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永辉 《公路》2021,(5):12-17
2018年强降雨诱发西藏高海拔深厚覆盖层库区公路变形破坏,加之库水的浪蚀作用,使深厚覆盖层库区公路路基变形破坏加剧。现场调查研究得出,库区公路变形破坏区域主要分为坡顶拉张区、临水面淘蚀区和坡内剪切-滑移区,变形破坏过程包括路面裂隙孕育阶段、路面裂隙加剧阶段和路基剪切-滑移阶段,整个库区公路以拉张-剪切破坏为主。以此为依据,防治措施主要针对库区公路拉张破坏和剪切破坏展开。其中坡面拉张破坏区周边采用截水沟、回填裂缝等措施进行处理,公路两侧设计边沟排水;剪切破坏应以压坡脚为主,防淘蚀为辅。经库岸塌岸预测,建议以库岸稳定性线为坡率设计依据,清除库岸稳定性线以上不稳定坡积块碎石,临水坡面设计干砌石护坡,下部设计一定厚度和满足级配要求的反滤层,对垮塌路基区域做回填处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速公路逐渐向复杂艰险的山区延伸,公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面临着边(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严重威胁。以大潮高速公路K49+460~+995段右侧路堑边坡出现多次滑动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详细勘察和调查结果,基于传递系数法理论推导以及数值模拟分析计算方法,分析该滑坡的稳定性与滑坡演变过程、边坡滑动机理,提出了快速有效的新型防治技术。结果表明:(1)该边坡变形的破坏模式为人工开挖诱发地下水改变的牵引式滑坡;(2)提出了多次分段控制注浆“竖向钢花管微型桩群+斜向预应力钢锚管锚索”组合框架加固新技术;通过劈裂注浆锚固技术能对滑带岩土体的空隙进行砂浆充填、挤密,提高了滑带岩土体强度指标,明显提升了滑带抗滑力和边坡的稳定性;(3)通过模拟滑坡演变过程,在滑坡蠕动阶段,滑动面塑性应变区主要出现在主滑段,此外后缘牵引段存在轻微的塑性变形;在滑坡挤压阶段,塑性区显著增大,并不断向牵引段发展,主滑段塑性区域也逐渐增大;当再次对滑动面土体力学参数折减后,抗滑段也出现塑性区域,此时整个滑动面接近贯通,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
根据竹园滑坡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滑坡的变形特征,分析了滑坡的诱发因素,主要表现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强降雨作用。采用FLAC3D软件对滑坡的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较好地解释了滑坡在连续强降雨作用下的实际变形,为滑坡坡治理方案选择和治理工程设计提供了地质依据和相关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某高速公路的高边坡滑坡为例,通过现场地质调绘、勘察、监测等措施综合确定:该滑坡体属于具有多层滑面的复合型滑坡,裂缝包括后缘裂缝和侧缘裂缝,滑坡范围全长为300m且滑面均为弧形。研究结果显示:持续的强降雨和地表水下渗导致滑坡体内静水压力提高和抵抗力降低是该滑坡发育的直接原因,滑坡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边坡变形和边坡整体失稳两个阶段。据此,利用抗剪强度试验指标、力学指标反算和已有工程经验取值确定抗剪强度指标,以滑面的最大剩余下滑力为主要依据,提出采用设置抗滑桩为主体支挡结构并辅以深层排水盲洞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沙漠具有高寒气候、生态脆弱、盐渍土及风积沙普遍存在、戈壁滩分布广泛等特点,公路路基填料抗水流冲蚀能力差,属水毁频发区域。为减轻公路水毁危害,通过研究6条代表性公路的水毁治理工程及设计文件发现:(1)路基水毁主要为4种形式,即边坡冲刷(溃坡、滑塌、护坡水毁)、沿河水毁、路基冲毁、泥石流及泥沙上路;(2)公路设计应首先满足高寒气候、盐渍土地区、风积沙地段特殊的设计要求,在保证路基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排水体系设计;(3)体现排水系统综合设计理念,注重桥涵构造物、地表排水构造物、路基防护加固工程的配合设计。根据上述3条原则,最终编制完成《高寒高海拔沙漠公路排水体系设计指南》。指南由基本规定、"非产流区"设计流量计算、桥涵构造物、地表排水构造物、路基防护加固工程、路面内部排水、路界地下排水、排水体系设计等8个部分组成,汇总整理了近年最新的技术成果,可以指导该区域公路排水设计。  相似文献   

6.
邱磊  张国虎 《路基工程》2022,(3):200-204
以某铁路区间膨胀土路堑滑坡整治工程为依托,在综合勘探的基础上,对滑坡产生的原因、发展、形成机理及整治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当的施工工序、坡体长时间暴露、强降雨是诱发该膨胀性岩土路堑滑坡的主要原因;滑面参数试验值不一定能反映现场实际情况,建议滑坡推力检算采用反算值或经验值;抗滑支挡设计应结合现场滑坡实际情况选用,机械成桩,可有效降低现场施工人员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7.
永安中学古滑坡位于通江右岸,为发育于缓倾角顺层砂泥岩互层结构中的蠕滑-拉裂型滑坡.按坡体结构及地下水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差异将滑坡分为3个区进行分析;根据滑坡各区的坡体结构、坡面形态、堆积体成分及变形破裂状况,分析滑坡复活体成因机制;定性计算滑坡各区的稳定性,在选用抗滑桩支挡与排水工程相结合的整治措施后,采用数值计算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7,(3)
以拉萨市城关区为中心,对周边G318、G109和S202等3条重要生命线工程进行了累计282km野外地质调查,主要对研究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研究表明,各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泥石流和滑坡,分别占60%、24%和16%。其中崩塌主要沿G318分布,以滑移式、倾倒式和错断式为主;泥石流沿G109和G318分布较多,以暴雨型的沟谷泥石流为主;不稳定斜坡数量相对较少,以公路切坡形成的不稳定斜坡为主。同时也常见溜砂坡、碎屑流和坡面滑塌现象。地质灾害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群发性和集中诱发特征,且极易由一种灾害引发其他灾害,从而形成灾害链。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地层岩性和人类活动是导致调查区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针对山区公路降雨-路堑滑坡致灾因素重要度评价问题,在基于降雨引发的路堑滑坡地形地质特征的统计、分类基础上,分析降雨-路堑滑坡规律与成因机制,建立降雨-滑坡专家调查表及故障树,通过考虑信心指数修正的专家调查法得到降雨-路堑滑坡故障树底事件的模糊概率区间,确定降雨-路堑滑坡灾害链中的致灾因素重要度排序。结果指出:土石混合坡体的人工开挖坡率较陡,无法在连续降雨、高强降雨保持自稳是山区公路路堑滑坡多发的主要原因;平面连续切割坡体中下部构成临空面为路堑滑坡提供了空间条件,在实际工程中应针对性地调整路线平纵面及坡率。  相似文献   

10.
维德公路的松散层边坡路段,在自然状态下整体是稳定的,坡面局部地段存在浅层滑移迹象。当前由于在坡脚进行公路建设活动,进行了切坡开挖,造成坡面多处出现张裂缝,且坡面两侧裂缝有贯通趋势,说明坡体处于临界状态。设计了1个初始地形、2个开挖地形和3个极端演替地形边坡稳定性的计算工况,经对其滑动面变化和安全系数变化分析发现:该滑坡是典型的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为3级牵引式滑动模式,滑坡发展规模和坡面裂缝位置均与计算结果基本对应。针对边坡目前的稳定状态,提出了加固坡脚和防护坡面的具体治理措施。对于该公路其他松散层边坡地段的治理具有借鉴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G314线奥依塔克-布伦口段地处高寒、高海拔、高烈度的"三高"地区,崩塌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公路的正常运营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研究该区域崩塌的发育规律,对研究区的崩塌灾害进行了实地调查。在总结分析研究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对沿线崩塌发育的影响基础上,分析了沿线崩塌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进一步研究了坡度、坡高、坡形及岩性等基础因子对崩塌发育的影响,从而总结出沿线崩塌灾害的发育规律。同时,据实地调查分析,沿线崩塌体的失稳模式主要有空间滑移模式、拉裂-错落模式、倾倒-拉裂模式、倾倒-折断模式及整体滑移模式五种。  相似文献   

12.
地震触发滑坡,会造成房屋被毁,道路中断,阻塞河流并形成可能溃坝的堰塞湖。本文以茂县为例,震后调查茂县因地震共产生滑坡和滑坡隐患点共191处,经调查分析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滑坡和滑坡隐患点主要沿主干公路和岷江及支流分布,数量达90余处;(2)受主震影响,破坏严重,地质灾害以地表开裂(潜在滑坡)、滑坡和崩滑为主;(3)具有群发性特征,由于区内岩体破碎,风化严重,河流深切,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形成较多的高边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但在地震力的作用下,瞬间形成了大量的滑坡和滑坡群;(4)滞后性特征,主震后在多次佘震和持续强降雨影响下,又发生了多处灾害,而且这种趋势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应做好防灾工作。  相似文献   

13.
平山造城、填沟造地等形成大范围近直立的高填方体,这些新型工程为黄土高原带来重要发展机遇的同时,在降雨条件下也将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灾变隐患,针对这一状况,开展黄土填方边坡降雨过程中坡体基质吸力、体积含水率、孔隙水压力、湿润锋以及变形等动态响应规律的分析,并对坡体裂缝发育与演化及变形破坏模式进行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湿润锋下移致使坡体内部的基质吸力减小而体积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增加,并且其达到峰值以后稳定,虽然基质吸力降低到最低时,坡体未发生滑塌,但随着雨水的继续入渗,坡体会发生局部和大规模的破坏,表明降雨诱发的黄土滑坡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坡体裂缝体系演化机制为临空面附近产生张拉裂缝且向后扩展-坡体侧翼产生剪张裂缝-后缘产生贯通性的张拉裂缝,形成的拉裂缝不仅提供了优势入渗通道,而且也是每次滑塌的后缘边界;短时连续降雨诱发的填方边坡变形具有浅部间歇性和突发性破坏的特点,导致填方坡体产生多级块体滑动破坏;长时连续降雨诱发的填方边坡变形则具有深部渐变连续性破坏的特点,导致填方坡体产生冲蚀及流滑破坏。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开阳县高云至金中公路(下称高金公路)K12+625-K13+736段发育有老堡关滑坡。该滑坡在前期施工削坡减载之后发生多次滑动,对工程的进行构成了很大影响。为确保该路段公路建设和使用安全,进行了勘察工作,根据勘察获得的该段滑坡的实际地质条件和滑坡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表明目前的滑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做出了削坡、抗滑挡墙和排水的综合性治理措施。治理后滑坡处于稳定状态,达到了治理目的。  相似文献   

15.
隧道开挖常常诱发仰坡及侧面边坡滑动破坏,严重影响公路建设的施工安全。以汕昆高速公路乌沙隧道出口滑坡为例,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了该滑坡的稳定性,并重点分析了仰坡滑坡和右侧滑坡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隧道区复杂的地形、工程地质条件、松散破碎的易滑地层、不利的软弱结构面等是滑坡形成的内因;降雨入渗作用和隧道仰坡开挖是滑坡形成的外因。对仰坡滑坡和侧面滑坡重叠部分的稳定性分析,应按照深层滑面和浅层滑面的计算结果,选取较小值(最不利稳定性结果)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采用抗滑桩、异形桩间挡板、钢管桩和管棚等措施进行综  相似文献   

16.
公路路基内部排水机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任加国  许模 《公路》2003,(5):64-66
针对公路水毁问题,考虑到排水系统的影响因素,采用Modflow软件进行模拟分析,详细介绍了半挖半填类路基模拟分析过程,通过不同方案对比分析了路基内部盲沟、渗沟以及坡体内排水孔的排水效果,模拟方案的设计起到了排水的效果,确保了路基处于干燥状态,为路基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布置提供较好依据。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模拟分析的可靠性:重庆万县-梁平高速公路B合同段(K6 790-K6 970)地处唐家院子滑坡段,根据特殊地质条件设置横向、纵向盲沟,有效地排除地下水,起到保护路基和坡体的双重效果。为公路路基排水效果研究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运用FLAC3D数值软件建立了某公路等倾顺层岩质边坡的"层-面-层"分析模型,并通过监测桩提取代表点的水平应力和位移,进而模拟边坡的稳定性,获得相应滑面。在推测滑面基础上,反算出滑面的参数,进而评价潜在滑体的稳定性。根据潜在滑体的稳定性及预算推力,对坡体作了锚固设计,并通过理正岩土软件验证了设计的可靠性。案例边坡开挖后,后缘张拉裂缝的位置与推测滑面的后缘位置一致,锚固方案实施后坡体稳定。  相似文献   

18.
梅河高速公路在2005年6月强降雨诱发下,K21段坡体发生了约10×104m3的大规模变形,严重影响了正常运营。为有效控制坡体变形,确保公路安全,分析了坡体的变形特征及成因,并完成了坡体的紧急抢险工程与综合治理设计。实践证实,坡体经综合治理后已处于稳定状态,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9.
某滑坡在自然状态下是稳定的,滑坡圈椅状地形、前缘出水点等地质特征明显.榆佳高速公路在其中前部通过,经过滑坡监测、Flac3d数值仿真,分析滑坡的应力、变形机制后认为:公路建设的进行诱发了滑坡的复活,使其处于欠稳定状态;不合理爆破作业,加上公路下方某建筑基坑的开挖,加剧了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再考虑降雨的不利影响,该滑坡存在失稳的可能.裂缝监测表明,这些活动加剧了滑坡的变形速率,人类工程活动是其复活的主因,建议采取弱爆破、基坑支护、截排水和坡面裂缝封闭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结合路基边坡地形特点,在具体分析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中地形因子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评价了路基边坡地形因子计算方法的适应性问题,并以位于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恩施至利川段公路路基边坡土壤侵蚀实测数据为基础,提出了修正方法。结果表明:(1)RUSLE中坡长因子用公式L=(λ/22.1)m计算,但公路路基边坡中坡度一般超过RUSLE的适用范围,因此不能用原有方法对m值进行核定;(2)公路路基边坡坡长因子L可用L=(λ/22.1)0.35计算;(3)67%、100%这两个路基边坡常见的坡度超出了以往的研究范围,不能用已有坡度公式计算;(4)33%、67%和100%坡度的坡度因子值分别是3.70、7.18和10.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