nd investigate thre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 consolidation of small container flows,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berth allocations for barges, and to optimize the overall utilization of port resources in Hong Kong. These strategies can be instrumental for keeping Hong Kong's status as the gateway for the Pearl River system and help maintain its competitiveness as an international shipping hub.  相似文献   

17.
为了科学地确定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泊位建设等级,综合分析了船舶大型化发展、全球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升级及长江沿线港口发展等趋势,结合洋山深水港区航线及进港船型特点,并充分考虑深水岸线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建设超大型全自动化集装箱港口的需要,论证洋山四期工程建设10万吨级或以上大型深水泊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When China enters the World Trade Organisation (WTO) and becomes more involved in the global economy, her major seaports will be pivotal places where the international shipping and terminal operators interact, conflict and co-operate with the local 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To demonstrate and understand these interaction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ase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YRD), where the competition, co-operation and governance of Shanghai and Ningbo, the two largest ports on Chinese mainland, concern all stakeholders from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of China to the container terminal operators and shipping lines overseas.

This paper first develop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port development in a regional context. The article then introduces the case of th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with a focus on the efforts of the Shanghai Government to establish a regional hub port, which also involves two nearby provinces. This case study reveals the course of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and the power networks currently governing the port development in the YRD. Two domains of port governance are discussed: the role of port authorities in port internal governance, and the crucial influences of local and central governments on the port external governance. It provides evidence that the power of shipping lines and international terminal operators are not as prevalent as in many ports in western countri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lack of good regional port governance in the region is due to structural problems in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19.
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对中国班轮运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征  陆瑞华 《中国航海》2006,(4):96-100
通过竞争情报分析提供了各班轮公司未来船队结构和运力的变化趋势,由此观察到各班轮公司为了降低自身的营运成本,在最近几年大量订购超巴拿马型甚至更大型的集装箱船舶参与运输,但是却不能达到其预期的规模效应。原因就在于相当一部分成本随着船型的增大而线性增加,规模不经济。我们探讨了中国的班轮运输市场的几个重要特点:中外贸易的不平衡导致了货源的不平衡;未来贸易结构的调整会影响航线的布局和调派;贸易上的不稳定因素使班轮公司遇到外在的风险。这些特点会深远地影响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的经济受益,相反的,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的趋势也会加剧这些负面的影响,危及整个班轮运输市场。  相似文献   

20.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太仓港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对太仓港加快自身又好又快的发展、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集装箱干线港和长三角地区江海联运重要枢纽的发展战略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