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仿佛十年一个轮回,国内微型客车行业在2009年终于迎来了“好日子”。回想十年前的1999年,国内微型客车行业曾经风光无限,长安、哈飞、昌河凭借微型客车异军突起,一举跻身国内轿车行业前十强;怀着做大做强的雄心壮志,长安、哈飞、昌河等主流微型客车重心转移,厂家开始大举进军国内轿车市场,进入新世纪,国内微型客车行业的市场关注度逐年降低,生产厂家开始“移情别恋”,  相似文献   

2.
2006年对于国内微型客车/微型轿车行业来说,值得总结的地方很多。 一、国内微型客车市场分析 相对于国内乘用车行业的绝对主角轿车而言,已经沦为配角的微型客车市场表现尚可,与2006年销售量首次负增长的微型轿车相比,微型客车产销量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足以令人宽慰。2006年,微型客车产量为93.08万辆。同比增长14.55%,微型客车销售量为91.79万辆,同比增长10.40%。  相似文献   

3.
2006年对于国内微型客车、微型轿车行业来说,值得总结的地方很多。虽然以自主品牌为绝对主力军的国内微型客车、微型轿车行业表现欠佳,让人从感情上难以接受,但在讲究投资回报的今天,国内微型客车、微型轿车行业在国内乘用车领域由主角沦为配角,主流微型车企业“见异思迁”,对经济型轿车甚至是中级轿车“情有独钟”也是迫不得已和情理之中的事。  相似文献   

4.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7,(16):17-24
正如市场各方所料,2007年一季度国内微型客车/微型轿车依然延续的疲弱市场走势,但2007年以来国内微型客车/微型轿车市场走势之弱,却出乎市场各方的预料:2007年一季度,国内微型客车销售增长率由2006年底的10%降到目前的1%,国内微型轿车销售增长由2006年底的负1%降到目前的负10%左右,微型客车和微型轿车销售下降幅度均在10%左右;作为国内微型轿车行业的旗帜,曾经连续数年名列国内轿车企业前十强的天津一汽夏利在2007年一季度首次被挤出前十强之列,被市场各方以及厂家寄予厚望的第三代微型乘用车的臀台亮相并未能探救国内微型乘用车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2008年国内微型乘用车行业仍在遭受苦难:市场在流失,消费者在漠视,人气在下降,行业内主流企业“无心恋战”,纷纷升级换代,微型乘用车成了低端、落后的代名词和抛售的对象。需要看到的是,国内微型乘用车行业每年150万辆的销售规模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广阔市场,特别是国内微型轿车市场尽管仍为负增长,但已经先于国内轿车行业率先止跌,呈现出反弹迹象,国内微型客车市场的增长幅度首次高于国内轿车行业的发展水平。相信随着2009年初国家在政策和市场方面频频出台的利好消息,国内微型乘用车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6.
国内微型客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问世以来,已经走过了20年的坎坷发展历程。通过引进消化日本微型汽车技术,国内微型客车企业得以站在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因微型客车适合中国国情,各微型客车企业瞄准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新产品,从而使国内微型客车行业在1992~2002年的10年间,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态势,成为国内汽车产业的主要经济增长点。长安、哈飞、昌河、五菱汽车公司凭借小小的微型客车的突出贡献,获得了进入国内汽车企业前10强的殊荣。“入世”前夕,在对国内汽车产业今后生存状况忧心忡忡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最具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中国的微型客车行业将是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7.
进军国内微型轿车市场曾经是国内微型客车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梦想”,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好梦成真”。然而在经历了短暂的“蜜月”之后,却发现残酷的现实是:国内微型轿车市场“钱景”并非一片光明,国内微型轿车企业冰火两重天的格局,让大多数微型客车企业在如愿获得生产轿车资格的喜悦后,不得不再次面对难题。  相似文献   

8.
顾云 《城市车辆》2003,(1):37-40
1 2002年客车市场年终盘点2002年是客车市场发生骤变的一年,说是骤变一点也不夸张,在这一年里发生的事情确实太多了:力帆、长城、三一、无锡神舟及东风宏运进入客车市场;厦门金龙与苏州金龙的资产纠葛;亚星股份与亚星奔驰的产品划分;中通与三湘的重组以及下半年开始的客车价  相似文献   

9.
1 2009年国内微型乘用车总体发展情况 2009年,受国家政策利好刺激,国内微型乘用车市场呈现高速发展态势。1季度,国内微 型乘用车市场率先扁动,拉开了国内乘用车市场振兴的帷幕;2季度,微型客车和微型轿车双双报捷.  相似文献   

10.
宁文祥 《专用汽车》2014,(11):32-34
10月16日,2014年第五届全球汽车论坛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为了响应行业对于我国商用汽车发展的关注,论坛主办方特意举办了一场名为"中国商用车:市场需求转型与企业创新"的辩论会。主办方邀请了东风商用车公司总经理黄刚,武汉史密斯挂车有限公司总经理Andreas Schmitz,宇通集团总裁助理曹建伟,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总经理Michael Lembke。这四位嘉宾分别是国内商用车行业中重卡、专用车、客车和零部件企业代表,对中国商用车的未来,他们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1.
杨文勃 《汽车情报》2003,(36):28-32
2003年1~10月,全国累计生产微型客车544256辆,同比增长7%;累计销售微型客车560154  相似文献   

12.
一、2002年上半年国内微型车市场评价 1.上半年国内微型车市场总体情况 2002年1~6月,全国微型汽车生产量为50.29万辆,同比增长28.95%,全国微型汽车销售量约占全国汽车销售总量的1/3,为49.64万辆,同比增长22.25%,成为国内汽车行业超霸一族。 今年上半年,国内微型车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除微型客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外,原有的弱势品种微型轿车一改前几年的销售颓势,出现了久违的销售火爆局面;微型货车产  相似文献   

13.
2010年的国内微型乘用车的市场表现可以用不尽如人意和大失所望来概括。 微型汽车家族中最重要的车型——微型客车曾经是2009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的一颗“耀眼”的明星,销售增长幅度高居国内乘用车各细分市场榜首;到2010年,销售增长幅度却跌至国内乘用车各细分市场倒数第2位;国内微型轿车的销售增长幅度则略高于国内轿车市场平均水平,总算为微型乘用车挽回了一些颜面。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专递     
2003年2月20日,东风公司在十堰展出了将于2003年推向市场的全系列大型客车、中型客车、旅行车和微型客车。展出的车型包括都市风影、都市之舟、豪爵、腾龙、七彩鹿、小骑士、开拓者、旅行者等,这些新品均来自于东风公司旗下的东风客车底盘公司,尽管外形迥然不同,但都秉承了  相似文献   

15.
余振清 《汽车情报》2004,(33):15-32
2004年10月,客车行业的产销颓势越来越明显,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与2003年相比,2004年的产销量将不会有多少优势,希望在剩下的两个月,客车行业能够振作起来,然而宏观调控的影响不是通过客车行业自身努力能够改变的,虽然客车行业存出口方面有些起色,但出口量在短期内尚无法弥补我国市场的损失。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新年伊始,便从东风杭州汽车有限公司传来喜讯:杭州公交公司自2005年1月26日起向全国范围公开招标的120辆城市公交客车,东风杭州汽车有限公司一举全部中标。  相似文献   

17.
汪东 《时代汽车》2005,(3):72-74
当我们回首2004年中国商用车市场时会发现,与异军突起而大幅增长的载货车相比,客车市场延续了2003年遭受“非典”的重创走势,继续趋“冷”同时行业利润大幅下降。是何因素导致客车行业深陷泥潭?2005年会走出困境吗?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回首2004年中国商用车市场时会发现,与异军突起而大幅增长的载货汽车相比,客车市场延续了2003年遭受“非典”的重创走势,继续趋“冷”,行业利润大幅下降。是何因素导致客车行业深陷泥潭?2005年客车行业是否会走出困境?是汽车界同仁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原 《汽车与配件》1998,(24):31-31
近年来,微型客车以其百姓车的魅力和风采倾倒了国内无数的私人用户,市场需求持续升温,产销急剧增大,据有关资料显示,至今微型客车已连续8年保持了超速增长,其增长时间跨度之长、产销增幅之猛,即便是轿车也相形见绌。今年上半年微型客车在汽车市场总体产销增幅出现较大回落的情况下,产销量仍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8.84%和18.64%,产销平均增长幅度位居各车型之首。  相似文献   

20.
徐刚 《时代汽车》2005,(3):67-67
作为东风有限商用车客车事业整合的重要项目之一--东风客车的品牌规划日前在公司确定.从05年元月开始,在东风有限商用车公司的客车产品中,大型客车采用"东风·风圣"副品牌,中、小型客车采用"东风·风尚"副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