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实现中国内河新能源船舶统一监管、远程运维,文中分析了现有船舶、车辆远程监管平台关键技术和内河新能源船舶监管要素及管理需求后,提出并搭建了内河船舶新能源系统监管平台.该平台采用自定义通信协议满足监管对象、数据项扩展需求;采用船载端与岸端信息数据加密方法保障信息安全;采用多种数据存储单元结合的混合分布式存储架构满足船舶新能源系统数据存储需求;提出布谷鸟搜索-概率神经网络算法,为开展新能源系统故障诊断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平台能够实时监管并记录船舶新能源系统运行状态,实现长江水域新能源船舶信息化管理,开创内河新能源船舶信息服务新模式,推进绿色长江建设.   相似文献   

2.
李伟  刘清 《交通科技》2009,(4):157-158,161
分析了长江航标船能耗现状,阐述了长江航标船能耗评价指标体系与核定方法,并通过典型船舶实证分析,构建了能耗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三峡库区船舶垃圾及沿岸固体废物的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加强三峡库区船舶垃圾及沿岸固体废物污染长江防治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中小型船舶企业的管理体制、航次营运得失进行了分析。在竞争激烈的航运市场中,针对中小型船舶企业的企业生存能力和企业竞争力方面,提出了依靠信息化管理与优化建设的建议,注重工作细节性信息的管理,注重各相关部门、人员的沟通,形成船舶企业联动合力,共同促进企业营运,创造航次营运高效益。通过对一家中小型海运公司调研,发现船舶信息化管理的风险和缺陷,提出该公司船舶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化方案,实施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1 长江港务监督管理职能 长江港务监督是交通部设置在长江主管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的行政管理机关,对内代表政府统一行使长江干线港监管理职权,对外代表国家行使对外国籍船舶的涉外监督管理权 .管辖通航水域范围上自重庆江津力层岩,下至江苏太仓浏河口全长2 461 km的通航水域及沿港站、支流河口部分水域(2000年长江港监实行体制改革:长江马鞍山以下成立江苏海事局;长江马鞍山以上成立长江海事局,实行一水一监、一港一监).  相似文献   

6.
陈兴 《交通科技》2003,(Z1):27-28
针对长江镇江段供油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辖段内选择和划定供油船舶作业水域的必要性,实践证明了这种管理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长江干线水路运输在服务沿江经济发展的同时,其通航风险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枯水季节带来的航道出浅、船舶搁浅等问题.文中结合离散模糊集和层次分析法,利用专家调查数据从人、船舶、环境和管理4个角度对可能影响枯水期长江干线水上交通风险的因素进行了逐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遵守法律法规、船员适任、通航尺度以及船舶适航这4个因素对枯水期通航风险的总贡献率达到了55%以上,是枯水期长江通航风险的关键要素.利用风险识别的结果对风险控制方案的效用进行了比选,实现了基于风险评价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黄永昌 《交通科技》2003,(Z1):79-80
据统计,长江干线70%以上的水上交通事故是由乡镇船舶船员的因素引起的.因此,如何加强乡镇船员管理,提高乡镇船员素质,已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也成为世人观注的热点.文中就目前长江干线乡镇船员管理概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黄强 《交通科技》2004,(3):122-124
结合长江航运发展实际,在分析长江航运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长江航运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提出长江航运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及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长江水上交通环境的控制方法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哲  李勇 《交通科技》2000,(6):57-58
长江水上交通环境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船舶航行安全,降低船舶安全事故率。文中分析了现行长江上交通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元丰 《交通科技》2003,(Z1):90-91
运用船舶定线制原理,分析长江三峡库区蓄水后建立船舶定线制的有利条件,提出建立库区船舶定线制的初步设想以及实施船舶定线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芜湖长江公路二桥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需求入手,利用目前成熟的信息化技术手段,结合互联网等信息传输机制,实现施工过程安全工作的内业资料信息化管理,为芜湖二桥建设过程中的日常管理、隐患管理、外场监测安全预警、工点状态、特种设备管理等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撑,对提高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船舶超吃水问题是影响航运安全和效率的原因之一,为有效加强船舶超吃水监管,文中分析了目前吃水检测的几种主要方法的优缺点,研究了基于声呐技术的适合长江航道船舶吃水在线检测方案,对比常见的4种基于声呐探测的监测方式的优缺点,推荐水底半浮式固定法和移动式侧扫描法为长江航道船舶吃水检测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4.
吴乃平 《交通科技》2000,(2):47-48,51
<长江下游分道航行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是在学习和借鉴世界上先进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方法并结合长江航道特点及船舶构成成份的现状,依据1991年<内规>而制定的.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绿色长江船舶动态交通流智能信息服务的基础上,结合绿色长江航运的特点,从信息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等方面对长江航运智能信息服务系统的方法与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对长江绿色航运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舟岱大桥工程规模浩大,自然条件十分恶劣,风险性极大,其中主通航孔桥为全海上施工,具有投入大、施工技术难度大、施工质量要求高、施工要求多方协作、施工组织难度大等特点。通过对舟岱大桥主通航孔桥施工船舶管理组织经验梳理,介绍了在台风、季风和潮涌影响频繁海域进行桥梁施工的船舶组织管理技术,总结了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海上不利条件及其应对措施,着重阐述如何结合先进管理技术及信息化手段进行船舶安全管理,并提高船舶利用效率,降低船机单位成本,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特定航段货运量与经济指标的相关性模型,预测此航道货运量,以此为基础建立不同模型分别预测船舶平均载重吨,并通过加权组合确定最终值,根据相关公式可计算出船舶尺度,最终得到此航道的相应尺度。该研究可根据经济的发展趋势,将船舶平均载重吨与航道尺度建立相关性,预测出长江航道的尺度改变,为今后长江航道的规划与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主航道桥为主跨1 092m的公铁两用双塔钢桁梁斜拉桥,该桥所处长江河段为长江黄金水道中最繁忙的水域,航道宽度有限(主墩间宽约700m),船舶交通流密集、复杂,日均船舶流量超2 000艘次。大桥计划架梁吊装49次,施工周期531d,水上架梁施工对长江主航道船舶通航影响明显。为保障大、小型船舶安全通航的水域宽度,根据相关规范进行水上交通组织方案初步设计,49次架梁作业中有34次需采取不同形式的封航措施。为尽可能减少主航道桥架梁施工对该水域交通组织的影响,优化水上交通组织初步设计方案,将主航道宽度由700m拓宽到800m,交通组织需临时封航次数减少至18次;针对航道拓宽条件下18次需临时封航的情况,通过采用"限大船、疏小船"的方案实现了零封航水上交通组织。  相似文献   

19.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对某些典型事故现象的分析,揭示1998长江发生特大洪水而诱发船舶水上交通事故的特定原因.这对于加强和完善今后船舶安全管理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比较大桥船舶撞击风险评估各代表性模型,采用《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AASHTO)》船舶撞击风险评估方法对合江长江二桥船舶撞击桥墩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风险决策,建议采取有效的防撞构造措施,以降低或避免碰撞风险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