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沛 《公路》2013,(10)
作为河南省区域联系的快速通道,高速公路网络对河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选取通达指数、伸展指数、趋中指数等指标,以河南省18个中心城市的最短路径矩阵为基础,对河南省区域高速公路网络的发育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河南省高速公路网络发育程度在空间格局上呈现明显的“核心—外围”模式,通达指数最高的城市集中在中心城市郑州周围,较低的城市分布在外围地区;趋中指数排序与通达指数排序相吻合;河南省边缘地区城市的通达性需要提高,区域高速公路网络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城市群路网服务能力,提升城市群可达性水平,提出以中心城市到其他节点的出行时间作为城市群可达性基数,按照等时线测度交通服务的可达性概念,给出了公路交通以及公路衔接其他交通方式下的城市群可达性测算方法。根据测算出的到中心城市出行时间将各区域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交通圈,并分别以面积、人口、GDP三项指标的小时交通圈覆盖率对公路交通以及公路衔接其他交通方式下城市群可达性水平进行评价。以关中城市群为例,分别测算了公路网络、公路衔接现状高速铁路网络与公路衔接规划中高速铁路网络3种情景下的城市群可达性。经过比对分析发现,公路衔接高速铁路对扩大城市群2 h交通圈具有重要贡献,其中交通圈等级提升明显的县域主要沿铁路线路分布,且呈现距离中心城市西安越远,提升等级越高的趋势。公路衔接高速铁路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中长距离的出行,即1,2 h交通圈上。在引入规划中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后,发现城市群可达性进一步提升,2 h交通圈覆盖率进一步扩大,面积覆盖率达到95%,但城市群内仍有少部分区域距离中心城市的出行时间达到2 h以上,即规划的路网仍不能满足《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城市群2小时通达”的目标,需要考虑进一步引入更快速的交通方式并配合完善公路网。  相似文献   

3.
基于青海省4A及以上旅游景区和各等级路网交通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可达性模型、相关性分析,对青海省旅游景区可达性水平、空间格局、造成旅游景区间公路时间可达性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全省旅游景区总体上呈现“区域集中,分散分布”的空间格局,各景区通行时间在2.48 h~11.7 h之间;公路时间可达性格局呈现“强核—弱核”双核空间分布;旅游景区间公路时间可达性与总里程显著性相关,与高速公路里程高度相关,与国道里程中度相关,与省道里程相关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公路》2020,(5)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交通可达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以中原城市群的3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交通可达性测度指数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数,然后对于各城市的交通可达性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共8个类型,结果表明:(1)各城市的交通可达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差距很大,郑州市作为中心城市尤为突出;(2)城市群中交通可达性和经济发展水平都相对较低的城市数量较多,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经济;(3)可达性和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不协调的城市占到城市数量的40%,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应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明显加速,研究解决城市群区内的交通问题,使交通网络结构与城市群空间组织能够协调发展,对我国城市群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分别对兰西城市群部分城市不同时期的空间形态发展特征及城市群区内部的交通网络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城市空间扩张或变化与交通网络结构之间的关系,最后对西部城市群空间形态特征与交通网络结构的关联性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GIS技术,对天津公路交通网络的空间可达性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公路交通网络可达性空间格局呈不规则的同心环状分布,可达性中心区为天津市区,越向外围呈现递减趋势,且表现出一定的快速干道指向性,而且节点的可达性状况还与节点的区位相关。这与天津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即"一轴两带三区"的市域空间布局结构,并进一步明确将京津塘高速公路走廊作为城市主要发展方向相吻合,可为未来本地区交通网络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城市群交通发展的新方式,指出了城市群交通规划中"四阶段"模型的缺陷,它不能准确地反应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之间的联系程度和交通需求强度。为此,将可达性贯穿于城市群交通规划中,阐述了传统路网可达性的计算方法在城市群规划中的不适用性,提出了基于节点重要度的城市群可达性计算新方法,能比较准确地反应不同阶段城市群内部之间的联系程度,为交通规划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肖燕  侯蒙  张金盈  刘清春 《公路》2022,67(3):240-246
交通网络的存在和空间分布对于旅游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以济南市为研究区域,采用济南市公路网和研究区内所有A类景区(点)为基础数据,通过路网密度、交通通达度、交通连通性三个指标结合景区(点)服务区对济南市的旅游交通空间网络进行分析并试图揭示其特点。结果显示:(1)济南市道路建设仍有较多问题,整体道路密度较低;(2)位于济南市中部的县区的旅游交通网络的建设明显高于位于济南市周边的县区,旅游交通区位差异明显,县区之间交通发展不均;(3)济南市旅游交通可达性较高的景区(点)集中分布在济南市中部地区,可达性向外扩展逐渐降低,各景区(点)之间的连通性亦是如此;(4)部分地方交通种类单一,造成景区服务区呈长条状,服务范围较小。济南市旅游交通网络的建设仍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9.
张勃  夏瑜  尹治文  周亮宇 《公路》2023,(9):307-313
运用ArcGIS空间设计网络分析法和网络分析法,结合接近度、穿行度、节点可达性等指标,对川西地区风景道路网可达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风景道路线全局尺度上呈现“两轴四带”、局部尺度上呈现“两核心多节点”的空间格局,随地理尺度变化路网可达性呈显著差异性;节点呈现“核心-边缘”的整体空间格局,并以“层状”特征由东向西逐步递减;路网空间格局“马太效应”显著,发育程度与资源节点分布具有同质性,对风景道路网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赵小洁  段烨  严世祥  罗苍健 《公路》2023,(12):259-264
以云南16个州市为节点,利用2017年和2021年高速公路网信息,按照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探讨了16个州市高速公路可达性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2017年至2021年间云南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州市间可达性提高了36.67%;(2)省区域内可达性较高的城市为昆明、楚雄、玉溪;(3)2021年底滇中城市群实现了“4 h通达圈”;(4)后期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议以滇西北地区为重点。  相似文献   

11.
<正>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国土  相似文献   

12.
公路客运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能够为区域公路客运规划提供基础依据。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引入平均运距这一重要的运输特征量,建立了城市群公路客运网络空间结构提取方法。通过度与度分布、簇系数、平均路径长度、点强度、相关性分析等指标的测度,高效提取了滇中城市群公路客运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滇中城市群公路客运网络具有较大的平均度、较高的簇系数和较小的平均路径长度,呈现高集聚-高通达-高效率的网络特征,整体结构具有小世界性;依据度的统计规律、累计分布服从指函数分布及点强度服从幂函数分布等数理关系的变化,公路客运网络节点的客运规模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呈现以昆明市辖区、安宁市为"双中心"的空间格局;同时,客运规模较大的节点与经济发展中心地位基本吻合,但网络层级结构不明显;从点强度和度相关性的分析,发现客流空间分布的差异是两节点产生客运联系的直接原因,进一步结合旅客出行行为分析发现,当平均运距点强度越大时,旅客出行更倾向于在点权较大的节点汇集,表明平均运距的地域分布差异推动着客运规模较大的节点与客运规模较小的节点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3.
<正>湖北省武汉市坐拥国家经济地理中心,承担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多项国家使命。交通发展水平关乎着一座城市在该地区乃至全国的地位。武汉市明确提出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的发展目标,要求武汉交通在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各个领域做到中部第一,在高铁网络密度、航空国际国内航线、国际通达能力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十二五"是武汉交通运输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上升  相似文献   

14.
秦雪旖  钱勇生  曾俊伟  魏谞婷 《公路》2022,67(3):232-239
陇南市作为陇东南区域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是联结“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新通道兰渝铁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节点城市。为了陇南市主动承接四大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作用和甘肃省实现多级突破和向南开放提供理论研究,选取陇南周边24个城市作为研究区域,使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和断裂点模型,探讨高速公路、普速铁路、高速铁路综合交通方式影响下区域经济联系格局。得出结论:广元、成都、重庆对陇南市的吸引力最强,无论是引力模型方面还是断裂点模型方面,与陇南经济联系最紧密的是四川省。因此陇南市的首要发展方向是南方,首先应借助兰渝铁路开通带来的契机,积极参与共建南向通道;其次将兰州-重庆作为发展主轴,成都-西安作为发展次轴,向南开拓,向东前进,充分利用周边现有资源,深度融合发展,提高经济实力;再次陇东南地区应深度融合,确保要素资源顺畅流动和优化配置;同时完善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推进武九高速、康望高速、天陇铁路的建设,确保南向通道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长三角城市群县域城市肩负着共建"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重任,其交通发展必须顺应新时代、选择新战略、构建新格局.为此,剖析了长三角县域城市当前存在的典型交通问题,以及在区域一体化的外力驱动下,县域的空间和交通要素面临的对外联系和内在组织的变革.在此基础上,围绕区域关系、城乡交通、短板破解、绿色示范、动态评估等五个方面,提出县域城市今后一个时期综合交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路径选择,以支撑"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从都市圈之间以及都市圈内部2个层面,分析了城市群交通需求特征、交通网络结构特点和交通发展模式.以苏南城市群为案例,分析了苏南城市群交通存在的问题和交通发展对策.结果表明:都市圈核心城市之间表现为高度集聚的区域运输走廊,以公路和铁路为主要运输方式,形成“点—轴”总体结构布局;都市圈内部表现为围绕核心城市的放射状运输走廊,具有明显的圈层特征,内圈层轨道交通处于主导地位,中圈层适度发展BRT和都市圈轨道,外圈层以小汽车出行模式为主;苏南城市群是国内高度城市化的地区之一,应加快发展轨道交通、理顺干线公路功能,引导区域城镇形成紧凑型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7.
《公路》2020,(4)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机场布局优化和服务能力评估等问题,依托全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数据、国省道调查数据,在深入分析湾区城市间出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民用机场可达范围与服务人口两项指标,建立了基于潜能模型的机场可达性综合评价方法,运用ArcGIS的空间网络分析模块挖掘了民用机场区域交通可达性的空间特征,并从"6+1"民用机场格局、2035年规划公路网两个因素比较湾区内民用机场可达性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广州白云机场可达性系数最高,珠海金湾机场可达性系数最低。"6+1"民用机场和2035年规划公路网变化将使湾区民用机场可达范围、服务人口和可达潜能得到有效提升,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运用GIS软件,同时基于分形理论,对四川省干线公路网络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测算网络覆盖度和空间关联维数,对其网络的覆盖形态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干线公路网络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网络覆盖度为1.464 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经济发达地区;网络直通度为0.922,交通网络的通达性较好;区域差异显著,部分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贫乏。因此,应积极推动交通网络的建设,并利用通达性较好的交通网络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关中城市群为例,构建高速公路与新型城镇化测评体系,针对高速公路布局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之间的交互关系,借鉴耦合度函数提出高速公路与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耦合协调度计算模型,应用此模型研究关中城市群2013年~2017年新型城镇化发展和高速公路之间的耦合现状。在此基础上,选取关中城市群高速公路与新型城镇化相关指标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引入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模型对2018年~2020年的空间耦合协调态势进行拟合验证并预测。结果显示:关中城市群高速公路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普遍上升态势,但整体仍处在较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城市群综合交通一体化是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文中针对城市群综合交通发展问题,选取适当的城市指标,引入城市流向强度作为分析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重要度进行评估;依据城市重要度得分,采用K-Means聚类对城市等级结构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依据城市群综合交通发展模式,提出城市群各等级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模式,进而提出构建城市群交通圈与城市内部交通"零换乘"衔接,打造城市群一体化综合交通圈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