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概述制动是用来考核摩托车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衡量骑乘摩托车是否舒适安全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采用何种制动对摩托车来讲至关重要。按惯例一般采用鼓式制动器,这种制动器结构简单,成本低;主制动蹄有助力作用,用一点力就可以发出很大的制动力;不易发生水衰退,耐磨、耐泥沙性能好。但在频繁多次制动时,制动力很快衰减且制动力大小极不稳定,控制性能差,热恢复性不好。  相似文献   

2.
贾君庆 《摩托车》2007,(9):67-68
制动蹄片是一种特殊的摩擦材料,它可以承受高温和压力。在摩托车制动时,它担负着保证人与车行驶安全的重担。劣质材料的制动蹄片不符合工艺要求,不是过软就是过硬。过软的制动蹄片会造成蹄片过早磨损,制动力不足,极易使车子失去制动力;过硬的制动蹄片会损坏制动盘和制动鼓。因此,劣质的制动蹄片是行驶安全的严重隐患。为了使大家在选购  相似文献   

3.
ABS这种主动安全系统实质上是实现了制动器制动力的自动调节,使摩托车制动系统发生了质的变化,提高制动减速度,缩短制动距离,充分发挥制动系统在各种恶劣路面及气候多变区域行驶时的制动效能,防止车轮抱死,消除摩托车在制动过程中的侧滑、跑偏、丧失转向能力等非稳态状态,以获得良好的制动性能、操纵性能和稳定性能,提升摩托车的行驶安全性。随着我国摩托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以及摩托车行驶  相似文献   

4.
制动跑偏是汽车直线行驶制动时,在转向盘固定不动的条件下,汽车自动向左侧或右侧偏驶的现象。汽车制动跑偏主要是由于汽车同轴左右轮制动力不相等或制动力增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摩托车在制动过程中所受力的不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摩托车制动器制动力、地面制动力及附着力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分析了摩托车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理想分配曲线,从理论上分析了摩托车制动减速度、制动距离等。  相似文献   

6.
一辆帕萨特B4因制动太软(踏板自由行程大)而发生多次追尾事故,造成车辆不同程度的损伤,已送至两家修理厂维修过,前后已更换过制动总泵、左右后制动钳(分泵)总成、后制动片,故障依旧。车主将车送到我厂修理,并要求不惜一切代价修好制动,不行的话可以改装为帕萨特B5的制动系统。故障现象:通过试车发现,车速较低时(小于20km/h),制动良好,车速在60km/h以上时制动软、踏板低;车速在80km/h点制动时,车头急剧下沉,感觉后轮制动力太小,随即以40km/h紧急制动,前轮制动力左右拖印均衡清晰,后轮无拖印。初步判断为后轮无制动力造成快速行驶时制动软的现象。故障诊断:回厂将车辆举升至后轮脱离地面,启动着车并  相似文献   

7.
制动跑偏是指车辆制动时不能按直线方向减速或停车,而无控制地向左或向右偏驶的现象。影响制动跑偏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汽车左右轮制动器制动力不相等或制动力增长的快慢不一致,其中转向轴左右车轮制动器的制动力不相等,更容易引起跑偏。  相似文献   

8.
汽车液压惯性比例阀主要用于现代轿车,它通过汽车制动时的惯性力可自动调节前、后制动轮缸的压力比,亦即自动调节前、后轮制动器的制动力之比,从而使制动力分配接近轴荷分配,以防止汽车制动甩尾现象,提高汽车的制动稳定性。本文分析了液压惯性比例阀的工作特性及非线性因素对阀特性曲线的影响,并介绍了在生产研制过程中所采取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633X微型车制动稳定性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厂生产的633X微型车制动侧滑稳定性问题,从整车与制动器的匹配上进行理论计算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车型整车质心纵向分配极不合理,同步附着系数偏小,制动临界减速度低,制动效能不高,而前后制动器给出的制动力分配比又不能满足整车高制动力分配比的要求,从而导致制动时后轮先抱死出现严重的侧滑甩尾现象。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两轮摩托车大多采用前、后轮相对独立的制动系统,这种摩托车在制动时要想获得较大的制动减速度,就必须合理分配手、脚上的操纵力,以使前、后轮胎充分利用路面的附着条件。然而,普通用户在制动时很难做到手、脚上操纵力的合理分配,从而降低了路面附着条件的利用率,大大延长了制动距离。联动制动系统可通过单一的手或脚操纵实现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合理分配,从而获得较大的制动减速度,杜绝了甩尾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一辆1996款欧宝—雅特行驶12万km,装备常规对角分配式制动系统(不带ABS),车主报修的故障为高速狠踩制动时车辆跑偏。 接车后,首先与客户一起上路试车,发现当车速高于40km/h踏下制动踏板后,车辆向左跑偏;而车速低于40km/h时只有踩急刹车才感到有跑偏现象,并且发现该故障存有下列规律:车速越高、制动力越大时,出现跑偏的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例一故障现象:昌河北斗星微型车出现了制动发软的现象,具体症状为行车速度在40km/h以下时,踩下制动踏板,车辆不能在正常制动距离内停住。该车没有装备ABS系统。故障诊断:出现这种故障现象后,先按以下方法进行分析:1.制动系统是否存在空气;2.真空助力泵是否存在漏气现象;3.制动总泵及分泵是否有漏油和卡滞等现象。对以上部位进行检查后故障并未排除。经多处检测后更换了前轮制动摩擦片,试车感觉好多了,但是故障还没有彻底解决,更换前制动盘总成后故障彻底解决了。故障总结:盘式制动器摩擦片摩擦系数不够,且耐磨层耐久性不足,导致制动力达不…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某轻型载货汽车理想制动压力分配和制动力调节装置调压特性,提出了在轻型货车上安装制动力调节装置的匹配方法,即通过感应载荷的变化自动调节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比例,可使其接近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对车辆匹配制动力调节装置前、后的制动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与道路试验,结果表明,匹配制动力调节装置可使该轻型货车的制动性能明显提高,制动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汽车列车理想制动力分配的基础上,建立了制动时半挂车汽车列车和全挂车汽车列车产生折叠现象和甩尾(摆动)现象的力学模型和运动方程式.通过这些方程式,发现了折叠和甩尾现象的性质及运动规律,并由此得到影响汽车列车制动稳定性的结构因素和使用因素.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为了得到良好的制动稳定性,应使汽车列车各轴的制动力与其轴荷成正比;在制动力不能自动调节的汽车列车上,应合理地分配列车各轴的制动力;制动时应使列车具有最佳的车轮“抱死”顺序以及制动力“建立”的时间顺序.  相似文献   

15.
<正>故障现象一辆2019款本田凌派车,搭载1.0T发动机,累计行驶里程约为2 000 km,因制动踏板偏硬且制动力不足而进厂检修。故障诊断接车后首先试车验证故障现象。起动发动机,踩下制动踏板,明显感觉制动踏板偏硬,且制动踏板高度也不能降低。进行路试,当车速达到20 km/h时,快速踩下制动踏板,伴随有制动踏板弹脚的现象,制动踏板高度能降低,但制动效果并不好。同时组合仪表上的VS故障灯点亮,信息显示中心提示"制动系统故障,制动性能可能降低,请联系前往特约店"(图1)。结合该车的故障现象分析,初步判断制动系统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摩托车在制动过程中地面对其前、后车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结合摩托车制动相关标准从理论上推导出摩托车最大制动速率或路面峰值制动力系数(PBC)公式以及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之间的关系式等,为摩托车的制动系统匹配、性能及相关标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小词典     
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摩托车在制动时按预定方向行驶的能力,称为摩托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在制动时由于跑偏、侧滑或失去转向能力等原因而使摩托车偏离预定的轨迹,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根据前后轮制动力分配比例不同,前、后轮抱死滑拖的顺序有以下三种情况: 1.前轮先抱死滑拖此时摩托车基  相似文献   

18.
面向智能车设计了一款并联式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并针对智能车在紧急制动时易失稳的问题,基于车辆制动时的载荷转移特性,提出一种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根据车辆在制动时前、后轴载荷转移量调节前、后轴车轮制动力,并将此时前、后轴车轮制动力矩作为基准制动力矩,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和PID算法设计附加制动力矩控制器,以此调节各车轮的制动力...  相似文献   

19.
由于摩托车制动的特殊性,一般均是前后轮分别制动。因此,前后轮的制动必定会有先后。当摩托车存在轮偏时、当前轮制动先于后轮时,前轮与地面接地点除了与地面产生相对滑移外,还成了一个"转动支点",产生前轮接地点为中心的逆时针"甩尾"现象;当后轮制动先于前轮时,同理,就会产生后轮接地点为中心的顺时针"摆头"现象。  相似文献   

20.
《摩托车》2004,(1)
摩托车前减震器需要更换或添加减震油时,通常用测量法来确定油量,这难免会因为误差而导致左右减震器软硬程度不同,在行驶中引起方向把抖动,出现轮胎偏磨现象。本人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修复后的减震器不装弹簧、不加油,盖好上端螺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