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进入90年代中期,国际集装箱运输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三大主航线(欧美、欧亚和美亚航线)及全球航线被为数不多的大型船公司所垄断,两极分化初步形成。船公司之间、船公司与货主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显著变化。班轮公会的作用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2.
钟秋 《海运情报》2005,(4):9-12
从大型船公司到中小船公司激烈竞争的亚洲区域内航线已恢复了活跃。2004年,有的船公司受运力不足的影响不得不停止了运输,但更多的是精心安排有限的运力,或与其他船公司协调,集中智慧加强既有航线和开设新航线。东亚12个国家和地区的集装箱货流量,按主要船公司的运量水平计,一年已接近900万TEU。越来越明显,中国已是亚洲区域内市场的主角。  相似文献   

3.
连接亚洲与美欧的基干航线,在并购导致业界重组和新造集装箱船竣工的情况下,相继新设和调整航线。在北美航线,由于东岸直达航线的需求增长,除了主流的经由巴拿马运河航线,已出现开拓经由苏伊士运河航线的动向。在欧洲、地中海航线,主要船公司的新造8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陆续投入营运,船舶大型化取得了新的进展。货流活跃的地中海航线,各船公司正在迅速扩充以黑海、亚得里亚海等东部地区为主的航线。在基干航线不挂靠的港口构建支线网的船公司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4.
在许多船公司的眼里,中日航线既不是跨洋干线,也算不上班轮业的“生命线”。但谁都知晓,其竞争的“残酷”与白热化却一点也不逊色于亚欧航线或亚美航线。2002年,曹致俊走马上任中日国际轮渡公司总经理,时值全球航运市场低谷,中日航线市场运力过剩引发市场逆转,从杀价竞争、经营亏损到外资班轮公司纷纷退出,航线市场全面下滑的危机已经毕现。考验和挑战摆到了甫任不久的曹致俊面前:作为仅有一艘船的单船公司,虽然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辟了第一条中日客货班轮航线,但历经十数年的起落回合,中日航线市场已从昔日营运的4~5家船公司增加到14~15家。与其它船公司相比,中日国际轮渡在实力规模上已处弱势,在“兵刃相见”、全然白热化的竞争中,一些船公司开出了与新鉴真轮同日开航、同一挂港、同日抵港的“三同”班轮,由此向中日国际轮渡公司公开叫板。  相似文献   

5.
胡树威 《海运情报》2005,(11):29-29
随着经营成本的不断攀升,如何提高船队营运效率这一问题日益受到船公司的高度重视。传统的“端对端”(end-to—end)的航线模式至今仍被船公司广泛采用,但它并不总是具有最佳成本效益。而通过对不同航线进行组合,往往能达到节约运力、减轻货流不平衡状况的效果,进而提高航线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6.
龚月明 《海运情报》2005,(11):18-19
日本,泰国航线的货流量很大,预计今后还将增长。今年以来有新的船公司陆续进入该航线,尤其是中国船公司和中国台湾船公司。  相似文献   

7.
尧乐 《海运情报》2006,(1):30-30
连接亚洲与南美的班轮航线,随着中国与巴西的关系更加密切而带来的两地之间的贸易扩大,2005年1月以后开设的航线和新参与的船公司陆续增加。  相似文献   

8.
钟秋 《海运情报》2006,(9):16-16
在日本/印度尼西亚航线营运的船公司一致认为,从去年10~11月前后起该航线的情况已大大恶化。印度尼西亚拥有东南亚最多的人口以及丰富的石油等天然资源。作为市场,这里有美好的未来,但经济发展的浪潮并不会轻易地席卷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航线的状况与1997年金融危机时一样,船公司继续处于严峻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水运工程》2007,(8):5-5
日前,江苏连云港港增开至香港集装箱班轮航线,投入两艘分别为950和1100箱位的集装箱船。这是继阳明、万海、泛阳、兴亚等船公司开通连云港港至香港航线后,又一家船公司——烟台海运经营该航线,使连云港港每周到香港的航班达到4班。  相似文献   

10.
华晨 《海运情报》2006,(8):10-10,12
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的主要集装箱船公司在日本/亚洲区域内航线开展各种各样的运输。该区域内的货流以中国内地发运的货物居多,日本的货物以中转为主,但区域内航线最大的经营者万海航运充实了日本到发的直达航班。其他船公司运用设在日本的中转基地提供十分便利的运输,主要经营中日航线的中国内地船公司已开始大力开拓亚洲市场。  相似文献   

11.
信息速递     
五大船公司合并亚洲-南美航线 12月下旬起,汉堡南美及马士基将把联营的一条亚洲-南美航线与达飞、南美轮船和中国海运联营的另一条航线合并。为应对需求疲软和运力过剩,船公司最近展开了积极的合作措施。此次,双方将在亚洲、南非和南美东海岸航线上展开合作。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期间,  相似文献   

12.
趋向成熟、稳定的中日航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中国/日本航线的集装箱货流双向合计比上年增长10.1%,达到约287万TEU,突破300万TEU已近在眼前。中日航线集装箱货流第一次突破200万TEU是在2003年,从那时起仅3年运输规模就扩大了5成。1998年以来,中日间的集装箱货流连续7年以两位数增长。对于日本,中国已牢固地确立了进出口都超过美国的贸易伙伴国的地位。然而,中日间的经济关系已经成熟,一直扩大的贸易已出现增速减慢的征兆。虽说去年仍是两位数增长,但双向货流的增长已明显放慢。在这种情况下,在中日航线营运的船公司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变化。与中日航线的持续兴旺相反,日本方面认为航线环境已极为严峻,主要是中国地方船公司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往日本的运价为适应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往中国的运价因货流不平衡经常处于低位。由于日本大型厂家进人中国,日本船公司从数年前起就正式开展该航线的运输,但经营非常艰苦。然而,部分中国船公司已从中日航线撤退,日本主要船公司也已减少中日航线的运输,这是从未有过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信息速递     
五大船公司合并亚洲-南美航线 12月下旬起,汉堡南美及马士基将把联营的一条亚洲-南美航线与达飞、南美轮船和中国海运联营的另一条航线合并。为应对需求疲软和运力过剩,船公司最近展开了积极的合作措施。此次,双方将在亚洲、南非和南美东海岸航线上展开合作。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期间,  相似文献   

14.
刘子佳 《集装箱化》2013,24(2):41-41
新年伊始、我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总体行情小幅反弹。在春节长假前出货高峰的推动下,运输需求呈现较为平稳的上升趋势,各航线陆续实施2013年首轮提价计划,运价水平有所恢复;但在新船交付的巨大压力下,市场总体供需关系依旧堪忧,多数船公司对后市持谨慎态度,部分航线运价上涨后出现回落势头。  相似文献   

15.
龚月明 《海运情报》2002,(11):14-16
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亚航线的货流下降,当时不少船公司为求生存而投入印度、巴基斯坦航线。现在,航运公会(或运价协定)船公司的承运比例已下降到50%以下,呈现出群雄割据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张敏 《海运情报》2005,(4):13-14
近年来中韩航线的集装箱运量增长很快,但是船公司的盈利情况却不尽如人意。许多中国船公司为争夺市场份额投入老旧船舶以低运价吸引货源,导致中韩航线的集装箱运价持续低迷。  相似文献   

17.
戴唯 《集装箱化》1994,(12):25-27
亚洲/欧洲航线的贸易运输不像另外两条东西向主要集装箱航线——太平洋航线和大西洋航线的贸野运输那样,并无官方统计数据可循。《国际集装箱化》杂志根据航运公会所记载的1991年11~1993年12月会员公司和独立船公司在亚洲/北欧、西地中海航线的某些市场的每月运量作出分析,把目前仍未公布的贸易运输量透露出来。  相似文献   

18.
韩进海运集团的德国船公司胜利航运,为适应中国到发货物的旺盛需求,从11月中旬起在亚洲/地中海航线开展新的集装箱运输。所利用的为韩进海运、川崎汽船、阳明海运共同配船的船舶,这三家船公司将自11月18日起投入7艘4000TEU船新设亚洲/地中海航线,挂港顺序为上海、宁波、香港、新加坡、塞得港、那不勒斯、拉斯佩齐亚、巴塞罗那、巴生港、香港、高雄、上海。  相似文献   

19.
主要船公司的中日航线集装箱运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秋 《海运情报》2005,(2):9-10,8
中日航线的货流持续扩大,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中国船公司。由于大大小小的中国船公司的激烈竞争,迄今该航线的运价不够稳定。从2003年起日本船公司再次进入,新的竞争者在航线上出现,快速交货服务(HDS)有所扩充,各船公司都在建立稳定的运输体制。  相似文献   

20.
闵光 《海运情报》2005,(10):19-19
在连接亚洲与欧洲、地中海航线,为适应夏天旺季需求,今年4月以后船公司相继新设和调整航线,以增加运力和调整挂靠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