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摆式客车伺服倾摆系统性能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电注伺服系统在摆式车体上的应用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采用电液伺服系统来控制车体倾摆,系统具有响应快、控制力大、精度高、性能良好等特点,可以满足列车在高速运行时乘坐舒适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目前摆式列车采用的倾摆作动器原理及特点,阐述了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系统技术。通过与传统的电液伺服系统及机电式伺服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运用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技术生产的机电液作动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适应振动工作环境的特点,在未来摆式列车倾摆控制系统上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完善铁路货车的疲劳可靠性评估标准和评估体系,设计并建造了由电液伺服液压系统、机械结构系统、电气控制及安全监控系统、测试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等5部分组成,以模拟摇枕的垂向、横向、纵向作动器及车钩力作动器为加载系统的铁路货车车体疲劳与整车振动试验台;基于所提出的车体疲劳试验(车体的在线运行状态模拟和加速疲劳试验)核心原理,开发了车体疲劳试验的线路动态响应谱测试、测试数据处理、试验台驱动文件编制、疲劳试验及其过程监控5项关键技术。以C70E型通用敞车的重车车体疲劳试验为例,在试验台上模拟其在北京—成都间累计运行等效总里程约314.2万km后,对该车车体的疲劳可靠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驱动文件重复执行时车体加速度的均方根误差小于5%、关键点应力的均方根误差小于17%,车体在线运行状态的模拟精度满足铁路货车车体疲劳试验的要求;C70E型通用敞车的车体能满足25a设计寿命的要求,验证了所提出试验原理及各项关键技术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铝和不锈钢组合车体的强度评价试验结果。通常情况下,车体仅做加载试验,但因该车体由异种金属组合而成,为了确认温度变化时的车体强度,特别增加了热负荷试验和垂直交变载荷的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结构车体十分实用。  相似文献   

5.
陈贤  周新华  阮健  裴翔 《中国铁路》2007,(11):63-65
减速顶性能测试要求系统对推杆的速度进行精确控制,为达到这一要求,研制了基于PID控制的电液伺服系统并采用特殊设计的数字伺服阀。检测系统样机对减速顶进行试验,其结果表明系统能满足减速顶性能检测要求,可以对减速顶进行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目前车体气密强度试验过程中压力加载系统与应力位移测试系统两者相互独立,测试位移方式为相对位移的问题,基于NI平台,借助NI-CompactRIO微控制器和Labview软件人机交互界面设计,采用迭代学习控制算法,开发了轨道车辆车体气密强度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实现了车体气密强度试验过程中压力加载系统与应力位移测试系统耦合,当车体各测点应力位移测试值超出预警值,会自动反馈控制调节压力加载值,使其泄压,起到有效、及时地保护试验车体的作用,提高试验的安全性及智能化程度;同时能够对不同车型任意断面任意位置处车体结构绝对位移测试,提高测试可靠性及精准度,为车体结构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利用I-DEAS软件建立DWA地铁工程维护车车体有限元模型,对车体在各工况下的强度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车体静强度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指出车体强度有限元分析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客车车体扭转载荷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作用于车体上的扭转载荷的概念及产生原因,通过分析认为:对于时速160km的定车车体,由于该工况下的试验应力值小,可以不考虑;对于高速客车车体,需要进行扭转荷工况下的强度试验;对于地铁客车车体,由于车体结构上门、窗开孔多而大,故必须考虑。  相似文献   

9.
客车车体的振动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燕 《铁道车辆》1995,33(2):20-27
阐述了客车车体振动试验的重要性。介绍了一些国家车辆部门进行客车车体振动试验时采用的试验设备和测量系统,及其获得的试验结果。并就我所近年来应用试验模态分析方法,对几个客车车体进行动特性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0.
李先全 《铁道车辆》1993,(12):32-35,61
对准高速双层客车车体减重的研究,作了包括车体有限元静强度计算分析,优化计算和车体静强度试验结果分析,并据此提出进一步实现车体减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北京型内燃机车的动态特性,对车体进行了试验模态分析,车体是一个大型的钢结构,针对其特点用随机冲击激振方法和分区激振测试技术进行了试验,文中给出该车体前七阶主振动的所有模态参量,为进一步改进结构的动态性能,进行车体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客车车体的试验模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燕 《铁道学报》1994,16(4):7-14
本文介绍了试验模态分析技术在客车车体动态特性研究中的应用。阐述了多自由度系统实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上及模态参数识别原理,以冻结的动画振动展示了二等座车车体钢结构及整备状态下车体的主要模态,并对此作了分析。最后就车体动态特性的有关问题,车体的设计优化和结构改进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3.
崔培兴 《铁道车辆》1998,36(12):28-32
介绍了在新型出口地铁设计过程中采用的车体结构分析方法,以及有关的车体钢结构静强度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4.
"天梭"号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车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天梭”号高速电力机车车体的设计要求出发,阐述了车体结构,重点介绍了机车外形、司机室、底架、侧墙、顶盖装置以及其他部件结构,分析了车体强度。试验表明,车体的静强度和模态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东风11型准高速内燃机车车体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东风11型内燃机车车体设计的特点,对车体造型、轻量化、结构等方面的优化设计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研究及运用表明车体优化设计获得了成效,并为今后完善设计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出口20 t轴重米轨集装箱平车的设计要求、总体结构和主要技术参数,重点阐述车体组成部件底架、集装箱锁闭装置的设计。对车体垂向弯曲刚度、车体静强度和锁闭装置的静强度计算结果表明:在额定载荷及超过额定载荷50%工况下,车体下挠均不大于10 mm,在车体预上挠10 mm~14 mm的工艺设计条件下,车体未出现下挠,挠跨比小于1/700;在额定载荷与纵向力合成工况下,车体最大应力点出现在装载2只20 ft集装箱在重车顶车工况下的侧梁下翼面处,应力为254 MPa,小于材料许用应力;在超过额定载荷50%工况下,车体最大应力小于材料屈服应力,车体未发生永久变形和裂纹。在不同载荷作用下锁闭装置产生的应力,均小于材料许用应力。整车的限界通过试验、车体强度试验结果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7.
对140km/h单层内燃动车组动力车车体有限元力学模型的建立进行了探讨,应用薄壁杆件自由扭转理论对车体中常见的梁和薄壳组合型式进行了分析。利用I-DEAS软件对车体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李世亮 《铁道学报》1994,16(3):7-14
C62A型敞车是我国主型运煤敞车,为了研究该车型与翻车机两者之间的合理性,建立了C62A型敞车车体有限元计算模型并进行了动力计算,在此基础上对该车体结构在符合翻车机约束条件下运动了模态试验,并根据试验值对有限元模型做修正。对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再计算,得到在承载工况条件下车体系统的固有特性,并以此为据提出翻车机激振器技术参数的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19.
参考TB/T 1335—1996 《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设计GCY-600重型轨道车车体。介绍GCY-600重型轨道车车体结构。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GCY-600重型轨道车车体仿真分析模型,对车体强度进行仿真分析。依据TB/T 2541—2010 《机车车体静强度试验规范》和TB/T 1335—1996的要求,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结果表明,GCY-600重型轨道车车体强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DF11机车车体侧壁的结构特点,分析了薄壁结构组焊过程中产生波浪变形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叙述了车体侧壁蒙皮电热胀拉工艺的原理和特点,并对电热胀拉工艺的几个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试验和应用表明,将电热胀拉工艺应用在车体侧壁蒙皮组焊中,可使车体侧壁蒙皮的平面度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