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减少长大寒区铁路隧道冬季挂冰巡检的工作量,为人工打冰提供指导,基于隧道挂冰模拟试验,得到隧道挂冰生长发育程度模型,构建隧道衬砌挂冰预测预警系统,通过预测隧道洞内挂冰范围及发育程度为打冰提供指导。冰挂模拟试验表明:隧道内存在结冰、无冰区域的明显划分,划分界限为-5℃;隧道衬砌冰挂生长发育存在最适宜温度区间,当洞内气温高于此温度区间时,由渗水点流出的地下水受其自身热量作用,冰挂的生长受限,当洞内气温低于此温度时,水体在流经混凝土裂缝时,热量迅速散失,导致渗水点被冻结,冰挂无法生长;得到各个渗漏水流量条件下,冰挂生长发育程度模型。基于物联网和智能温度记录仪获得隧道实时温度分布,结合隧道洞内渗漏水病害分布及流量,以隧道挂冰生长发育程度模型为核心,分析得到隧道挂冰区段及挂冰严重程度,为隧道挂冰巡检提出指导。相比于全隧道步行巡检,采用挂冰预测预警系统可以减少1/3的巡检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排水侧沟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排水侧沟为实体,通过室内模型试验,采取在隧道排水侧沟内铺设加热电缆,进行加热除冰,研究寒季隧道侧沟电热除冰对隧道围岩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分析在极端不利条件下隧道侧沟电热除冰方案的可行性。在隧道侧沟内积满冰后进行加热,冰完全融化后对隧道围岩温度的最大影响深度为2.95 m,围岩温度最大升高值为0.71℃,发热电缆加热化冰过程会使隧道围岩温度有所升高,但不会导致隧道围岩融化。在极端不利情况下(气温-13.0℃),水沟流量为50 m3.d-1,采用70 W.m-1的发热电缆,水沟温度保持在-0.5~1.0℃,侧沟内水温基本在-0.1~0.3℃之间波动,沟内水不结冰,水沟排水通畅,而且对隧道围岩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
1 前言 我段地处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西缘,现配属东风4型机车59台,下设柯柯折返段,属高原缺氧、风沙、严寒地段,全段担当683 km的运营线和37 km的支线任务,年平均温度在-4 ℃~-16 ℃,最高温度为24.3 ℃~32 ℃,最低温度-30 ℃~-37 ℃,大气压力在64.25~71.45 kPa 之间,含氧量比内地低30 %~40 %以上.内燃机车在这里运行时,必然受到热负荷、喘振、启动加速度及炭烟极限等外界因素的限制.柴油机要发出特定的功率,总管就会发红,这是由于受到空气中含氧量的影响,根据我段近几年东风4型机车运用情况看,共发生总管红37台.  相似文献   

4.
2016年8月12日,由北京西开往深圳北的G79次高铁列车发生停电故障,上千人被闷在40℃高温的车厢内近2h.旅客们汗流浃背,热得难以忍受.类似事件已不止一次发生:2016年2月,北京开往宜昌的G55次高铁在河北两次停车,因车厢闷热,有旅客昏厥;2015年8月,福州开往上海的G 1634次高铁发生故障,中途暂停近1h.如何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后如何应急处置,铁路总公司和中车集团正在寻找破解之策.  相似文献   

5.
涎流冰是高寒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现象,青藏高原具备产生涎流冰的气象和水文地质条件,涎流冰对川西-藏东地区交通廊道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通过卫星地图识别和现场调查,对川西-藏东交通廊道涎流冰的发育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川西-藏东交通廊道区涎流冰主要位于以阴坡为主的缓坡地带,以坡面溢流型为主,主要位于海拔3500~4500 m之...  相似文献   

6.
60 kg·m-1U71Mn钢轨气压焊热循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60kg·m-1U71Mn钢轨气压焊热循环测试方法。测量部位分为表面和内部,分别在轨头、轨腰、轨底三角区和轨底脚。通过多点测温,分析气压焊加热器火孔尺寸对钢轨整体热循环的影响,适当减小了轨底脚火孔尺寸,消除了轨底脚加热温度偏高的现象。通过分析加热温度曲线,珠光体开始转变奥氏体温度为740℃,完全转变奥氏体温度为790℃,从而确定了焊后正火最低温度。通过分析冷却温度曲线,奥氏体开始转变珠光体温度为650℃,完全转变珠光体温度为610℃,进一步确定了焊后正火最高启始温度。因钢轨加热和冷却速度较快,使相变滞后发生,加热和冷却时发生相变的温度相差约130℃~140℃。火焰加热钢轨表面及内部温差120℃~150℃,空冷温差20℃~30℃。  相似文献   

7.
2007年5月侯月线某区间发生4架信号机灭灯,3架信号机点红灯,11个轨道区段红光带等故障.经检查为1条44芯区间电缆在接头处烧损,故障延时2h29min,对运输秩序影响较大.故障地点示意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8.
梁雪松 《铁道车辆》2002,40(1):44-44
南宁车辆段配属的25G型空调客车使用3 a后,部分硬卧车在1998年夏季出现了制冷不良故障,旅客意见很大.为此,南宁车辆段组织了相关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找出了这些引起空调机组制冷不良的原因. 1故障原因 以YW25G67472号车为例,据空调乘务员回乘反映:值乘途中,白天当外温在36℃左右时,车厢内温度一般在31℃~32℃,空调机组一直工作,不亮故障灯;夜间,空调机组常常亮故障灯,车厢内温度也降不下来.开始以为是机组滤尘网脏引起的制冷不良故障,但清洗了该机组的全部滤尘网(即回风滤网和新风滤网)后,回乘时乘务员又报了相同的故障.在库内全面试机,机组一切工作正常,风机也并未反转;也未发现有漏泄情况.而本趟车也未超员.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对弓网运行关系要求极高,但在寒冷的冬季,因温度较低,雨雪天很容易在接触网上形成覆冰,覆冰会严重影响接触网的技术状态,造成动车组取流不畅或弓网故障,扰乱铁路运输秩序。探讨接触网覆冰的成因、危害,并结合上海局集团公司的实际,进行预防覆冰的技术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低温下铁路钢轨钢材断裂韧度KIC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铁路因常常经历-40 ℃以下的低温气候,对于钢轨钢材低温韧性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低温下钢轨钢材安全性能的研究尤为重要.作者对青藏铁路常用的2种钢轨钢材U71Mn和U75V制作的标准三点弯曲试样进行一系列试验研究,对其在20 ℃、0 ℃、-20 ℃、-40 ℃以及-60 ℃环境温度下的断裂韧度KIC进行量测和计算,得到2种钢材断裂韧度随温度变化的基本规律.并结合试验分析结果,对这2种钢轨钢材断裂韧度KIC受温度以及化学成分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可供相关专业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