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深厚软土地区进行公路建设,常由于交通荷载和路堤荷载等作用,造成工后沉降量过大、不均匀沉降等现象。以浙江省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采用泡沫混凝土置换高速公路宕渣路堤为例,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典型断面的工后沉降进行模拟,提出了该工程不同路段的合理换填厚度,对其他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依据现场试验沉降观测数据,分析泡沫混凝土换填前后路基沉降控制效果。泡沫混凝土换填路基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填土荷载,减少软基的附加应力,从而达到抑制沉降和侧移、提高路堤稳定性的效果。现场沉降观测结果表明,换填前大部分路段预压期末沉降速率不满足规范要求,换填后沉降观测结果显示沉降速率为2 mm/月~4 mm/月,依据换填后沉降变化采用sep程序所预测的工后沉降大幅减少,路基沉降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高等级公路建设越来越多地延伸到软土地区,但工程中采用的工后沉降量指标并不能完全消除路面开裂及不均匀沉降等病害的大面积发生。基于此,在提出软土地区公路建设工后沉降量及沉降速率双指标控制理论的基础上,确定了软土地区高速公路工后沉降速率控制标准,并以济(宁)—徐(州)高速公路济宁南四湖地区某高填土路段湖相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为依托,在进行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下工后沉降特性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工后沉降双指标控制理论,提出了适于该工程的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进行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时,多采用经验性较强的"预抛高"处理工后沉降较大的段落,而对于不同软基处理方式过渡段的差异沉降和沉降坡差等往往重视不够,相关的理论分析也较为滞后.通过理论分析,建议了地基处理过渡段差异沉降不超过2 cm、沉降坡差不超过0.4%的控制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某高速公路过渡段沉降实测数据,通过PLAX-IS有限元程序较为深入地分析了软基处理过渡段差异沉降,进而对软基处理过渡段的设计及处理措施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能够考虑路面、路基和地基相互作用的弹塑性有限元整体分析模型,通过路面结构在工后差异沉降下的力学响应分析,提出了高速公路双侧拓宽工程差异沉降控制标准,分析了差异沉降曲线形态、面层和基层厚度对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的影响.研究表明:差异沉降曲线呈马鞍形分布时,拓宽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标准为工后变坡率不超过0.3%;差异沉降曲线呈倒钟形分布时,拓宽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标准为工后变坡率不超过0.45%.差异沉降控制标准随函层或基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保持面层与基层厚度之和不变条件下增加面层或基层厚度,差异沉降控制标准数值不变.  相似文献   

5.
黄明奎 《公路》2007,(9):108-110
高速公路软基处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路基稳定和工后沉降问题,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地基沉降。荆东高速公路全长58.4 km,软基路段约长27 km,占整个工程近1/2的长度。以控制路基稳定和工后沉降为原则,根据各路段软基土实际结构力学性质来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其处理软基的经验与措施可为国内外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拓宽路基工后差异沉降控制标准与分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佛开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为依托,研究拓宽路基工后差异沉降控制标准,并对其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7.
鄂海清  魏曙红 《公路》2012,(2):68-72
以在建的佛开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为背景,分析在拓宽路基边载的作用下,新老路基的沉降变形规律.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新老路基路面结构路用性能以及变形稳定的要求,并结合现场观测资料,对软基上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的沉降控制标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对于拓宽工程软基应采用“三指标”的控制标准,即:拓宽路基施工期老路容许的横坡度变化率、新老路基工后容许横坡度变化率、拓宽路基的容许工后沉降量.  相似文献   

8.
缪胜林 《路基工程》2011,(6):130-132
为确保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高填路基的填筑质量,针对C1B5S填料建立一段试验路基,在填料压实度和变形模量双控标准的基础上,采用冲击压路机进行补压增强,研究其碾压遍数与压实度、沉降量的关系,以确定最佳施工工艺;同时对代表性工点进行工后沉降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冲压补强的高填路基工后沉降量是路基本体高度的0.08%~0.10%,路拱横坡改变小,对控制高填路基的差异沉降和工后沉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路基工程中预压地基的工后沉降动态控制沉降速率方法,没有地基固结排水条件和不同性质路段工后沉降控制标准的不同。文章采用基于线性加载固结分析的沉降速率分析方法,考虑了多层土的固结指标均质化和中间透水砂层的水平排水作用,分析了粘性土层与细粉砂层互层结构的沉降速率与工后沉降的关系。提出了不同固结排水条件,宜采用不同沉降速率控制标准的建议,并分析了预压地基中间透水砂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在设计选线的过程中软土地基工后沉降较大,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路面结构的强度。因此,需要选取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来提高地基承载力,以减小路基沉降。文中以某高速公路为例,选取修正指数曲线法预测路基的工后沉降,对设计的地基处理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戴海君 《中外公路》2013,33(1):60-64
以规范规定的沉降控制标准为依据,分别论证了路基施工及堆载阶段、路面施工阶段、工后阶段相应的沉降设计控制指标.得出了通过合理工期安排,增加施工中沉降,可减小并进一步控制工后沉降的结论.并以天津津蓟高速公路路基拓宽工程为例,提出低填土拼宽路段通过采用增加路基施工及堆载阶段时间、而非盲目采用复合地基的方法,同样可达到减少工后沉降的目的,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节约了造价.  相似文献   

12.
在高速公路的路基拓宽过程中,新路基的荷载以及工后通车的荷载都会对老路基与新路基造成严重的不均匀沉降,并且路基拓宽工程中新老路基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工后沉降,对行车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对此,以某高速公路拓宽路基为例,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路基拓宽工程中典型的不同路基差异沉降处治方式的作用效果与未处治拓宽路基工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到了土工格栅与水泥土桩控制路基沉降的变化规律。数值分析表明:土工格栅对控制拓宽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有限,而桩基础有较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冯一峰 《上海公路》2012,(2):135-137
高速公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对后期运营至关重要,崇启通道工程位于软土地基区段,确保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是十分必要的,介绍了软土路基填筑施工中,沉降和位移观测的操作过程,提出了软土路基沉降观测的具体方法,总结了利用沉降观测数据控制填筑速率、控制卸载时间,计算沉降土方量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洞庭湖区新建南益高速公路软土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各因素对工后沉降影响水平,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数值模型,对其运营期工后沉降控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区软基工后沉降随桩间距的减小、桩长的增大、桩径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桩间距对软基工后沉降的影响水平最高,桩径对软基工后沉降的影响水平最低;建议水泥搅拌桩处治软土地基时,采用短而密的布桩方式以更好地控制软基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地区高速公路工后不均匀沉降问题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传明 《公路》2003,(12):41-45
论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高速公路工后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病害及其危害,分析了工后不均匀沉降的特点,初步研究了路堤工后不均匀沉降、堤桥(涵)衔接处工后不均匀沉降的形成原因。最后,提出了控制工后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红砂岩路堤沉降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三年的工后沉降监测,对高速公路红砂岩路堤填料在施工期和工后的沉降机理进行了分析.施工期沉降主要以崩解变形为主,而工后沉降则主要以红砂岩粗粒土的流变形式为主.认为,只要严格按照红砂岩路堤填筑技术的要求进行施工,其作为路堤填料的稳定性是可以达到要求的.  相似文献   

17.
台背路基工后沉降取值标准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台背路基的沉降变形和行车舒适要求的特点,分析研究了台背路基差异沉降的取值方法及取值标准,并通过对湖南省境内一条高速公路台背路基沉降观测结果的分析及预测,分析研究了桥头台背工后沉降的合理取值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为得到软土地区典型倒装路面结构的差异沉降控制标准,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路基双侧拼宽下倒装路面结构的差异沉降控制标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若底基层容许拉应力为0. 139 MPa,则容许差异工后沉降为2 cm、路拱横坡变坡率为0. 2%;若底基层容许拉应力为0. 35 MPa时,最大差异工后沉降的控制标准可提高到5 cm,容许的路拱横坡变坡率可提高到0. 5%。相对于倒装路面,半刚性路面对差异沉降的容忍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依托某机场道基填筑工程,针对基岩上天然沉积土厚度变化较大的分布特征,根据线性多级线性加载成层地基固结理论,分析了沉降速率与工后沉降的关系,建立了多级线性加载模式下,成层地基沉降速率、工后沉降、地基固结性状与设计年限的控制方程。通过依托工程的计算分析,验证了原设计沉降速率控制标准的合理性,同时提出了跑道区不同沉积土厚度宜采用不同沉降控制速率原则与方法,论证了与非跑道区工后沉降相对应的沉降速率控制标准,对依托工程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对今后类似工程的地基沉降速率控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该文阐述了一项堆载预压沉降监测研究。针对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四跑道西平滑工程面临的软土地基沉降问题,采用了堆载预压地基处理方法,设计了沉降监测方案,收集了21个月的沉降监测数据,选用双曲线法对长期沉降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分析表明,堆载预压地基处理方法是可行的,有利于控制工后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对浅层土体的处理效果尤为显著,有效处理深度为20m,沉降速率和工后总沉降量满足设计要求。研究成果可供软土地基沉降分析和预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