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京市2.5μm小颗粒大气气溶胶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北京市采暖期和非采暖期2.5μm小颗粒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多元素同时测定及化学质量平衡法对其进行解析,这研究将对北京市治理环境污染提供科学依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证实单组分焊条气溶胶粒子中存在非晶态物质,并获得了它们的非晶型漫射环图像,非晶态物质主要由SiO2及它与其它氧化物,氟化物的熔体在焊接急冷条件条件下所形成;主要呈晴蜓翅膀状,或吴壳层状包裹在晶态粒子周围。  相似文献   

3.
汽车工业园区有利于发挥汽车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十堰市汽车工业园区发展现状的研究,并分析其所处的经营环境,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战略及战略实施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在统计四川省地震灾区106个县建国以来的山洪和泥石流灾害时间和相应的1 h和24 h雨量值基础上,得出四川省地震灾区山洪泥石流的临界雨量在不同的区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其中1 h临界降雨变化于5~120mm,与山洪泥石流暴发关系最为密切;24 h临界降雨主要变化于35~235 mm,对山洪泥石流的暴发有极大的影响.在此基...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轨道交通刚刚起步,正在追赶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和较为清晰的城市空间布局。基于2010—2016年轨道交通运营客流数据,分析成都市开通轨道交通线路七年来的客流变化特征和成长规律,涉及客流总量、客流强度、换乘系数、换乘客流量、线路断面流量分布、进出站客流时间分布等。比较成都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国超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客流水平、增长步伐、变化趋势,总结成都市轨道交通客流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探讨对成都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董陈继  张成 《交通标准化》2006,(10):194-196
公路运输网络发达,便于实现门到门运输,可达性高,通常是解决城乡之间、城际之间交通联系的有力手段。成都市公路线路及场站的建设改善了乘车环境,提高了公路运输服务水平,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相似文献   

7.
郑州物流园区规划与城市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城市物流园区发展的迫切需要与热潮,分析了城市物流园区的类型与选址原则。介绍了汉城、南京和广州的城市物流规划。分析了郑州市发展物流的特点,提出了郑州市物流园区环形放射的布局形态物流园区的布局设想,分析了各个物流园区的功能和相互联系。强调了物流园区与运输通道的衔接协调,与其他城市物流的衔接协调,以及物流园区和城市自身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物流园区是物流产业协同的重要表现形式,研究园区企业的迁移规律,对于政府制定相应的园区政策,吸引企业入驻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论述了园区企业的迁移规律,构建了物流园区的态度空间和物流产业构形,建立了园区物流企业迁移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园区企业聚集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物流园区企业迁移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此方法可用于指导物流园区的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9.
运用产业关联的基本理论,通过投入产出表的计算,对TOD模式下轨道交通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直接关联系数、影响力系数及感应度系数进行分析,得出轨道交通产业的特点,同时对轨道交通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技术经济联系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将2000—2003年沈阳、广州、桂林、长沙、武汉、太原和青岛七座城市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五个污染监测指标数据进行对应分析研究,得出了各城市与其大气中主要污染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根据对应分析结果为当地政府部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研究表明对应分析法应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物流园区与货运站场在功能上的互补性的分析。并以深圳市物流园区的发展作为实例进行说明。可以明确货运站场是枢纽型物流园区和综合型物流因区实现其功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停车换乘(P+R)作为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许多发达国家所采用,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对于新建P+R设施的地区来说,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以达到修建P+R设施的目的。以重庆市观音桥地区预建的3个P+R设施为研究对象,先以确立选址合理和满足需求为重要评价指标,建立评价集。经观音桥地区现状调查,评价了P+R设施位置的合理性。然后,结合二项Logit模型,对P+R设施进行了需求预测,评价了设施的规模对缓解中心区交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