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隧道塌方的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塌方的种类繁多,有冒顶塌方,也有空腔塌方.塌方发生在拱顶,也有可能在拱腰处发生塌方,塌方的类型不一样,处理隧道塌方的方法多种多样.介绍了不同情况下塌方处理技术,对以后的隧道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路隧道塌方处理施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津蓟高速公路延长线莲花岭隧道左线出口塌方的基本情况及塌方原因分析,阐述了塌方处理施工方案.施工实践表明,该塌方处理施工方案安全、合理、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大哗山隧道施工过程中浅埋段发生塌方事故.分析塌方因为,介绍塌方处治措施及处治后的效果,为隧道后续施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4.
小金山隧道塌方后形成一个巨大的塌腔,通过搭设“安全棚架”使施工人员在棚架下安全施工,消除施工人员的恐惧心理.文中分析了该隧道塌方的原因,分别说明了塌方影响段和塌方段的处理技术及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析隧道塌方的特点,介绍处理塌方的具体措施,阐述隧道施工应注意的问题,为隧道施工和处理塌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结合石牙册遂道苍梧塌方事故,分析塌方的原因,介绍采用长管棚及小导管注浆方式处治塌方的技术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隧道施工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地下岩性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以及岩层的突变性等复杂影响使得对地质情况难以掌握.因而在隧道施工中塌方是常见事故,如何根据新奥法支护结构设计理论及平衡拱理念对隧道塌方原因进行了分析与处治是工程中的一大难点.以金钟皂隧道塌方为例,针对本次塌方事故具体情况和塌方影响因素,充分利用新奥法支护原理,运用平衡拱理论,采用空洞法为基础提出相应的综合处理措施,通过工后现场监测数据证明塌方处理方案是可靠的、其措施是充分的和有较大安全储备的.本工程对于指导和制定塌方处理方案提供了有利依据,对同类围岩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205国道浙江开化段高岭隧道塌方冒顶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5国道浙江段高岭隧道K1700 561~K1700 600段上台阶完成开挖及支护后产生塌方冒顶,采用大管棚结合小导管注浆凝固法对塌体进行处治.文中介绍了此段塌方体的原设计施工和塌方冒顶产生过程,分析了产生塌方冒顶的原因,说明了处理方案及其实施.  相似文献   

9.
结合青岭隧道塌方的情况,简述管棚法处理隧道塌方的实施过程,包括:塌方体加固,长管棚支护,注浆管棚,做扇形支撑,二次衬砌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幅员辽阔,属于多山地国家。山区道路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中,地势起伏不平,坡道长而且陡,路窄弯急;而且夏季降雨量较大,造成路面变形、塌方,甚至山体滑坡,冲毁路基、阻塞道路;冬季冰雪覆盖路面,坡陡路滑,路况难以预料。山路的复杂多变,势必会危及行车安全。那么,在山区道路如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神延、宝中、陇海、侯月等线黄土隧道塌方情况的介绍和塌方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为避免黄土隧道塌方和病害,设计及施工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2.
谢恩连 《中外公路》2011,31(6):217-220
通过对广西钦州至崇左高速公路四方山隧道特大塌方的成因机制、形成过程的分析,结合该塌方段的实际地质和施工条件,阐述了公路隧道特大塌方综合处治技术和相关的防排水措施.监控结果表明:处治后塌方段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位移速度均满足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整体处于稳定状态,说明所采取的综合处治技术措施是有效的,为隧道特大塌方的安...  相似文献   

13.
王俊  张富林 《汽车运用》2010,(11):14-14
<正>一、运输保障面临的问题(一)防区自然环境恶劣,车辆通行能力低。热带山岳丛林地,道路稀少,路幅窄,弯急坡陡,群山叠峦,山高沟深,草深林密,地形险要,视距短。雨季山体易塌方,造成道路堵塞,运输被  相似文献   

14.
路继平  张文新 《公路》2012,(5):335-338
隧道施工中多次发生塌方、掉块、初支变形,经过现场勘察,技术人员分析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了分段加固,完善既有初期支护、局部注浆加固、全断面加固、二衬加强、临时套拱、管棚、拱架施工、预留施工管道、泵送混凝土、吹沙等措施合理整治,成功通过了塌方段.针对塌方整治的难点,总结了处理和预防塌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介绍西平台隧道右线左导洞的塌方情况、处理方案、实施过程及施工注意事项,以期对处理隧道塌方病害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采用模型试验方法,研究分析了Ⅳ级围岩条件下隧道开挖后,因降雨而引起的隧道塌方.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的人渗,地表位移逐渐增加,隧道塌方前,地表位移增加趋势明显,塌方后,隧道侧壁垂直应力及水平应力减小,拱底垂直应力增大,且距隧道越近的测点应力变化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7.
刘雁宁  路军富 《公路》2012,(6):282-286
分析塌方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工程对策,确保隧道施工及运营阶段安全是隧道工程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以新开岭隧道软弱夹层塌方段为工程背景,详细论述了其塌方原因和采取的工程对策,通过监控量测和有限元数值分析对其效果进行了评定,研究表明:地质因素是引起工程塌方的主要原因,做好掌子面描述工作,及时分析和预测掌子面前方围岩情况,确保围岩级...  相似文献   

18.
塌方在隧道工程施工中时有发生。以东岭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塌方事故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塌方事故的经过及处理措施,并介绍了塌方处理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提出了预防塌方的控制措施,为类似塌方事故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富水卵石土隧道施工过程中,因强降雨影响,会导致隧道涌水量突然增大,形成集中大出水点,从而造成隧道掌子面滑塌.本文通过对富水卵石土隧道施工塌方后实例的成功处理,针对大江大河周边施工隧道时塌方处理的技术难题,总结出在富水卵石土隧道泥石流塌方处理的施工工艺,为今后类似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积累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赵兵  许立  张栋  王双现  李翼延 《中外公路》2021,41(5):207-211
三门峡市国道310南移工程周家窊隧道为分离式黄土隧道,采用短台阶法施工.左线隧道于剩余30 m贯通时,靠近进口一侧掌子面发生塌方,形成埋深70 m条件下的冒顶,地表呈现直约径12 m、深8.5m的近似圆形陷坑.该文对项目塌方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认为黄土地层竖向节理发育,节理切割形成竖向软弱面是导致埋深较大时隧道仍通顶塌方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提出塌方处注浆回填封闭,另一端在大管棚及径向注浆加固下单向掘进,地表陷坑分层回填的综合处治方案,现场实施后处治效果良好且隧道安全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