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锚下有效预应力为评价预应力施加是否合格的关键技术指标,但检测方法并不统一,检测的可靠性、准确性尚不明确。通过对工程界常用的拐点法、最小应力跟踪法和夹片位移法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分析,夹片位移法最适用于锚下有效预应力的检测,而拐点法检测误差及重复性均不满足需要,最小应力跟踪法应慎重使用,可作为工程界进行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OVM预应力锚固体系锚下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世德 《公路》1992,(1):25-29
本文用 SAP-V 空间分析程序计算了我国新一代群锚体系——OVM 锚的锚下局部应力,从而证明了它在构造上采用定型标准化锚垫板铸铁件的合理性,同时对锚下螺旋筋的布置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在工程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对其施工质量的控制十分重要。公路桥梁的预应力通常采用后张法进行施工,其张拉质量主要受控于钢绞线所受力值大小及不同钢绞线间力值差异。结合开展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工作的情况,对预应力张拉施工的常见问题、注意事项等进行归纳整理;通过进行检测前后预应力张拉的质量情况,介绍检测工作在张拉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梁体截面竖向温度分布对钢绞线锚下预应力变化的影响,对施工期25m预制箱梁开展温度和锚下预应力实时监测。对实测数据开展统计分析,研究了考虑竖向温差影响下预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太阳照射方向对梁体混凝土竖向温度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向光侧混凝土竖向温度差值离散性大,背光侧沿截面高度方向温度分布较为均匀;温差和锚下预应力呈现典型的负相关特征;选取梁顶、底温差作为影响因素,得到考虑梁顶、底温差影响下的预应力变化率计算公式,规范中梁顶、底设计温差对钢绞线锚下预应力变化达到-3.51%。  相似文献   

5.
预应力技术大量用于土木工程,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和使用性能。提出反拉法检测锚下预应力的基本原理。该方法把预应力筋看成弹性体,通过反向施工荷载测量反拉过程中筋材伸长量与反拉力,采用一定的分析计算方法,推算出锚下预应力。分析AP-10锚下预应力检测系统的性能特点,介绍反拉法的应用情况及标准化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6.
李友河  符德省  邓旭东 《公路》2020,(2):120-124
为控制连续刚构桥梁预应力工程的施工质量,检验预应力施工用智能张拉设备的可靠性,以云南省某高速公路一座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梁为依托,在桥梁施工过程中,选取一定数量的纵向钢束、竖向钢束,采用于锚下布设智能弦式数码穿心力传感器的方法进行了施工过程的锚下应力测试工作。经实桥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同类型桥梁的有效预应力测试和监测提供了新的测试方法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预应力锚杆在小平岛圣岛大桥锚碇加固中的应用情况,使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加固后的锚碇进行实体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拉力型预应力锚杆对锚碇加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珠海某高速公路桥梁预应力检测实践,验证了开展、推广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必要性。同时,根据实际检测数据并结合现场施工情况,进一步指出通过引入智能张拉设备可以有效提升预应力力值的合格率;通过改进工艺工法如推行整束编束穿束、对钢绞线提前预紧或适当增加张拉次数等可提升预应力均匀度。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因其自重轻、跨越能力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西藏地区的公路桥梁建设。预应力技术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生命线,其施工质量必然是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系统梳理在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调研分析广东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应用效果,结合西藏地区在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控制的需要,对西藏地区开展该项检测的必要性及其不足之处进行了讨论、思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基于反拉法的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系统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量值溯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析,对其校准技术及装置进行了研究,设计了校准装置,分析了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确保其满足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11.
在横向变形约束弹性地基梁法分析锚索桩内力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锚索自由段长度对锚索拉力与桩身内力的影响,说明了锚索自由段长度是影响锚索桩内力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通过工程实例分析,指出在同一加固工程中,若锚索自由段长度减小,则锚索拉力增大,桩身内力(剪力、弯矩)减小,对于桩体发挥其承载能力有利,提出可以通过适当注浆来减小锚索自由段的有效计算长度,以改善锚索桩的受力状况。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锚索框架型地梁的内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从军  周德培 《公路》2004,(7):76-80
提出了预应力锚索框架型地梁内力的一种计算方法,即把框架地梁分解成单梁,按温克尔(Winkler)假定计算各单梁的内力,由此进行框架地梁的尺寸和配筋设计。在内力计算中同时考虑框架地梁的锚索张拉阶段和工作阶段。通过实际工程说明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预应力锚索框架是加固边坡、滑坡常用的方法。目前框架梁的设计方法以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为主,其理论的基本假定与地基土体的实际性质有较大差别,计算结果偏于安全。文内引入Vlazov双参数地基模型,推导了框架梁内力计算公式。两个算例的对比分析表明,利用该法在保证加固效果的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4.
反拉法以测试曲线的拐点来判断锚下有效预应力,是当前最为广泛的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手段。近年,众多学者发现测试曲线拐点处存在荷载骤降的情况。因此,针对反拉法测试曲线的突变段成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反拉荷载在夹片拉脱过程中需克服锚具握裹力从而导致突变段产生的观点。其中,锚具握裹力主要由锚圈与夹片的摩阻力和锚圈与夹片的机械咬合力构成。同时,为了得到握裹力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单锥孔夹片式锚具握裹力分析的有限元模型,设计并阐述了有限元模型的握裹力提取方法。通过有限元模型得到了影响锚具握裹力的3项影响因素——控制张拉力、摩擦系数、锥孔数量,并拟合了控制张拉力、摩擦系数与握裹力的关系曲线,得出了控制张拉力、摩擦系数与握裹力正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结合梅河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的预应力锚索框架梁试验工点,分别对预应力锚索框架梁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的地基反力进行了现场测试研究。通过计算和测试分析对比,得出了梁底反力沿梁长的分布规律,其在一定锚固预应力作用下,对于土质边坡,梁底反力沿梁长呈现接近“马鞍形”分布,对于岩质边坡,梁底反力沿梁长更接近于“抛物线”分布。  相似文献   

16.
桩板抗滑结构中预应力锚索锚固段受力动态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谊 《路基工程》2012,(3):137-140
预应力锚索结构在动力作用下能够保持较好的变形协调性,在有抗震要求的滑坡整治工程上优势明显。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预应力锚索锚固体应力在地震作用下因锚固长度、锚固倾角不同带来的影响开展了专项研究,为锚固支护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田士军 《路基工程》2012,(5):174-176
预应力锚索能够充分利用岩土体自身强度和自承能力,大大减轻结构自重,节省工程材料,是高效和经济的加固技术。介绍了预应力锚索的技术特性、优点和施工方法,并应用于襄渝铁路胡家营车站高路堑边坡的加固,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既有列车振动荷载对锚索预应力损失、地表沉降及桩体水平位移的影响,以京石高铁石家庄六线隧道明挖深大基坑桩、锚围护结构为工程背景,根据相似关系,试验确定了土体-桩锚系统模型试验材料;针对列车振动荷载特点,开展了基坑开挖完成后连续振动162 d(相似关系)的模型试验,分析了振动频率分别为8.282,13.801,20.704 Hz时锚索预应力的损失规律、地表沉降、桩体水平位移以及锚索预应力随锚固深度变化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振动频率(列车行车速度)的增加,锚索预应力损失率、最终地表沉降值和桩体水平位移均大幅增加; 8.282 Hz频率(行车速度120 km·h-1) 下振动28 d,锚索预应力平均损失率为2%;13.801 Hz频率 (行车速度200 km·h-1) 下振动53 d,锚索预应力平均损失率为8%;20.704 Hz频率(行车速度300 km·h-1)下振动53 d,锚索预应力平均损失率高达23%;锚固段锚索应力沿锚索锚固深度呈喇叭状开口递减趋势,接近锚固段底部时,其应力几乎为0。通过动态模型试验,掌握了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锚索预应力随时间的损失规律,对临近铁路深大基坑锚索设计与施工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扬前 《路基工程》2012,(4):186-188
通过京港澳高速公路(粤境南段)的11处边坡中选取了72根锚索进行预应力检测,介绍了锚索预应力的检测方法,并对锚索预应力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肯定了该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同时为评价坡体的治理效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兰州市北环路安宁隧道滑坡成因进行分析后,确定滑坡地段的治理原则。通过锚索及框架梁设计验算,提出了滑坡治理的相关要求,为安宁隧道顺利施工创造了施工条件,预防了新的滑坡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