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CT的动力传递通过两个离合器联接两根输入轴,相邻各档的被动齿轮交错与两输入齿轮啮合,配合两离合器的控制,能够实现在不切断动力的情况下转换传动比。从而缩短换档时间,有效提高换档品质。DCT既继承了手动变速器传动效率高、安装空间紧凑、重量轻、价格便宜等许多优点,而且实现了换档过程的动力换档。即在换档过程中不中断动力,这不仅对AMT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且还保留了AT、CVT等换档品质好的优点,因此是自动变速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自动换档过程中的动态闭环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葛安林  武文治 《汽车工程》1994,16(5):276-282,302
在自动换档过程中,变速器传动比的突然改变往往伴随换档冲击。为此,本文研究用调节发动机油门开度弥补牵引力波动,用动态闭环控制减少换档过程中同步齿轮的转速差和接合离合器时的主从动片的转速差等,从而提高了汽车的起步,换档品质,实现了发动机,离合器与变速器三者的最佳配合。  相似文献   

3.
奇瑞轿车所采用的0.8AMT型变速器,其传动机构及换档机构与一般的手动变速器基本相同,但其换档操纵机构却由手动式变为电控液动式。由于离合器也受变速器控制单元(TCU)控制,从而取消了离合器踏板。TCU通过控制发动机、离合器以及变速器之间动作的最佳匹配状态,在实现电控换档的同时,既确保了换档时间的减少,又保证了驾驶员和乘客在换档期间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4.
离合器是传动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功能是保证汽车平稳起步、保证换档的平顺、防止传动系过载。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常处于频繁结合、分离的工作状态,且工作环境恶劣,很容易就会出现故障。离合器出现故障,轻则需要更换配件,严重时会导致整车瘫痪。  相似文献   

5.
<正>双离合器变速器(DCT)是由两个离合器组合在一起的自动换档变速器,一个离合器控制奇数档,另一个控制偶数档,让驾驶员更加平顺地换档,没有扭矩迟滞。从一个离合器转换到另一个离合器只需几毫秒。双离合器变速器(DCT)的效率在于它不会像使用行星齿轮结构  相似文献   

6.
纯电动汽车变速器需要符合驱动电机特性并利用同步器使将要啮合的齿轮达到一致的转速而顺利啮合,从而实现电动汽车换档变速的功能。所研究的纯电动汽车变速器无离合器,仅依靠电机的调速性能和同步器共同作用换档。通过对同步器的滑磨功和换档冲击度进行分析,利用电机自身的调速特性,减小主、被动齿轮转速差,减轻同步器磨损,缩短换档时间,从而提高变速器的换档品质。  相似文献   

7.
AMT换挡过程的离合器控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的离合器控制是AMT开发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系统地分析了换挡过程中离合器接合特性及其对换挡品质评价指标的影响。以冲击度最大值为约束条件,以减少离合器滑摩功为原则,提出了离合器接合的控制策略。将该控制方法应用于某越野车上,对车辆换挡过程进行实时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车辆的换挡品质,满足了军用越野车辆对行驶平顺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自动变速器换挡规律确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自动换档规律是车辆自动变速的核心。在自动变速器的开发过程中,提出了确定换档规律的新方法,即动态驱动力曲线法、油门法和车速法,以此制定出自动变速器的动力性与经济性换档规律。这些方法丰富了车辆自动操纵理论。该换档规律在实际跑车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正>汽车自动变速器工作当中对换挡品质主要有两方面要求:1换挡要快速完成,时间尽量控制在0.4~1.0s以内,要求减少由于换挡时间长而导致的制动器、离合器等摩擦元件磨损,减少由于换挡过程中输入功率降低而引起的功率损失;2换挡过程中要求尽可能平稳缓慢过渡,以保证车速平顺,没有瞬间的加速和减速,防止对车体冲击和振颤,提高驾驶和使用的舒适性,减少对底盘的冲击,延长发动机和底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AMT换挡类型,提出了基于CAN总线的发动机联合控制策略,即TCU通过CAN及ECU扭矩控制功能对发动机扭矩进行精确控制,同时基于发动机瞬态扭矩对离合器实现精确分离和接合控制.针对不同换挡工况给出了离合器分离/接合与发动机降扭/扭矩恢复协调控制策略,同时提出了选换挡过程动态调整转速控制策略.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可以增强AMT换挡过程的平顺性和动力性,减小离合器滑摩,且具有很好的鲁棒性,有助于提高AMT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11.
自动变速器换档规律确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动换档规律是车辆自动变速的核心。在自动变速器的开发过程中,提出了确定换档规律的新方法,即动态驱动力曲线法、油门法和车速法,以此制定出自动变速器的动力性与经济性换档规律。这些方法丰富了车辆自动操纵理论。该换档规律在实际跑车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越野汽车AMT起步与换挡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越野汽车特点及行驶工况,建立了装备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的越野汽车起步与换挡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对其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在空载与满载工况,按照不同油门和不同离合器结合速度进行了试验。为了满足平顺性,建立了以冲击度为约束条件的起步与换挡控制规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以动态三参数对换挡过程进行控制可改善起步及换挡品质,满足平顺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一台上海大众2004年产帕萨特(PASSAT1.8GSI)搭载四速01N型自动变速器,在行驶过程中2档上了3档时,变速器有明显的换档冲击,其它档位感觉比较平顺,经采用经验和检测仪器相结合的方法去诊断分析,最后发现为电脑控制上出现问题所致,通过更换电脑的方法排除2转3换档冲击的故障。  相似文献   

14.
动态三参数最佳换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葛安林  李焕松 《汽车工程》1992,14(4):239-247
自动变速器一般采用两参数(发动机油门开度α和车速v)控制的换档规律。为能使车辆始终在最佳档位行驶,本文将反映动态的重要参数——加速度dv/dt引入换档控制,即用三参数:dv/dt、v与α来指导换档。介绍了求解它的二种方法:图解法和分析法,并编制了计算机程序。为保证换档前与换档后的加速度相等,提出了变油门换档的理论。试验验证了换档理论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上,内燃机与变速器之间常装离合器,其作用是传递和断开动力,便于汽车起步和换档,并防止传动系过载。对离合器的要求:可靠地传递动力;分离迅速彻底;接合平顺;从动部分惯量小;减少振动和冲击;散热通风良好;操纵轻便。第一节摩擦离合器的典型结构干式摩擦离合器靠摩擦作用传递发动机动力。离合器主要包括压盘、盖及从动盘总成。其中以单片的(图18)应用最广,因为从动部分惯量小,分离彻底,结构简单,散热良好,而接合平顺性可通过结构措施加以改善,故多用于中、小型汽车上。近年来在重型车上的应  相似文献   

16.
汽车驾驶模拟器换档工况最佳模式确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基本特性和换档原理,在试验基础上,就有关确定换档工况中最佳换档操作模式和满足汽车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的最佳换档模式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台A340型自动变速器轿车.在进行换季维护后出现换档冲击和离合器、制动器突然啮合的故障。据驾驶员介绍.“关于自动变速器部分就只将工作液放掉。换成新买来的自动变速器工作液,其它什么也没动。”看来,故障原因可能就出在工作液本身。因自动变速器对工作液的要求极其严格.它要求工作液不仅有润滑、清洗、冷却、密封等作用。更应具有传递变扭器扭矩和传递液压以控制离合器、制动器工作的作用。自动变速器新用的工作液应是一种特殊的高级润  相似文献   

18.
金属带式CVT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速比控制、起步离合器控制、带轮夹紧力控制是金属带式CVT的3个主要控制因素,通过对CVT控制方法的研究,探寻提高汽车的动力性、换档平顺性和燃油经济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AMT是在原固定轴式有级变速器的基础上增加自动变速操纵系统构成的。在ECU的控制下,模拟驾驶员的操纵动作。通过控制离合器、换档和油门执行机构,自动完成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选档、换档操作以及发动机油门的调节,以实现起步和换档过程的自动操纵。AMT既具自动变速的优点又保留原手动换档变速器(MT)传动效率高、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制造和维护成本低的特点。但由于AMT是切断动力换档,必须将离合器与发动机进行协调控制,因而其控制难度大于AT和CVT。  相似文献   

20.
1 问题的提出 洒布换档是指机械式沥青洒布车在喷出沥青之前,为得到所需洒布量而进行的汽车档位变换。它是洒布作业的一项重要操作。因为机械式沥青洒布车是从变速器中间轴取力,通过传动轴驱动沥青泵,不同的汽车档位对应不同的洒布量;而且从汽车起步到刚喷出沥青之前的行程(一般为10~20m)中,沥青泵始终处于工作运行状态,以保持沥青在管道中的循环流动,防止管、阀中残留沥青凝结,保证喷洒顺畅和油面接缝平顺。因此,洒布换档是在汽车底盘和取力器同时处于工作运行时进行的。这种换档情况与其它种类的汽车改装车不同,它们虽从汽车变速器取力,但大多不要求在汽车底盘和取力器同时处于工作运行时换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