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驾车防错觉     
由于受生理、心理、年龄、身体条件及行车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驾驶员在行车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觉,导致错误操作而造成险情。因此,驾驶员(特别是新手)应了解这些易引起错觉的特性,并在行车中加以预防,才能保证行车安全。距离错觉:对于路上各种类型的车辆,驾驶员有时会对来车的车长、会车间距、跟车距离产生错觉,使会车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交通事故中驾驶员因素的影响——论驾驶错觉与行车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在交通事故中由于驾驶员错觉而引起的占35%左右。所以了解和掌握驾驶员在行车中产生各种错觉的特点和规律,尽量避免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介绍了错觉和驾驶错觉的基本概念,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驾驶错觉产生的原因,介绍了道路线形错觉、速度错觉、车间距离错觉等各种错觉及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并从培养驾驶员观察力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驾驶园》2015,(7)
<正>由于受生理、心理、年龄、身体条件及行车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驾驶员在行车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觉,导致错误操作而造成险情。因此,驾驶员(特别是新手)应了解这些易引起错觉的特性,并在行车中加以预防,才能保证行车安全。距离错觉:对于路上各种类型的车辆,驾驶员有时会对来车的车长、会车间距、跟车距离产生错觉,使会车的距离不够和跟车的距离过近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常见的有:同样距离,白天  相似文献   

4.
雾天如何走高速公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是交通运输的大敌,对行车安全构成很大威胁,因此,人们称雾是高速公路行车的"无情杀手".雾使能见度降低及驾驶员视距变短,妨碍驾驶员视觉,浓雾还易使驾驶员产生错觉,所以,雾天在高速公路行车非常危险.  相似文献   

5.
王功进 《北京汽车》2004,(4):39-39,41
人在现实生活中常会产生错觉现象,其中尤以视错觉表现得最为明显。同样,驾驶员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也会产生错觉现象,从而引发交通事故。所以,了解和掌握驾驶员在行车中产生各种错觉的特点和规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会产生错觉现象,从而造成车辆相撞和翻车等交通事故。有关资料表明,在众多交通事故中,有95%是由于驾驶员失误造成的,其中44%是“错觉”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驾驶员在行车中由于受身体、心理、年龄、身体条件及行车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觉,导致错误操作而造成险情。  相似文献   

8.
行车中由于判断错误造成的交通事故屡有发生,而判断错误往往与错觉有关。错觉是人类知觉的一种固有特性,不同于一时疏忽大意。驾驶员只有掌握这一特性,行车中留出”安全线”,才能减少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9.
在驾车过程中,驾驶员的种种错觉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就驾驶活动中的道路线形错觉,时间,距离,速度判断错觉进行分析,说明种种错觉产生的规律及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以便为有效地预防交通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视野死角指的是在视力范围之内,因物体障碍而看不到的地方。错觉是指由于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对情况的误判。在公路交通事故中,有相当一部分事故是由于驾驶员与行人不警惕视野死角和错觉而发生的。所以,驾驶员行车时对视野死角和错觉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1.
“雾”是道路交通的大敌,对行车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被人们称之为高速公路行车的“无情杀手”。雾使能见度降低、驾驶员视距变短,妨碍驾驶员视觉,浓雾还易使驾驶员产生错觉,所以雾天在高速公路上行车非常危险。高速公路上雾天连续追尾撞车是世界性的难题。在高速公路上,由于交通流量  相似文献   

12.
论驾驶员的感知特性及安全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驾驶员感知特性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影响行业安全的几种主要知觉特性及其常见的错觉,提出科学地利用知觉特性,尽可能减少错觉,从而保证行车安全的一系列安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人的神经系统的活动是由无数彼此相互联系的神经元共同活动场所实现的。驾驶员受身体素质、年龄、环境等影响,在行车中往往会产生几种错觉,新车主必须注意。  相似文献   

14.
郑东 《驾驶园》2014,(1):71-71
<正>新手驾车经验不足,容易因错觉而出现失误,因此驾驶员应注意了解这些不利因素:距离错觉驾车行驶时,路面上各种车辆的车型、颜色、行车状态千差万别,驾驶员有时会对外界车辆的间距及跟车间距产生错觉。常见的是参照物少时感觉偏远;遇雨、雪、雾天气时感觉间距要比实际间距大,车速越高误差越大;车辆越小,颜色  相似文献   

15.
速度错觉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往往是以参照物的相对移动速度判断车速的快慢来操作车辆的,并不是完全依靠车辆自身车速表的指示来操作车辆。  相似文献   

16.
雾天是车辆事故多发期,雾天保证行车安全对每位驾驶员来说犹为重要。熟悉雾中行车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雾天行车最大特点:一是能见度低,视线模糊,驾驶员有一种压抑的感觉,易出现情绪波动;二是驾驶员为保证行车安全,注意力高度集中,容易出现疲劳甚至分不清东西南北;三是因产生错觉,出现操做失误或鲁莽驾车。为此,可采取如下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定量分析高速公路隧道弯道路段不同半径条件下,线形诱导标志和反光环对驾驶员曲率感知的影响,基于室内仿真试验,选取20 名驾驶员作为被试,分别测量驾驶员在不同试验场景条件下的弯道错觉程度,并对试验数据展开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1)采用线形诱导标志的隧道弯道视线诱导方法,驾驶员弯道错觉表现为高估弯道半径,且仅在半径为200~400 m 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诱导效果,弯道错觉程度小于7%;同时,驾驶员的弯道错觉程度与隧道弯道半径显著正相关,与线形诱导标志的可见个数显著负相关。2)采用反光环的隧道弯道视线诱导方法,驾驶员的弯道错觉程度仅与反光环的可见个数存在显著负相关,且随着可见反光环布设个数的增多(4~6 个),会导致驾驶员低估半径的错觉程度过大(>-20%),不利于驾驶员安全行车。3)在隧道弯道路段(200~1 800 m),当可见反光环为3 个时,不同半径下的弯道错觉程度均小于布设线形诱导标志的方案(小于5%)。因此,采用在隧道弯道路段布设3 个可见反光环的方法更有利于提高驾驶员的曲率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林 《天津汽车》2014,(1):63-63
冬季是雾的高发期,雾天行车能见度低,视线不清,驾驶员容易产生错觉;同时由于路面湿滑,汽车制动性能变差,容易发生侧滑或造成倾翻。因此,雾天行车需要掌握安全驾驶技巧。  相似文献   

19.
驾驶员行车过程中80%以上的交通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道路视觉环境对安全行车的影响很大.文中从驾驶员的视觉角度出发,论述了行车中驾驶员视觉环境的主要内容、范围和特征,说明了道路视觉环境对驾驶员心理、行为及安全行车的影响;提出在道路设计与改造中应充分考虑驾驶员视觉特征与道路视觉环境对驾驶员的影响,合理设计道路、交通设施和道路景观等交通环境要素,为驾驶员提供一种宜人的道路环境,以利于安全行车.  相似文献   

20.
石祥辉 《天津汽车》2010,(12):58-58
随着秋冬季节来临,大雾天气频繁出现,而雾天行车能见度低,视线不清,驾驶员容易产生错觉;同时由于路面湿滑,车辆制动性能变差,容易发生侧滑或造成车辆倾翻.那么如何在大雾天气下安全行驶呢?文章给出了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