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上半年随着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速,政府、理论界乃至企业界对经济发展是否“过热”;宏观调控的力度是否合适等问题的争论又起。中央政府针对某些发展过热行业,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抑制过热的政策。笔想就这次经济周期中的一些基本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对本次经济周期的基本看法,以便使我们对宏观经济发展走势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从而更加准确地制定政策。  相似文献   

2.
近期,关于中国经济“过热”问题,已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的这篇“关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文章,简洁、精确地指出了经济“过热”的根本原因,同时对目前改革的重点:银行系统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及中国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作了科学的判断。同时提出了经济增长存在质量差、效率低的问题。这些观点应引起政府的重视,使中国的经济在持续、健康、稳定的轨道上发展。  相似文献   

3.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必须做好港口企业稳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企业经营压力增大。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2008年年末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对2009年经济工作着重采取“保增长、促内需、重民生”,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其中,着重强调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4.
2008年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复杂、快速多变的一年,也是我国政府宏观调控频度最快、力度最大的一年。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只要政策调整适度,经济增长就不会发生深度下调。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把握时机,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我国经济将化“危”为“机”,走上更科学的发展道路,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5.
2008年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复杂、快速多变的一年,也是我国政府宏观调控频度最快、力度最大的一年。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只要政策调整适度,经济增长就不会发生深度下调。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把握时机,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我国经济将化“危”为“机”,走上更科学的发展道路,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各国财政刺激方案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多数经济体已完成本轮经济周期的触底,全球经济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并进入缓慢复苏期。2010年上半年,我国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总体态势良好,继续向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8年沿海港口基本建设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加深,世界经济、贸易增长放缓,我国外需动力减弱:国内接连发生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特大灾害.国际国内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为防止经济出现过快下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一年来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转向“保增长、扩内需”,此后国家出台了一揽子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措施。据初步统计,  相似文献   

8.
《中国远洋航务》2004,(11):22-23
宏观 事件:经济学家预测明年经济增长超过8% 评述: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最近进行的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八成经济学家认为明年经济增长会超过8%.调查显示,经过宏观调控,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局面得到控制,未来经济走势更加明确.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信心增强.  相似文献   

9.
信息     
《中国远洋航务》2007,(12):87-94
政策 商务部:中国出口面临急速下降风险 商务部政研室发布最新调研报告,提醒各级政府和出口企业,防范因世界经济下行而可能出现的出口急速下降。报告称,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中国外贸企业很可能在未来遭遇订单不断缩水的尴尬。在这份以“世界经济下行风险”为主题的系列报告中,商务部专家对中国出口环境有着并不乐观的判断。“明年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将是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变数,一旦出口大幅回落,有可能会使本轮经济增长周期出现拐点”。据商务部的统计,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同比增幅达20.4%,第二季度下降到15.6%,  相似文献   

10.
发挥长三角港口群整体作用 应对全球港口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欧盟、亚洲和美洲三大贸易区在全球贸易领域三分天下的格局基本确定,随着国际贸易量的集聚增长效应,区域贸易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毋庸置疑,长距离的货物运输成本已经成为商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使物流基础设施的高效率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海运至今还是越洋运输的主要方式下,港口的有效运作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关键。鉴于此,港口运作策略也就演变成为区域乃至全国的贸易政策,成为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直接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而运输则是“衣食住行”“行”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它深刻地推动了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运输既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又对经济的集聚和分布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从而确保了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合理的分配。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四、长江航运”十五”期面临的形势及发展前景 (一)长江航运“十五”期间面临的形势 1.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使运输需求呈平稳增长态势。 2.经济、产业与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要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快捷、准确、高效等优质服务,朝着现代物流方向发展。 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交通运输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4.国家向西邮地区倾斜的政策力度加大。 5.世界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6.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将给交通运输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交通、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的投资和生产能力快速增长,煤电油运的紧张状况大大缓解,经济增长的供给条件大大改善。更重要的是,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之年,科学发展的理念和相关政策将对我国经济发展施加新的约束。  相似文献   

14.
宏 观事件:经济学家预测明年经济增长超过8%评述: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最近进行的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八成经济学家认为明年经济增长会超过8%。调查显示,经过宏观调控,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局面得到控制,未来经济走势更加明确。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信心增强。三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位于乐观区间,70%的经济学家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表示湾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增率为1.49%,明年可能升为1.58%,而亚洲开发银行则预估今年为1.5%,明年为2%。彭淮南预测,明年台湾消费者物价指数会比今年“高很多”。业界称这暗示通货膨胀压力升高,未来台湾仍…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世界经济正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期.尽管遭遇国际油价急剧飚升、美元大幅贬值、地缘政治安全形势和恐怖袭击的冲击,但是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2004年经济普遍回升或增长加速.2004年世界经济快速增长是新增长期的一个重要标志.进入2005年后,世界经济依然保持强势增长.虽然油价居高不下等制约因素使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世界贸易增速也会相应减慢,但支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各种有利因素还不至于发生逆转,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会高于2001~2003年的水平.应该说,这种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周期自然运行的结果,也是市场和经济运行的自我调整.  相似文献   

16.
进入2005年后,世界经济依然保持强势增长。这种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周期自然运行的结果,也是市场和经济运行的自我调整。  相似文献   

17.
港口作为铁路、海运、公路、航空和管道等五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的交汇点,是货物水陆转运的重要枢纽。1995年,世界海运量的总吨数已经接近50亿吨,占世界贸易量的90%。目前,全世界共有近一亿个大中小各类港口,年吞吐量已经超过100亿吨。港口的吞吐量直观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港口的功能日趋多元化,由单一的水陆转运功能朝着流通、产业和城市化等多功能方向转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社会产品流通量的大幅度增加。从世界经济发展与世界贸易量增长的总体趋势来看,贸易量的增长总是要高于经济发展的增长幅度。据资料统计,世界经济增长率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世界贸易量的平均增长率为1.5个百分点左右。世界贸易量的增加,一般都可以通过沿海港口的吞吐量直观地反映出来。要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主要取决于港口基础设施规模的扩大,这就需要增加港口基本建设的投资。本文拟就中日两国的港口基本建设投资体制问题,作一比较分析。 一、中日政府的港口政策的比较 港口政策是国家交通政策中的一个组成  相似文献   

18.
近一年多来,关于中国经济过热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其争论的一个焦点是中国将走向“软着陆”还是“硬着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现实中看.投资历来是决定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亚洲金融危机和最近一次美国经济衰退都与投资过度密切相关。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也主要是投资过热,如果对快速增长的投资与信贷不进行宏观调控的话,经济供应链可能出现断裂.就有可能走向硬着陆。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要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首要的是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设观。高等教育要发展,既要适应社会需要、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又要科学定位。本文论述了“科学定位”的依据、内涵,并为高等学校建设发展提供了“主动适应,科学定位”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针对近年中国政府提出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谈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回顾前些年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情况,二是考虑一下是否建立中国的国家队?三是走出去战略要靠两条腿来支撑,四是是否要改变传统的“创汇”观念?因为这一观念极大地影响着我国外汇管理政策,五是如何认识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中国是否已经具备了大规模进行海外投资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