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的是空气潜水减压方案选择专家系统,是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新近研究的12~60m空气潜水减压表而研制的。主要用于常规空气潜水时以下三种方法的减压:1.水下阶段减压法,2.水面吸空气减压法;3.水面吸氧减压法。该系统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输入潜水的实际参数及所要求的不同减压方法,就能快速而准确地打印出减压方案来,等于给潜水现场派遣了一位有丰富经验的潜水医生。  相似文献   

2.
以琼脂为基础制作安全减压指示器,可作为人体潜水作业过程中判断潜水减压、评价减压表的一种手段。将琼脂安全减压指示器应用于潜水现场,可以正确地反映出各种条件对潜水减压的影响,排除人体本身的个体差异,判断潜水后的减压是否恰当。有关这方面的工作,国内外多是在实验室内或高气压作业中进行的。但在实际潜水作业过程中应用尚未见报道。这次我们结合海上53~63m潜水作业共进行了108人次实验,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氧气减压器(亦称氧气调节器),是广泛用于金属焊接、切割等工作的氧气减压装置,是生产中常用的计量器具。由于使用频繁和存放地点的环境条件较差,该器具易发生故障,需要定期送计量室检定、维修。1送取1.1送取氧气减压器时,要轻拿轻放,防止途中碰撞和剧烈震动。1.2送检人员应先将调节手柄朝顺时针方向旋转2-3圈,防止调节手柄与装置脱离。1.3在领取氧气减压装置时,应检查各部件是否齐全,调节手柄是否灵活,氧气表安装是否牢固,有无铅封和检定合格证。2检定2.1禁止氧气减压器沾染油污。计量检定人员接到用户送来的氧气减压器时…  相似文献   

4.
12—60米空气潜水水下阶段减压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表深度12~60m,共178个减压方案。采用5~120min共13类理论组织,根据潜水深度及水下工作时间选取不同的氮过饱和安全系数,按Haldane原理,经计算机计算。通过模拟潜水与实际潜水验证,证明本表的减压效果满意。与原表相比,本表在理论组织分类及安全系数的选取等许多方面作了较大改进。我国曾于六十年代研制并颁布了60m深度水下阶段减压表,经20多年的潜水实践证明,该表在深度较浅和水下工作时间较短的方案,减压时间偏长,影响潜水作业效率;而深度较大和水下工作时间较长的方案,减压时间又明显不足,安全性较差。因而,在比较、分析国内外多种减压表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重新研制了本减压表。  相似文献   

5.
1975年7月至1982年12月,在江西省修建九江长江大桥水下基础施工的加压锻炼、潜水作业和医务保障中,采用我国的“60米水下阶段减压潜水减压表”共计1286人次,发生急性减压病7例,总发病率为0.54%,获得一定效果。现将本工程加压锻炼、潜水作业和医务保障概况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饱和潜水的医学保证,直接关系到潜水员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本文报告了250m氦氧饱和—300m巡回潜水实验的医学保证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选择的加减压方案是安全的;巡回潜水的实施是成功的;舱室环境参数的控制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500名产业潜水员职业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00名从事不同作业类型的产业潜水员职业病调查,急性减压病和减压性骨坏死的发病率分别为45.20%和16.20%,并均以水产养殖业潜水员的发病率为高。急性减压病和减压性骨坏死是二种具有关联发病关系的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潜水后未减压或减压不足所致。遵守潜水作业规则和强调充分地减压能有效降低二者的发病率,及早地施行再加压治疗则能减少患者迁延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在某水电站采用海军医学研究所新研制的12~60m空气潜水水下阶段减压表实施减压。在1335人次潜水作业中无1例减压病发生,比老表提高了安全性。选择的半饱和理论组织分类与氮过饱和安全系数是适当的。  相似文献   

9.
在打捞沉船“阿波丸”工程潜水作业中,曾发生一起潜水员的潜水服不慎被沉船钢板撕破,大量海水侵入潜水服內,致使潜水员无法在水中完成全部减压过程。当时由于潜水医生及时采取了相应的医学应急措施,从而避免了一起可能出现的重大潜水事故。现将此次潜水作业经过和医务保障的具体应急措施介绍于下。一、潜水作业过程的简要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某海域工程中铺设的管道,需穿越较宽海峡,最大水深33米,作业深度多大于24米。潜水员从事的作业任务(如打桩、钻孔、接管、电焊、检测等)连续性强,水下工作时间一般控制在105分钟左右,最长超过300分钟.工程中潜水作业共1012人次,除主要采用水下阶段减压外,采用水面减压318人次,占潜水总人次的31.5%。因作业现场过往船只频繁,潮差大,慢水时间短,常遇潜水员需施水面减压而又无法按减压表规定程序实施的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现场作业条件下,潜水医学保障的具体作法,以及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为做好饱和潜水现场作业的医学保障提供新经验,同时累积了宝贵的科学资料。可供我国潜水部门进行饱和潜水现场作业时,拟订医学保障方案提供依据。为提高我军防救部队的潜水作业水平,1987年5~7月,我海军利用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的200msw饱和潜水系统,在东海公海海域内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100msw邦司、80mswHe-O_2饱和现场作业,在已往饱和潜水的经验基础上,又累积了He-O_2饱和潜水现场作业的经验,现将这方面的经验总结如下,作为部队和地方潜水部门进行饱和潜水现场作业时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打捞沉船“箱根丸”工程潜水作业的医务保障概况,水深达54~69m的潜水作业共1082人次,其中近半数的潜水属连日潜水(占43.8%),都得到了妥善的减压处理。同时,在工程中运用最高压力不超过0.284MPa的再加压吸氧治疗表对8例减压病人进行的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顺利地保障了潜水员的健康,为今后大深度空气潜水作业的医务保障可供参考试用。  相似文献   

13.
饱和潜水舱室环境参数的控制,直接关系到潜水员的生命安全。本文报告了250n氦氧饱和潜水实验舱室环境参数控制的设计及实施。结果为:压力设计深度±1m;饱和期间氧分压40.7~43.2kPa;减压期间氧分压59.8~63.0kPa(15m以下浅氧浓度23.7~24.5%);二氧化碳分压65~595Pa温度28.4~31.3℃;相对湿度53.6~65.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舱室环境参数的控制,基本符合实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探讨气泡混合轻质土的设计及施工等方面的问题。研究方法:通过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地下通道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工程实践,介绍了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基本特性、填土减荷设计、配合比参数、关键工艺、质量控制及检测技术,并对工程实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利用气泡混合轻质土填土减荷效果良好,其容重在浸水条件下虽有较大增加,但没有超过设计要求范围,满足了通道设计荷载要求。研究结论:利用气泡混合轻质土的轻质性进行减荷设计,效果明显,气泡混合轻质土用于地面的下基坑等回填时,亦适用于地下水浸泡范围内的填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打捞沉船“阿波丸”工程是于1977年5月起施工,到1980年8月止,历时4个工程年度。这是我国首次完成60多m水深的打捞工程。在这4年打捞施工中,潜水医务保障方面,探索了一些规律,保障了潜水员的安全减压,对潜水中发生的减压病进行了妥善的治疗,对出现的各种  相似文献   

16.
魏××,男,38岁,潜水员,潜水工龄14年;潜水最大深度65m,从事建造桥墩的潜水作业。於1972年12月18日16时30分钟,着用十二螺栓通风式重潜水装具潜水作业,在×××沉井内30m处打捞石块,作业10分钟,突然供气中断,电话中听到患者微弱无力的声音,叫“没气了……”。水面人员迅速将患者拉出水面,卸装后患者双眼球结膜充血,面部轻度紫绀,自述双眼球胀痛,头昏,即进入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多组钢筋-气泡轻质土中心拉拔试验,研究钢筋直径、有效黏结长度对钢筋与气泡轻质土黏结性能的影响;使用变形能和等效黏结强度来评价其黏结韧性;通过试验验证了气泡轻质土黏结界面层的存在,利用回归分析给出黏结界面层撕裂时黏结应力的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钢筋直径≥16 mm时,极限黏结应力随钢筋直径和有效黏结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极限荷载整体呈现缓慢增加;钢筋直径16 mm时,极限荷载受钢筋直径和有效黏结长度影响较大;而钢筋直径较大时,螺纹钢筋与光圆钢筋的极限黏结应力相差较小,最低时仅相差0.41%,说明了黏结界面层存在的合理性;一般情况下,极限黏结应力越大,黏结韧性越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压力法、AVA仪和硬化混凝土孔隙结构分析仪测试了自密实混凝土的含气量、气泡间距系数与气泡比表面积,研究了含气量和龄期对自密实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的影响,讨论了具备良好抗冻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的临界含气量,探究了新拌自密实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与硬化自密实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新拌与硬化自密实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均随着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增加而减小,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随着混凝土龄期延长,气泡间距系数减小;当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达到4%及以上时,其硬化体具备良好的抗冻性能。  相似文献   

19.
1962~1975年我局××处潜水班在桥梁建设施工中,曾连续3次发生死亡事故,为吸取教训起见,现把事故报道如下。一、发生经过例1:章某,男,32岁,潜水工龄9年。于1962年11月15日,在×××水库打捞三天前因堵水闸漏洞而死亡的一具尸体,水深仅18m。章某于9时着12螺栓重装潜水,当下到18m左右时,报告摸到尸体,双手上举,但潜水员的左下  相似文献   

20.
重装潜水的潜水员习惯只戴纱手套进行潜水作业,常因手部寒冷而影响作业能力。为解决潜水员的手部保暖问题,我们试制了国产海绵潜水手套,分厚、薄二型:薄型2mm,5指式;厚型4.5mm,3指式。本文用薄型海绵潜水手套和纱手套对比测试,以评价二者的保温性能。一、实验方法受试者为9名男科研工作者,年龄34.9±9.9岁。测试时室温12℃,受试者取坐姿,戴纱手套或海绵潜水手套分别住3℃和15℃水中浸泡30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