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船体建造精度控制中,对于分段的精度控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分段的精度控制水平直接决定了船体的建造质量.文中以某具体分段为例,介绍了某中型船厂分段精度控制的考核方法,通过对考核项目进行状况描述,设置考核权重并进行考核评分,从而对出现的主要问题做出整改处理.  相似文献   

2.
针对船体分段外场物流实时监控问题,提出船体分段外场物流实时综合监控系统方案。构建船厂外场区域地址编码体系,提出分段、平板运输车和船厂外场关键区域的监控解决方案,并基于移动智能终端技术初步研究分段外场物流在线指示方案。研究表明,该系统对管理者及时掌握分段外场物流过程状态、提高物流水平具有一定意义,也为船厂分段外场物流实时监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3.
对LNG船的船体设计和建造过程进行研究,探讨适合大型船厂的详细设计改进模式,通过分段划分设计、分段建造方法和船型特殊要求等方面总结详细设计经验,使详细设计符合船厂建造模式,对同类型船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船体分段钢结构焊接过程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有限元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模拟了船体上层建筑、舷侧分段钢结构典型部位的焊接过程,并对其温度场、位移场进行了仿真,分析了组焊工序、焊接工艺参数对上述分段钢结构焊接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方法,可以快速分析、预测船舶钢结构的焊接变形,且仿真结果与实焊数值能较好吻合。并分析出影响船体分段钢结构焊接变形的主要因素是钢板拼焊后产生的残余应力,增加消除焊接应力工序,可以明显降低船体分段钢结构焊后产生的变形量。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世界造船发达国家,三井千叶船厂是日本的现代化船厂之一。笔者曾有机会对其造船舾装作了一次专业考察,本文是对这方面作的一点专门介绍。一、舾装工程的发展舾装工程的发展滞后于船体工程的发展。现今船体工程已发展到现代化船体分段建造法的第三期,其生产过程为:加工—小装配—中  相似文献   

6.
针对船厂对船体平面分段结构优质、高效制造的技术需求,以船体平面分段中间产品加工为功能对象,进行船体平面分段智能制造流水线装备的研发制造,突破流水线总体设计、智能化焊接、系统集成控制等关键技术,形成一条包含拼板装焊、纵骨装焊、中组立制造等多工位的智能化流水生产线。通过工程应用实现船体平面分段由传统生产模式向以智能装备为标识的智能制造模式转变,可显著提高船体结构加工制造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內河中小型船厂船体车间对不合理的船体建造工艺和生产体系进行改造,组建工艺流程,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适用而可靠的途径。组建工艺流程应着重对钢材加工的经济性分析和流程合理性的研究,建立平面分段生产线。  相似文献   

8.
大型复杂船体分段焊接变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估大型复杂船体分段的焊接变形,运用热弹塑性法计算典型结构的焊接变形,得出典型船体分段的固有应变,采用固有应变法计算该船体分段焊接变形,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固有应变法计算大型复杂船体分段的焊接变形是可行的;船体分段焊接变形呈现整体外张的趋势,且两舷侧边缘位置的焊接变形量最大。  相似文献   

9.
描述试验验证平台的总体思路,通过船厂综合调研,提出船体分段车间智能生产线的综合布置和设备网络布置,根据船体分段车间智能管控系统的硬件架构提出船体分段车间智能管控系统软件架构和技术架构,并梳理船体分段车间信息流向以及平台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确定船体分段车间集成化试验验证平台的总体初步框架。  相似文献   

10.
船体分段钢结构焊接变形导致焊接工艺下降,提出基于极限强度应变动态调整的船体分段钢结构焊接变形控制方法。构建船体分段钢结构船体板和加筋板试件的载荷分析模型,通过累积塑性损伤和疲劳裂纹损伤特性分析,建立循环载荷幅值响应与裂纹分布的动态分布关系,根据单调载荷下船体板极限强度的应变特征分析和动态反馈调整,实现对船体分段钢结构焊接变形控制。测试表明,该方法提高了船体分段钢结构焊接的可靠性,降低变形屈服响应,提高极限承载性能。  相似文献   

11.
船体分段的制造在整个船舶生产过程中占据了大量时间,因此,缩短分段制造时间是缩短船舶建造周期、降低建造成本、提高船厂生产效率的关键所在。以船厂平直车间为研究对象、以缩短车间生产平面分段的最大流程时间为目标,使用Plant Simulation对平面分段的生产制造流程进行模拟仿真,并基于仿真结果使用内置遗传算法功能模块对分段生产顺序进行优化处理,以达到缩短最大流程时间的目的,对分段车间的生产排程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船台起吊能力与船体分段划分、分段重量与尺度、预舾装率、船台周期等相关因素的关系,并针对某船厂的实际生产状况和发展目标,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船台起吊能力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同时对臂架式起重机和门式起重机的工作特性进行了分析对比,对某船厂船台上起重机类型的选配方案做了优化,并对投资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为新建船厂和老厂技术改造中确定船台的起吊能力提供了一种优化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日本船厂针对船体分段和构件的几何精度,提出船体精度控制的新概念,以提高建造精度来实现船体建造的机械化自动化的进况。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数值模拟技术获得帆形船体板纵向收缩成形的工艺参数与变形关系的数据,用统计回归方法进行了变形预测的建模和预报,对实际的船体板进行工艺参数计算并且和船厂相应的软件系统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的回归模型生成的总体加热信息与船厂的计算结果的误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本文回归模型提供的工艺参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王冲  彭江 《船舶工程》2024,(3):117-123
针对国内某典型船厂存在的智能化程度低、作业方案可控性差和库存成本高等问题,以减少船体分段的库存时间、满足分段的开工时间限制和保证胎位负荷均衡为目标建立数学模型,并引入遗传算法解决此类NP-Hard问题。在算法运行过程中采用混沌映射、精英保留策略和自适应交叉变异算子增强算法的全局寻优性和收敛性。对某船厂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算法所得结果比船厂排产计划库存时间更少,资源利用率更高,该算法有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船体结构件反变形的研究,实现在生产设计阶段进行精度设计,确立船体结构件反变形的实施范围及标准,减少现场施工的精度误差,减少焊接变形造成的分段结构非正常修割,缩短分段制作、总组及搭载周期。制定船体结构件反变形加放方案及标准,达到提升装配效率的同时提高分段精度报验一次合格率,体现降本增效的理念,也为后续系列船的快速建造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六机部船体建造工艺情报交流网,于一九八○年六月十六日至十九日在南京召开了船体建造流水线现场交流会。有三十一个单位,五十七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主要就船体平面分段流水线和T型构件装焊生产线进行了交流。六机部造船工艺研究所、金陵船厂、大连造船厂、第九设计研  相似文献   

18.
魏东  郭晓亮  陈鑫 《机电设备》2024,(1):7-9+46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船厂可能会为了赶工期,将未经工厂试验(FAT)的设备或者因其他原因未做FAT的设备,随分段安装到船体上。这样可以减少船厂人员和设备的等待时间,保证所有分段按时搭载。但这种做法,极易造成船舶调试时间增加;设备出现本质问题后,整改困难;由于设备严重故障以至调试失败导致船舶试航工作失败等。通过实例对未经FAT即安装上船调试的风险进行分析,以期为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船体结构的总变形由船体零件、部件以及分段结构的装配变形和焊接变形两部分组成。船体结构的装配误差和变形包括零件加工误差、吊运变形、运送变形、堆放变形以及装配精度等,所以控制船体结构的装配变形,实际上是从零件加工工序开始,直至装配的全过程对变形的全面控制。根据船体建造精度标准的要求,用“一步一矫”的办法,消除船体结构  相似文献   

20.
分段吊装是船体建造的重要环节,吊装过程中的变形将影响后续船体合龙精度,从而制约船坞或船台的分段合龙速度,延长了建造周期。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分析25 000 DWT化学品船典型横舱壁分段在吊装过程中变形量,优化分段吊装设计方案。通过实际分段吊装对比分析,验证优化的正确性以及改进效果,以达到吊装设计最优化,满足吊装方案的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