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传圣 《水运管理》2009,31(4):37-39
美国是全球经济、贸易和海运强国,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危机自2008年开始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明显影响,这种影响也直接反映在美国与其贸易伙伴间海运的发展变化上。我国与美国贸易关系紧密,港口和航运业直接感受到这种变化。本文根据美国联邦政府部门提供的2008年国际贸易海运统计数据,对美国国际贸易海运发展,特别是美国与我国(文中数据仅包括大陆和港澳地区)间海运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远洋航务》2008,(2):48-48
现今的世界贸易舞台上,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中心,美国和欧洲是世界两大消费中心,这一格局意味着太平洋航线和远东至欧洲航线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装箱贸易航线。最近几年,在这两条航线上的贸易量持续增长的同时,航线的集装箱费率也经历不断的起伏。  相似文献   

3.
现今的世界贸易舞台上,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中心,美国和欧洲是世界两大消费中心,这一格局意味着太平洋航线和远东至欧洲航线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装箱贸易航线。最近几年,在这两条航线上的贸易量持续增长的同时,航线的集装箱费率也经历不断的起伏。  相似文献   

4.
虽然太平洋海事协会已与国际码头仓储工人联盟达成协议,美国西海岸港口的拥堵问题仍然难以解决,继续影响着泛太平洋航线的发展前景。随着泛太平洋航线的经济基本面不断走强,集装箱运输量(特别是东向贸易航线)本应实现强劲增长。不过,今时不同往日。虽然太平洋海事协会与国际码头仓储工人联盟于2月20日达成了临时协议,但美国西海岸港口工作效率下降,导致港口拥堵,还是给贸易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5.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航运业遭受重创,直至2013年航运业仍未走出低谷.后金融危机时代,集装箱班轮运力持续过剩,船公司间的竞合推动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朝新的方向发展,作为东西三大主干航线之一的跨太平洋航线市场也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东亚经济快速发展和太平洋东西两岸贸易规模的扩大,近年来跨太平洋航线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航线之一。但在过去的2年里,该航线经历极大的波动。2000年,该航线随着世界航运形势的好转,货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这种增长势头一直维  相似文献   

7.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远集运的前身——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开辟了中国至美西太平洋航线以来,中远集运一直将跨越太平洋的海上班轮航线作为参与全球班轮业竞争的品牌主干航线。历经多年打造与整合,跨入21世纪的中远集运太平洋航线已构建起一条跨越太平洋最直达快捷的“海上桥梁”。 众所周知,在全球贸易“大循环圈”中,美国一直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及远东与美国经济与贸易往来增长快速,无论是贸易额还是海上集装箱运量都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由此,  相似文献   

8.
郭传 《珠江水运》2014,(14):24-24
尽管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全球航运业依然阴云笼罩,但世界航运巨头丹麦马士基集团最新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中国在班轮航运连接度上大幅领先全球其他国家,这意味着中国在降低贸易成本、增强贸易竞争力上依旧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1 危机 1.1 集装箱运输市场 2008年成为全球经济的转折年。以2008年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陆续陷入衰退为标志,全球经济告别了长达20年的超级增长周期。随着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前几年持续高速增长的全球集装箱贸易坐了“过山车”。第1个重灾区是次贷危机发源地美国,自2007年第2季度开始,太平洋航线(亚洲——美国航线)的集装箱量就持续下跌;此后,欧洲步美国后尘,在2008年第3季度,亚欧西行航线箱量也出现多年未见的负增长。  相似文献   

10.
孙岩 《水运管理》1996,(6):38-40
美国西海岸港口发展前景孙岩美国西海岸港口一直是世界贸易航线中的中心地区,经过多年的经营和运作,多数港口目前都已拥有了90年代的先进港口处理设备。为了逐步适应未来航运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港方正在积极筹划,进一步投资扩建新型项目,以便接纳更多的船舶。很多人...  相似文献   

11.
龚月明 《海运情报》2005,(4):1-6,12
亚洲与北美间的贸易量是基于航线中最大的。而且,亚洲与北美间的贸易包括从日本到中国、新兴工业化经济地区(NIES)和东盟在内的广泛的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除日本以外的各国经济的发展,集装箱班轮业的营运稳步地变化。在太平洋航线,由于许多企业进入,班轮企业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进入企业的数量也有变化。例如,有的企业从该航线退出,但也有新的企业进入,实际情况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2.
2011年跨太平洋地区预测表明,该地区贸易进口量将会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同时贸易出口量也将逐渐恢复。 在2010年经济复苏时期,跨太平洋集装箱航运市场的主要贸易航线取得强劲增长,从而推动美国集装箱贸易市场在2009年经济萧条后实现11.8%的高速增长。跨太平洋贸易(包括印度次大陆)去年增长了12.2%,其中进口量增长了16.5%达1180万标准箱。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两岸迟迟不能实现海上直航的原因。贸易是两岸直航的主要动力;只有当两岸贸易发展到较高程度时,航运业者才会赞成两岸实现直航。此外,有一种实现海上直航的特殊情况存在:两岸贸易的受损集团力量较强却赞成直航,即使两岸贸易发展较弱,也可能实现海上两岸直航。  相似文献   

14.
亚洲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冲击,同时也给航运业造成了直接影响,特别影响了太平洋两岸的航运业。本文以一组数据说明了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5.
亚洲区域内航线从运量上说为仅次于太平洋航线的第二大航线。随着加工制造业日益转移到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而亚洲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人们消费潜力的增长,区域内进出口集装箱流量在不断增长。本文所述的亚洲区域内贸易北至俄罗斯东北部,南至印度尼西亚,西至缅甸,包括了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及台港澳地区以及东盟十国。对亚洲区域内航线进行分析难度很大,因为首先该航线其实是由许多不同的单个航线所组成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和南美贸易航线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几乎没有受到经济下滑的冲击。过去10年,美国和南美之间』的贸易已经增长了82%,  相似文献   

17.
易峰 《珠江水运》2014,(2):34-34
“北极热”现已成为航运业的热门话题,因为航运公司正寻求新的贸易航线,能源公司也在探索未发现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8.
林建 《集装箱化》2003,(4):27-29
1集装箱船舶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贸易量不断增长,世界航运的集团化、规模化带动集装箱船队飞跃发展,全球集装箱船舶已经历6次重大的发展阶段。上世纪60年代的集装箱船主要横穿太平洋、大西洋航线,17 000-20 000总吨,载箱量700-1 000TEU(标准箱)。70年代发展为40 000-50 000总吨,载箱量达1 800-2 000TEU,航速27节。1973年全球石油危机,全球航运业的船队向  相似文献   

19.
玉佳 《集装箱化》1994,(5):22-24,38
20年来日本在世界贸易中所有地位.一直仅次于美国和德国而居第3位。其贸易结构向来以输入原材料、输出成品的加工型贸易为主。在日本经济发展“脱亚入欧”的战略引导下,过去一段时间.日本贸易发展曾呈现一定增长。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经济区域化、国际贸易集团化取得了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20.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和贸易流向都在不断的变化,航运业服务于经济贸易,阂此,经济领域的变化也一定会对航运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