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道桥动力特性分析的等效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道桥的结构特点,提出计算地道桥基频的等效梁法.为验证等效梁法的可靠性,运用有限元法对框架式地道桥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等效梁法是可行的,简便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车-桥系统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对连续梁桥竖向有载自振频率进行了推导计算,并计算了当20辆相同参数的提速客车通过3×64 m铁路栓焊下承式连续钢桁梁桥、3×40 m铁路上承式连续钢板梁桥以及40 m 4×72 m 40 m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形梁桥时,车-桥系统的竖向有载自振频率。结果表明,当桥上满布车辆时,连续梁桥的竖向有载自振频率呈周期性变化,并且有载自振频率与无载自振频率的最大偏差随梁本身质量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一座大跨度公铁两用悬索桥方案为计算模型,建立了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自振特性的分析计算,得到了悬索桥的横向、竖向、扭转、纵向以及耦合振动的频率及振型,得出的结果必将对大跨度公铁两用悬索桥的抗震、抗风设计以及车桥动力相互作用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根据地道桥的结构特点,提出计算地道桥基频的等效梁法.为验证等效梁法的可靠性,运用有限元法对框架式地道桥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等效梁法是可行的,简便的.  相似文献   

5.
6.
研究目的:采用车-桥系统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对铁路双线连续梁桥竖向有载自振频率进行了理论推导,并计算了两列20辆相同参数的提速客车从桥梁的两端同时通过40 m+4×72 m+40 m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形梁桥时,车-桥系统的竖向有载自振频率。为进一步研究多线铁路桥梁竖向有载自振频率和振动响应等提供参考。研究结论:该桥双线满布车辆时,竖向有载自振频率的变化规律与单线简支梁桥以及该桥单线通过列车时的竖向有载自振频率的变化规律相似;该桥的竖向有载自振频率可以用相应的无载自振频率来代替,不会引起明显的误差;如果计算该桥的竖向有载自振频率,可取其平均值代替。  相似文献   

7.
车辆轮对簧下质量、车辆轮对悬挂弹簧刚度、车辆长 度、车体质量等对3×64m铁路连续钢桁梁桥竖向有载自振频 率都有影响,而列车的行车速度对桥梁竖向有载自振频率没有 影响。所得结论与简支梁桥一致。  相似文献   

8.
铁路简支梁桥竖向有载频率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车-桥系统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对不同跨度简支梁桥的竖向有载自振频率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桥梁的竖向有载自振频率在列车过桥全过程中是周期性变化的,其数值不仅与桥梁本身的刚度和质量分布有关,同时还上桥上车辆各轮对悬挂弹簧的刚度和簧下质量及其在桥上的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9.
电气化列车中车辆车体弯曲振动的初始自振频率是其主要的标准参数之一。该项参数与列车运行的平稳性有很大的关系。在车辆设计阶段,对该项参数进行计算评估可以加快设计文件的编制过程,还可以进一步缩短试验周期。本文研究了借助在设备紧固点和刚性区域配置众多的元件,以简化悬挂设备的各种模拟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用箱子模拟紧固点处带有附属零部件的刚性区域将会出现最精确的频率值。这种模拟方法可以简化和完全相称地考虑到设备的刚性。在设计车体时为了提高其刚性,本文还给出了有关合理配置设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用模态分析方法识别混凝土梁桥的自振频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杰 《铁道建筑》2004,(12):9-12
桥梁的自振频率是研究桥梁结构动力性能的基础,以往的常规测试方法准确度较低。文章通过对比试验分析,论证了采用力锤激励的模态分析方法能够得到比较精确的桥梁自振频率。  相似文献   

11.
预制管廊接头力学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理论尚不成熟,对接头受力性能的认识尚不清晰。为研究预制管廊接头的抗剪性能及影响因素,基于福建省平潭预制拼装综合管廊工程,以典型的双舱和三舱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结构为例,采用PLAXIS 3D岩土有限元程序建立预制管廊接头精细化三维数值模型,深入分析管廊接头的抗剪性能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实用的管廊接头等效模拟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不设置剪力键时接头的极限总剪力降低了11.1%,设置剪力键能够明显地改善接头的抗剪性能;接头剪切强度和剪切刚度均与预应力基本呈线性关系;采用等效界面模型可以比较合理地模拟剪力键接头的抗剪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2.
温度荷载作用下大跨度桥梁与无砟道岔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道岔、轨道板、梁体和墩台视为一个相互耦合的系统,建立了计算温度荷载作用下桥梁与无砟道岔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力学模型。根据变分原理和形成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建立了模型求解的非线性方程组。研究了大跨度桥梁上铺设无砟道岔时,钢轨与墩台温度力与位移的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无砟道岔铺设于大跨度桥梁上时,必须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无砟道岔铺设于连续梁桥上并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时,岔区内钢轨位移增大;采用连续刚构桥,有利于减小岔区内钢轨位移。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平顶山市湛河提篮式拱桥的横向稳定性,采用大型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该提篮式拱桥的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为了与平行拱肋拱桥的稳定性对比,同时建立了平行拱肋拱桥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两种桥型进行空间弹性稳定性计算与对比分析。计算结果显示:提篮式拱桥失稳形式以拱肋的面外失稳为主,拱肋无横撑区域是全桥稳定的薄弱部位;与平行拱肋拱桥相比,提篮式拱桥横向稳定性显著提高,第1阶拱肋的横向失稳模态发生了改变。计算结果用于确定湛河提篮式拱桥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铁路桥梁模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实测铁路桥梁为原型,建立了考虑土 结构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整桥模型。对几座典型桥梁进行了模态分析。指出整桥频率和有车频率是铁路桥梁的重要特征,直接影响着桥梁横向振动和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中、下承式拱桥自振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平行式、提篮式和斜靠式3种中、下承式混凝土拱桥为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程序MIDAS/Civil建立桥梁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其进行自振特性分析,比较3种不同桥型自振特性的特点,计算结果表明:中、下承式混凝土拱桥的振型主要有拱肋面外横向振动、结构整体竖向振动和扭转振动,高阶振型才出现桥面系的横向振动;3种拱桥都是首先出现拱肋的面外横向振动,低阶振型均以拱肋面外横向振动为主,拱肋的横向自振频率小于竖向自振频率;斜靠式拱桥的振型密集,横向振动基频比平行式和提篮式拱桥的横向振动基频大;3种拱桥的竖向振动都表现为桥梁结构整体竖向振动;3种拱桥的扭转振动都出现较晚.  相似文献   

16.
对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作空心板内膜并设置横隔板后的空心板桥进行整体性能分析,利用有限元程序MIDAS/Civil 建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计算模型,探讨设置横隔板后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荷载横向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内膜作装配式空心板的内膜,会使整桥的荷载横向分布变得均匀,增大空心板桥的板间联系,加强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板桥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7.
蒲山系杆拱桥吊杆张拉力的空间计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蒲山大桥为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了该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考虑拱桥吊杆在空间上的相互影响,给出了根据吊杆的张拉顺序利用逆序法计算拱桥吊杆第1次张拉时的初始张拉力,用影响矩阵法计算拱桥吊杆第2次、第3次张拉时的张拉力计算方法,得出了拱桥吊杆的初始张拉力按此结果进行吊杆张拉施工,吊杆内力整体上符合设计要求,所得结果可用于指导该拱桥吊杆的张拉施工,并可为同类桥梁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下穿铁路编组场地道桥的桥式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明市东三环路与昆东铁路编组场立交工程地道桥设计方案的选择,受结构受力、施工方法、对铁路运输的影响等方面的影响,文章通过综合比较,得出刚架桥为其最佳的桥式方案  相似文献   

19.
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桁架拱桥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三峡大桥主桥即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桁架拱桥的空间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程序建立该拱桥的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其进行了空间稳定性计算与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拱桥拱肋的横向刚度较小,可以通过优化拱肋截面尺寸与改善横撑结构形式达到提高拱肋横向刚度的目的;桥面系面外刚度略小,需要加强预制小T梁与横梁的连接,同时加大边纵梁的截面尺寸并与横梁固结,以提高桥面系的面外刚度,使桥面系形成强大的梁格体系,共同抵抗外荷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斜拉拱桥自振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湘潭市湘江四桥为例,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建立了斜拉拱桥的2种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计算该桥梁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分析主要结构参数对振动特性的影响,并与同等跨度的系杆拱桥自振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从计算数据可以看出,梁杆系模型具有足够的精度,是一种较为合理适用的分析方法。横向刚度对结构的稳定性起控制作用,该桥横撑位置和数目的变化对结构的自振特性影响较大,其数目适当增加,能有效提高结构的横向刚度,而斜拉索和索塔刚度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上述结果和结论可为该桥的设计、施工以及使用阶段的健康检测和维护提供技术参数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