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祖永昶  司宇琪  王波 《综合运输》2022,(4):25-29+3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多地对摩托车采取“禁摩”管理措施,对提升交通安全、改善交通秩序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和城市化发展,交通拥堵、出行需求多样化、交通体验个性化等特性日益凸显,摩托车作为一种较为灵活、便捷、经济的交通方式,再次受到部分出行者青睐。禁摩措施是否应该继续执行引发了社会关注和热议。本文对国内主要城市的禁摩措施情况进行梳理,剖析实施以来,对交通、出行、行业带来的利弊影响,结合未来摩托车产品细化、需求定位变化的发展趋势,从牌照、通行、源头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建议各地结合当地交通实际确定对摩托车是“禁”还是“放”,避免“一禁了之”变为“一放了之”。  相似文献   

2.
一体化走廊是城市绿色交通未来发展的关键.高质量的绿色交通一体化走廊既能满足市民对高效、便捷出行的需求、又能有效减少雾霾、噪声、尾气等环境污染,达到城市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着眼于绿色公交站点,对大城市绿色交通一体化走廊管理方法进行研究,为我国未来绿色交通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绿色交通系统对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减少交通能耗、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的宜居性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开发、交通需求管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城市绿色交通的建设与发展策略,为发展、建设城市绿色交通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在城市举办大型活动时避免交通拥堵的情况发生,保证居民正常出行,结合交通需求特性、交通流特性、交通组织管理三个方面讨论城市大型活动中的交通特性内容,提出管理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徐上  张涵 《综合运输》2022,(5):144-148
依托重庆车辆及路网运行大数据,研究重庆中心城区限行方案。通过分析车型构成、拥堵时空分布、车辆使用规律,评估限行后公共交通能否提供替代出行服务及限行是否会导致大量绕行产生新拥堵,提出了适合重庆当前发展阶段和城市交通特点的限行模式,即在早晚高峰时段对跨江桥梁和穿山隧道等关键通道实施汽车尾号限行。重庆2021年3月开始实施的限行政策评估结果表明,限行政策有效削减了汽车出行量、均衡了汽车使用时段分布,促进了交通方式往公共交通转移,提升了路网运行效率。研究可为其它城市制定交通需求政策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必要性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通需求管理(TDM)政策通过合理调节和科学引导交通需求,使道路交通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交通系统的供需维持在较稳定的动态均衡状态。国际上已经有许多城市通过实施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缓解交通拥堵,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国的很多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机动化进程加快,同时面临着资源紧缺和交通拥堵频发的形势,本文论述了在我国大城市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以北京市为例,提出了当前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引入和阐述"因势利导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交通设施对城市交通中常见的禁行标志、禁停标志、中心护栏设施的设置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方法展开探讨,以及对交通管理措施中的"黑车"管理、"城市货车限行"的经验教训进行分析,指出因势利导是处理交通系统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关系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8.
交通拥堵是我国特大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本文以上海为例总结了特大城市"道路车堵车,轨道人挤人"的交通拥堵现状,系统分析了人口与交通需求增长、用地布局调整、道路设施及运行管理不足、公交系统服务吸引力不佳、交通偶发性事件等交通拥堵症结所在,并提出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控制个体机动化出行需求、推进道路建设与交通管理、提升公共交通系统服务能力等对策措施,以期为特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完整街道扫描仪以"连通"为目的构建,以移动载具的形式在未来城市的路网中部署、载人运行,借助其上搭载的传感器、车联网功能扩展出对交通流、街道环境、行人进行扫描、记录、分析、影响的能力,成为一种面向未来智慧城市的人居环境感知系统。当完整街道扫描仪成规模部署后,其作用将不仅限制于交通领域,还将深入参与进共享经济、数据安全、城市发展规划,有潜力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聚焦从单车智能到人居环境智能的城市管理智能化维度需求演变,从未来交通管理、未来城市管理与数字经济产业支撑三个方向对完整街道扫描仪满足未来智慧城市的需求进行阐述。同时,也总结出了完整街道扫描仪的原型系统概念模型,以及已搭建进行的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在我国城市构建交通平静的概念,从完善城市居住区的道路设施、限制机动车的使用、公交优先、倡导骑自行车和步行出行、倡导绿色交通理念的角度探讨构建交通平静模式的方法策略。本文旨在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通过设施的建设和理念的推广在我国城市构建交通平静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城市交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从城市交通最根本、最重要的"以人为本"理念出发,通过国内外大量实际案例,对我国城市行人交通、自行车交通、停车管理三个方面展开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提出"以人为本"理念应切中百姓的日常出行需求,处理城市交通系统的主要关系都应以此为基础,以期为建设人文、和谐的城市交通提供借鉴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首尔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及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括北京市在内的许多大城市都在为慢性交通堵塞问题而感到头疼,为之付出的社会成本正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由于增加道路交通基础设施面临着环保、融资等方面的难题,因此,实施以减少交通量为目标的交通需求管理方案是大城市缓解交通拥挤的重要选择。本文选择韩国首尔市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首尔市正在推进的三个交通需求管理方案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时期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也是综合交通落实科学发展观,进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总结我国交通发展的经验教训,借鉴国际先进理念,提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综合交通发展政策及措施,是“十一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一、“十一五”时期我国综合交通的发展环境及发展要求“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业化的加速为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城际和农村交通形成巨大需求;经济全球化对综合…  相似文献   

14.
总量削减:处理城市与交通关系的重要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围绕如何处理城市发展与交通发展的关系问题,指出"汽车交通总量削减"理念是从根本上解决交通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从优化城市功能规划、倡导"轨道交通+常规公交+自行车交通+步行"交通模式角度提出减少汽车交通需求的措施,并从差别化停车收费、合乘制、拥挤收费等方面列举国内外的抑制汽车交通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节能减排政策下我国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角度,提出我国不同分类城市的差异化交通需求管理策略,为政府推动节能减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城市的交通需求管理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通过调整交通的供需结构,使道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供需得到平衡。本文运用TDM理论对郑州市的城市交通现状和交通问题进行分析,在研究了交通需求的概念、特性后,深入分析交通需求的动态与静态关系、供需平衡原理、经济学原理以及操作机理,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影响尾气排放的各种因素,将尾气排放模型与交通工况模型结合起来,建立了多因子交通排放系统模型,对几种禁左绕行模式的工况构成、排放总量、影响范围、线性浓度、节点排量等主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各种模式的适用条件,为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和禁左模式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大型足球比赛由于具有复杂的交通需求,日常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难以满足其车辆交通需求,因此需要专有车辆进行调度来保障大型足球比赛的交通需求。本文通过对大型足球比赛专有车辆调度影响因素、调度成本、调度需求以及调度流程和内容的分析,提出了大型足球比赛专有车辆的动态调度的机制以及三种动态调度模式,从而为我国大型足球比赛专有车辆调度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正在从“增量开发”模式向“存量更新”方向转变,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城一体化开发在其中起关键作用,有助于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在确保实用性、安全性和美观性的前提下,更好地为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居民提供服务。基于此,结合西安地铁15号线开发经验,从车站定位、开发模式、换乘站点与公共交通衔接、城市更新需求与站城融合衔接等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开发思路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东莞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位于港深莞惠及广佛两大都市圈的双重辐射、广深核心交通走廊上,"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也导致了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本文结合东莞市最新居民出行调查数据,首次系统分析了东莞市特色的城市及交通发展特征,并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背景下交通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判断,从区域与城市协调发展、坚持东莞特色发展及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提出交通发展策略,从共建共享区域设施、构建差异化组团公交发展模式、尽快启动小汽车需求管理等方面给出了符合组团型特大城市发展特色的交通对策,为东莞市及都市圈同类城市交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