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国际外汇市场风云变幻,错综复杂,世界主要货币汇率剧烈波动。国际政治局势紧张动荡,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世界上发生一些突发性事件,使国际汇市偏离了正常运行轨迹。对货币汇率抑制或支撑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市场预期和表现的不稳定性凸显,经济、市场、投资规模、资金组合和流向的结构性不平衡严重,致使国际汇市动荡起伏。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期。这实际上是市场的自我调整,是动荡中的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不能夸大汇市动荡的严重性和扩散性,也不要缩小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在国际货  相似文献   

2.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是否应该贬值、是否会贬值,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确是人们一直关注的焦点。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多次对外宣布人民币不贬值,实行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汇率政策,为稳定亚洲乃至世界经济、使亚洲国家尽早走出危机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对中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上的地位与影响是历史性的。中国总理朱镕基在马尼拉访问时又一次肯定地表示:目前为止,人民币没有贬值的压力。目前,韩国、马来西亚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股市上涨、币值稳定,日本经济向好,整个亚洲经济已开始复苏,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上海金融业国际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约束条件方面作了探讨,具体涉及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构建与恢复GATT席位、人民币汇价、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根据上述关系作了分析,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对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4.
宏 观事件:经济学家预测明年经济增长超过8%评述: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最近进行的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八成经济学家认为明年经济增长会超过8%。调查显示,经过宏观调控,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局面得到控制,未来经济走势更加明确。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信心增强。三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位于乐观区间,70%的经济学家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表示湾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增率为1.49%,明年可能升为1.58%,而亚洲开发银行则预估今年为1.5%,明年为2%。彭淮南预测,明年台湾消费者物价指数会比今年“高很多”。业界称这暗示通货膨胀压力升高,未来台湾仍…  相似文献   

5.
黄玉 《中国修船》2001,(3):1-2,11
一个国家在金融和外汇汇率方面的动荡,将会给国家宏观和微观经济、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乃至国家的政治安全带来很大的影响。文中从国际收支及国内经济形势分析两方面预测了人民币汇率未来的走势情况。  相似文献   

6.
近一年来,围绕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国际社会正在开展一场大辩论。一些主要西方国家趁机向中国施压,逼迫人民币升值,并对我国经济、贸易、金融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对世界所做出的贡献进行无端指责和百般诋毁,说什么“中国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被低估了”、“中国进行不公平贸易”、  相似文献   

7.
李赪 《中国船检》2014,(6):55-56
近期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贬值趋势明显,市场上对人民币上涨预期出现逆转。这可能预示着未来人民币对美元单方面升值的趋势或已终结,今后规避汇率风险要避免单边下注的策略。2014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从2005年到现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36%。进入2014年,中国2月出口陡然下降,令贸易收支转为逆差,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改变了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热钱的流入动力转弱。3月17日起,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5月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58,即期汇率跌破6.26关口,按照今年年初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6.06水平计算,至今已经贬值3.3%。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在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物价的上涨和资本市场的迅速膨胀成为通货膨胀的潜在表现。本文通过对2007年部分经济数据分析,阐述了影响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和导致资本市场迅速膨胀的关键诱因,并对政府提出的相应缓解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在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物价的上涨和资本市场的迅速膨胀成为通货膨胀的潜在表现。本文通过对2007年部分经济数据分析,阐述了影响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和导致资本市场迅速膨胀的关键诱因,并对政府提出的相应缓解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这一轮通货膨胀在压力上和强度上一点也不比1988年和1995年那两次轻和弱,但表现形式却不一样。前两轮通货膨胀爆发猛,强度大,通胀幅度达到20%以上,但由于爆发猛,宣泄快,因而持续时间短,一年多的时间就过去了。这一次通货膨胀由于调控力度大,表现得比较温和,压力宣泄较慢,每年涨幅控制在4%和5%之内,但由于通胀压力较大,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来释放这种压力。特别是这一轮通货膨胀很多原因来自外部,来自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过程,在认真研究这一过程后,仲大军先生得出了这样的观点:中国今天必须适当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不是坏事,而是防止中国国民财富外流的一种手段。现将对仲大军先生的访谈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升值对深圳港吞吐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利安 《集装箱化》2007,18(1):25-27
从所周知,一个国家货币汇率的调整会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多方面影响,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表现在正负两面,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2.
刘斌  李钧辉 《世界海运》2006,29(1):41-42
自从2000年以来,中国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比后3个新兴经济体———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加在一起的总和还要多近1倍。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5%,中美两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占到了一半,其中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美国;同年全世界贸易增量中至少有20%是中国的贡献。2005年全球GDP增长2.5%,中国贡献了其中的30%左右,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中国对外开放第一阶段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阶段让中国走向世界,第三阶段中国开始改变世界。  相似文献   

13.
近期,国际社会对中国实行人民币盯住美元汇率制度的抱怨情绪日益高涨,部分批评人士认为人民币被低估多达40%。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John Snow),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以及欧盟和日本的多位官员最近相继发表言论,要么对中国汇率政策提出质疑,要么呼吁中国加大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一些国际组织也敦促中国政府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还有诸多美国和国际行业组织要求本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促使其允许人民币升值。  相似文献   

14.
李赪 《中国船检》2013,(6):70-72
在船市极为低迷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日元贬值使得世界造船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中国造船企业"拼价格、抢订单"的老路将不再有用武之地,取而代之的是要下决心进行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生产结构调整、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应从被动的汇率升值的教训中学会主动规避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15.
吕航 《中国船检》2005,(8):10-13
造船业属于外向型经济,70%的出口率使得行业对外部环境尤其是汇率环境变得极为敏感。中国50家最大的造船企业去年只赚了微薄的5.4亿元人民币。船厂经营稍有偏差,微薄的中间利润立即付诸东流;如果经营环境不变,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后,所获利润有可能全部消失。咋也逃不过升值这一关  相似文献   

16.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中列入价格调整公式同样存在着较大的调价风险,这些风险包括价格指数、调价项、价格调整权重系数的选择风险,如果在价格调整公式中加入了汇率因素,则又增加了货币汇兑的风险。针对价格调整公式中的汇率因素,分析了汇率标价方法、汇率因子如何影响调价结果,并提出了汇率风险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满颖 《中国船检》2010,(6):41-42,109
2010年以来,人民币升值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再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美国当地时间4月14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在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作证时表示,美国应该继续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这被外界视作迄今针对人民币的最强硬言论。此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表示将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在当前造船市场依旧低迷的状况下,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我国造船业将遭受严重打击。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我国船企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8.
5月3日,欧洲外汇市场欧元兑美元汇率首次跌破1:0.90的心理大关。在欧洲央行上周刚上调利率后,欧元跌得这样厉害,不禁使人产生迷惘和不安。欧洲央行副行长努瓦耶3日曾在欧洲议会介绍欧元走势时表示不安,担心弱势货币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他说:“我们希望一个更坚挺的欧元并抱有信心。”但事与愿违,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当前,世界金融形势风云变幻。用常规的思维和  相似文献   

19.
11月12日上午,魏家福董事长在夏威夷出席了APEC CEO峰会.聆听了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的演讲。中午,魏家福董事长应邀出席了由中国贸促会和Sybase公司联合举办的午餐会,并作为演讲嘉宾在会上发言。魏董事长就中远业务的发展、中美两国港口设施、中美贸易与经济形势以及人民币汇率等问题回答了主持人和与会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20.
叶檀 《珠江水运》2011,(11):88-88
美元指数目前在75左右徘徊,仍然处于历史低位,从技术上看,很明显是一轮技术调整,并非美国经济复苏的反转走势。美国经济处于缓慢复苏的过程中,影响美联储的通胀率与就业数据剧烈震荡,5月报号公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人数上升到24.4万人,其中私营部门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