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某钻井船冰区海底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吉  于再红 《船舶》2018,29(1):58-62
随着极地资源不断被勘探发现,极地概念愈发火热。然而,极地水域气候恶劣,故在船舶设计中需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于船体相关系统的影响。海底门在船体中虽仅占很小一部分,却是全船的海水源头,为船舶提供冷却、消防、冲洗等海水,保障船舶正常运行。鉴于其重要性,ABS、CCS、DNV船级社以及IACS极地规范均对冰区航行海底门的设计建造提出了具体要求。文中以某钻井船为例,针对该船需满足ABS Ice Class C0级冰区加强的要求,同时结合后期极地开发的需求,对该船冰区海底门的设计和特点进行详述。  相似文献   

2.
冰区航行船舶规范标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运秀 《中国船检》2010,(9):38-40,114
随着全球变暖步伐的加快,北极冰层逐渐减少,北极通航成为国际海事界的热点之一,冰区航行船舶引起了人们的更多关注。为此,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02年12月颁布了通函《在北极冰覆盖水域内船舶航行指南》,2009年12月通过了决议《在极地水域内船舶航行指南》,与此同时,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于2006年颁布了统一要求《极地船级要求》。这样,上述规定就成为极地航行船舶的强制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曹晶  王刚 《船舶》2023,(1):61-71
通过梳理极地船舶国际公约、规范技术现状,分析中国船级社建立的极地航行船舶规范特点,并结合我国极地战略及发展需求,总结未来极地船舶规范的技术发展趋势。针对极地船舶破冰技术、防寒技术和航行及保障技术等重要关键技术问题,从船舶结构冰载荷技术、冰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强度计算、冰载荷激励下螺旋桨和轴系强度、极地船舶防寒设计与低温试验验证、极地操作能力评估和冰区操作船体监测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发展建议,为未来我国极地船舶规范体系的自主构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研究航行于北极东北航道的船舶应用的规则和规范,对《国际极地水域操作船舶规则》《北方海航路水域航行规则》《极地船级要求》和《极地水域营运船舶指南》等规则和规范进行概念性阐述。该研究对北极东北航道船舶的设计、建造、检验和运营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清晰理解北极东北航道船舶适用的规则和规范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史婧力 《中国船检》2012,(10):72-73
极地规则已历时多年.早在上世纪30年代.芬兰一瑞典政府就颁布了《芬兰一瑞典冰级规则》:2002年12月国际海事组织(IMO)颁布了《在北极冰覆盖水域内船舶航行指南》.2009年12月通过了《在极地水域内船舶航行指南》:  相似文献   

6.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两极冰融现象日益加剧.北极冰层的大面积融化促进了北极航线的开发,南极的冰雪美景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乘船观光.本文针对极地航行的特殊性和挑战性,从极地安全航行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现行的极地水域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国际公约、IMO和IACS等国际性组织出台的一系列规则和要求,并分析了IMO强制性《极地水域船舶作业国际规则》对船舶及海上人命安全和极地海洋环境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根据《极地水域船舶航行安全规则》第4章分舱与稳性,对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2万t级极地多用途船进行极地破舱稳性的计算,探讨IMO RES.A.1024(26)决议及该极地规则对极地航行船破舱稳性计算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该极地规则将影响船舶的总体布置和装载工况。  相似文献   

8.
随着通过北极航道的商船逐年增加,在寒冷地区运营船舶的航行安全也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DNV GL船级社的防寒船级符号对经过北极航道商船的设计进行了规范,以确保从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船舶在寒冷地区的航行安全。文章以2 500 TEU集装箱船为例,详细阐述了DNV GL船级社关于防寒船级符号的要求及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极地自破冰科学考察船防寒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振华  杨宇超  卫涛  刘东 《船舶》2017,28(5):1-8
针对当前我国在极地船舶防寒设计技术方面较为薄弱的现状,通过梳理相关规范对于防寒设计的要求,明确船舶在低气温区域航行时,遭受积雪和冰冻等影响后可能存在的风险,理清船舶防寒设计需要考虑的各类对象,研究分析各类防寒措施的分类及其应用范围,并且明确了涉及推进操作以及人员与船舶安全等方面的设计对象和常规工作相关的设计对象之间应用防寒措施的区别;基于上述研究形成了极地自破冰科学考察船相对完整的防寒设计方案,为我国后续新造极地破冰船的设计与建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际动态     
《珠江水运》2014,(23):42-42
国际海事组织颁布极地航行准则 近日,国际海事组织举行海事安全委员会第94届会议,通过了强制性的《极地水域船舶航行国际准则》,并将于2017年1月1日生效。准则强调了船舶在两极地区航行面临的危险性因素,包括冰、地理位置偏远及严酷而迅速变化的天气条件等,在相关船舶的设计、建造、设备、肮行、培训、搜救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出台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目前,在两极航行的船舶大都遵守国际海事组织通过的所有相关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1.
<正>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地水域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船只和人类活动。由于该地区偏远的地理位置以及极端的气候条件,使在该水域航行的船舶面临诸多危险。极地航行船舶的设计、导航、地域意识、搜索和救援能力等均成为安全航行的考验。包括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公  相似文献   

12.
针对芬兰—瑞典冰级规则对冰区加强船舶最小功率的要求,通过实船案例对1A冰区加强船舶进行计算,从规范计算公式分析影响船舶最小功率的关键因素,对不同船型和不同冰区加强等级船舶的最小功率进行计算比较,得出规范要求的最小功率计算适用性和特点总结。同时结合即将正式生效的极地规则,对PC6和PC7等级的极地航行船舶的最小功率计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于极地这方净土,可能再多的考虑都无法表达出航运业对其环保的珍视与船舶安全的关切。而之所以此次《极地规则》实施颇受关注,也许正弥补了业界对于极地"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初心。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未来越来越多的船舶将在极地水域航行。为了保护极地海洋环境以及在极地航行船舶及船上船员和旅客安全,在北冰洋和南极洲水域航行船舶须遵守的强制性规则——《极地规则》已于2017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这一极地水域航行安全和环境保护"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两极冰融现象日益加剧。北极冰层的大面积融化促进了北极航线的开发:南极的冰雪美景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乘船观光。然而,极地的恶劣气候和脆弱环境给极地水域近乎空白的船舶航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极地具有气候环境极端恶劣、海气交换强烈、湿度很大等特点,在此航行(或冰区航行)的船舶和海洋平台结构表面极易形成覆冰,它不仅影响设备操作,更直接威胁到船舶和海洋平台的安全。对国内外极地航行船舶及海洋平台防冰和除冰技术的现状进行综述。首先,介绍覆冰对极地航行船舶及海洋平台不同部位的影响和危害程度。然后,归纳和分析国内外现有防冰和除冰方法与技术,包括电加热、红外线、超声导波等主动除冰方法,以及超疏水涂层、牺牲性涂层、水润滑涂层以及低交联度界面滑移涂层等被动除冰方法。最后,总结现有防冰和除冰技术在极地航行船舶及海洋平台上的适用性及优缺点,为极地航行船舶及海洋平台的防除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PC6冰级的阿芙拉油船线型,总结归纳极地水域航行船舶规则中对PC型极地航行破冰船舶的要求,探究破冰线型的基本特点。在常规Aframax油船线型的基础上,设计两型不同形式的满足PC6要求的线型,按照规范计算包括原线型在内的三型线型的有效冰载荷,计算各线型在开敞水域设计航速下的快速性,对比计算结果,综合分析,确定满足要求的PC冰级Aframax油船线型。  相似文献   

17.
钟晨康 《中国船检》2014,(12):39-40
《极地规则》将2017年月1日生效,其适用于所有极地水域操作的客船和500总吨及以上的极地船,现有极地船实施极地规则留有一年宽限期。船舶只有持有极地规则要求的极地船舶证书才能进入极地水域操作。  相似文献   

18.
《航海教育研究》2014,(4):77-77
正2014年11月21日,在伦敦总部举行的国际海事组织海事安全委员会第94届会议上,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具有强制性的《极地水域船舶航行国际准则》,即极地航行规则。评论称,这标志着国际社会在保护船舶以及船员在极地水域航行安全方面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新阶段。据悉,来往极地水域的船舶安全和极地自然环境保护一直是国际海事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两极环境下航行的船舶也会面对很多特殊的危险和挑战。近年来,国际  相似文献   

19.
极地冰区船舶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极地冰区船舶发展的背景,对极地航道、资源开发等因素等进行论述,认为发展极地冰区船舶是未来船舶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研究了与极地航行船舶相关的规范、规则的发展情况,认为规范和规则对极地冰区船舶的运行安全和减少排放等要求日趋严格,各船级社对极地船舶的设计要求和验证方法逐渐统一。介绍了当今世界主要的破冰船船型及动力系统,并对极地冰区船舶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主要船级社冬季化符号的相关要求和《极地水域营运船舶国际规则》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的相关规范规则,提出了不同规范规则的主要差异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关对策。以中远船务研发的冰区双燃料平台供应船为例,阐述了冬季化船级符号在该船设计中的应用,为具有冬季化船级符号的船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