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海威  陆化普 《公路工程》2009,34(4):94-97,108
进行区域国防公路网络布局规划研究是科学合理发展我国区域国防公路网络的前提和基础,而区域国防公路网与民用公路网总体上说是一个实体,那么区域公路网与民用公路网在布局规划研究上有什么区别,功能需求有何不同,能否照搬民用公路网布局规划研究的理论,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特别考虑,这是研究目的所在.首先分析了公路军事运输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重点对区域国防公路网布局规划的目的、内容、原则等进行了比较分析,明确了其与民用公路网的区别,为区域国防公路网布局优化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充分分析交叉口通视范围要求的基础上,确定了一级公路交叉口区域的速度控制目标,并提出可使用减速带作为速度控制设施.在分析各类减速带特点的基础上,对一级公路交叉口区域的减速带选型、减速带尺寸、布局和配套设施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应用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元庆  李伶  周伟 《公路》2005,(4):16-23
针对鄞州快速城市化地区公路发展的客观要求,探讨了适宜的公路网规划技术方法。先根据快速城市化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对公路交通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特殊要求进行了分析。本着有利于地区和公路发展的共同要求,结合鄞州区公路网规划实践,对鄞州快速城市化地区使用图论、区位论进行公路网络布局的方法,对为快速城市化地区提供服务的骨架公路与其他区域内部公路的协调一致的工作步骤,对适应快速城市化地区特点的公路网规划精度、预留用地方面的要点,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区域国防公路网一般是指战区范围内战役层次的公路网,其可达性是评估已有公路网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规划、筹建新国防公路的重要参考。由于缺乏科学的区域国防公路网可达性的评价模型,目前主要采用一般公路网基于时间或距离的公路网可达性模型进行可达性的评价,无法满足军事特性的需求。为此,引入了加权距离来反映路段"物理距离",根据路段在基于最短"距离"的重要度中出现的频率,来选定不同攻击强度下的被攻击路段集,基于选择性攻击模型,建立了综合考虑行驶时间、路段军事权重、孤立节点、孤立路段的区域国防公路网可达性度量模型,并提出了模型的求解算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岑敏 《上海公路》2012,(4):63-66,14
根据国家交通部和上海市建交委要求,为完善上海市域公路体系规划、创新优化公路建设管理体制,针对市域公路网现存的规模、结构、布局不合理性,基于“骨干公路网”与“骨干城市道路网”在城市集中建设区应能提供同质服务的理念,参照城市干道控制要求,提出了总里程约2700km的市域国省道布局构想,在顺应“区域融合”、“创新转型”的城市发展趋势前提下,为上海市域公路系统分类管理提供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烈度地震区公路网生命线布局方法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提出了高烈度地震区公路网生命线布局思路,然后提出了公路网生命线路径判识方法以及公路抗灾能力评价方法,在公路网生命线布局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公路网生命线布局的设计方法.研究成果为高烈度地震区的公路网规划建设、公路系统的抗震加固以及防灾对策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7.
如何带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交通是关键,而在旅游交通体系中,公路交通则是关键.总结当前中国旅游发展现状,以核心-边缘理论结合节点重要度法,通过城市旅游核心区、边缘区的划分建立城市对外旅游公路网、对内旅游干线公路网及景区支线旅游公路网3级网络,对城市旅游公路网布局进行研究.最后,对平山县旅游公路网布局规划进行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城际轨道网布局的适应性提供适用的决策方法,在分析城际轨道交通网络与区域空间结构适应性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既能反映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和区域空间结构主要特征,又能反映二者相关联的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城市群城际轨道网布局的适应性评价模型——基于灰色关联熵的加权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该模型以加权灰色关联评价模型作为研究框架,对平均灰色关联度模型进行改进,应用灰熵分析方法确定关联系数的权重,更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城际轨道网布局与区域空间结构的适应性情况.以武汉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快速城市化地区公路发展的客观要求,探讨快速城市化地区采用图论、区位论进行公路网络布局的方法,对适应快速城市化地区特点的公路网规划精度、预留用地要点,分别予以明确。并结合鄞州区公路网规划实践,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提出,城乡一体化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公路与城市道路的无缝衔接是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的首要前提。基于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主要差异,探讨公路与城市道路在市域空间的界定,从网络衔接布局、道路等级匹配以及横断面设计等方面研究了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模式,并以临沂市为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