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再生混凝土集料完全替代天然集料,开展了掺加3.5%和4.0%水泥的两种水泥稳定再生混凝土碎石组成设计研究。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天然集料,再生混凝土集料的密度小、吸水率和压碎值较大,水泥稳定再生混凝土集料的最佳含水率偏高;水泥稳定再生混凝土集料抗压强度与采用天然集料的水泥稳定碎石基本相当。再生混凝土集料在水泥稳定基层中应用具有一定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路面基层中的再生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行交通行业规范为基础,通过与非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和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对比,分析了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研究了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路用性能,铺筑了以水泥稳定再生集料为路面基层的试验段,并对再生集料的生产与使用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能够满足规范的技术要求,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实践上,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半刚性基层中的再生利用都是可行的,从而为废弃路面水泥混凝土的重新利用开辟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现行交通行业规范为依据,通过室内实验分析了废弃水泥路面板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并且利用再生集料重新配制了水泥混凝土.通过与普通碎石集料水泥混凝土的性能试验比较,论证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再生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以现行交通行业规范为依据,通过室内实验分析了废弃水泥路面板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并且利用再生集料重新配制了水泥混凝土.通过与普通碎石集料水泥混凝土的性能试验比较,论证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再生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以现行交通行业规范为依据,通过室内实验分析验证了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深入研究了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再生集料重新配制成水泥混凝土的性能。通过与普通碎石集料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对比,讨论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回收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废弃混凝土再生材料的使用量,以100%废弃混凝土再生集料作为路面基层集料,进行了原材料试验、配合比设计、不同水泥掺量稳定再生集料的击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集料规格良好,最佳含水率在5.5%~7.5%之间;在水泥掺量为3%和4%时,再生集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天然集料的强度,可以满足高等级公路和重载交通路面基层的建设要求;建立了针对再生集料的静压成型和振动成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废弃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需水量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徐桂萍 《公路》2004,(12):182-185
废弃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在配制混凝土或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做基层材料时,存在明显的需水量改变的问题。通过试验和分析认为.需水量的改变一是再生集料配制混凝土时要额外吸收一定的水分,二是因为水泥稳定基层材料在击实时将再生集料中原有的结晶水成分累加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废弃建筑垃圾堆积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将建筑垃圾破碎成砖混再生集料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以实现其资源化利用,同时解决天然石料资源日益匮乏的问题。首先研究了砖混再生集料的性质,然后配制了6种不同再生集料掺量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以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干缩性能和抗冲刷性能为指标,研究其路用性能。试验结果显示:相比天然集料,砖混再生集料具有密度小、压碎值较大、吸水率高的特点;随着再生集料掺量的增加,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先增大再减小;干缩系数和抗冲刷损失质量随着再生集料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水泥剂量为4%时,不同再生集料掺量的水稳碎石混合料强度范围为3.9 MPa~5.4 MPa,可满足不同交通量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结合上海市沪太路建设对再生集料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路用性能行了研究。研究通过对再生集料与天然集料比例的调整,得到7d抗压强度值,从而确定了再生集料的最佳含量和用于水泥稳定碎石的最佳水泥用量。文中还对再生集料用作水泥稳定碎石的延时强度和耐久性进行了研究,对再生集料用作水泥稳定碎石路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17,(11)
将回收的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破碎成级配合理的再生集料,并利用发泡沥青温拌技术将其配制成温拌沥青混合料。通过观察和试验证明废弃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的外观特性、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化学性质均符合规范要求。通过与天然石灰岩集料温拌沥青混合料和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对比试验,研究了废弃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将废弃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与沥青温拌技术结合弥补了单纯使用沥青温拌工艺的不足,使其在不低于热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指标的情况下,达到了双重环保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高速公路建设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和意义,介绍了湖北保宜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总体架构与功能特点,具体介绍了征迁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等三个子系统的结构组成、功能特点以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水泥稳定废弃混凝土骨料基层的试验研究,考察了水泥稳定废弃混凝土骨料基层的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结果表明,水泥稳定废弃混凝土骨料基层切实可行,不仅具有良好经济效应,更重要的是具有广阔的应用效果,其中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略低于同剂量的水稳碎石,收缩性能略大于同剂量的水稳碎石,完全满足基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章力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4,(2):242-245,259
利用公路路面铣刨出的废旧水稳再生集料替代天然集料制备再生水稳基层材料,并开展工程示范应用。结果表明:对于来自同一路段的废旧水稳再生集料,其烘干或不烘干处理对再生水稳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影响较小,最佳含水率一般比再生级配集料吸水率高约4%~5%;对于不同路段的废旧水稳再生集料,其压碎值越高,再生水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压回弹模量越低;综合考虑再生水稳的性能,选择来自路段1的再生细集料与路段3的再生粗集料按比例混合制备再生水稳用于工程实践,再生水稳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与路用性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朱庚申 《路基工程》2021,(6):98-103
针对废旧混凝土再生回填路基稳定碎石进行分析研究,以不同再生骨料掺量(0 %,25 %,50 %,75 %,100 %)和不同水泥剂量(3 %,4 %,5 %,6 %)为基础进行试验,以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指标优选了5 %水泥剂量作为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础配比参数。分析了不同再生骨料掺量下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劈裂强度、干缩系数、温缩系数及冻融强度损失率。以25 %再生骨料为基础进行了实际的再生废旧混凝土水泥稳定碎石道路基层应用,道路强度和弯沉值检测均达到普通道路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刘思涵 《公路》2011,(5):192-196
研究了水泥稳定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的再生机理,通过强度对比试验和微观结构分析,探讨了沥青和半刚性基层材料对水泥稳定再生材料强度的影响;试验证明随着沥青混合料比例的增大,材料的强度降低;旧集料与水泥水化产物间存在薄弱界面,对强度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阳兰  严红  汤东 《路基工程》2021,(3):110-114
通过对0 %~0.4 %掺量聚丙烯纤维(PP)和0 %~60.0 %再生骨料(RA)进行了30组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组成设计,开展了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干缩系数及疲劳寿命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0.3 %聚丙烯纤维可显著提升再生水泥稳定碎石相关性能,稳定碎石材料的疲劳寿命和劈裂强度受再生骨料掺量的变化最为敏感;在综合保障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性能的基础上,再生骨料利用率最大可达到50.0 %。  相似文献   

17.
邱耀平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7):281-285,22,23
水泥稳定碎石因其优良的路用性能广泛用于高等级公路及干线公路。是根据水泥、碎石、砂、和水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置的路面结构层承重结构,它具有强度高、水稳定性好的优点,由于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先天性干缩裂缝导致沥青混凝土面层反射裂缝,影响路面使用性能。国内外关于水稳半刚性基层抗裂及防止反射裂缝研究较多,成果颇丰。介绍了骨架密实型抗裂水稳设计及应用,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沈蕴  阳兰 《路基工程》2022,(2):74-78
依托某城市快速路改扩建工程,进行天然碎石、再生碎石、水镁石纤维等原材料性能指标试验;对掺配水镁石纤维颗粒的水泥稳定再生碎石进行组成设计;通过重型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干缩应变试验,对比性能指标差异;对比分析三类路基材料的经济成本.结果表明:水镁石纤维改良方案可增强水泥稳定再生碎石的强度,显著提升抗裂能力;掺配水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