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徐剑华 《集装箱化》1999,(6):4-5,35
要研究国际中转集装箱货流,首先要明确“国际中转”的概念。有不少论认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必要条件是位于三大国际主干贸易走廊的主要航线上,其国际中转集装箱的比重至少在50%以上。事实上,所有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吞吐量都有一定比重的国际中转吞吐量。但是,不能以国际中转箱比重的高低,作为评判一个港口城市是否已经是或是否能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航线     
《中国船检》2005,(8):57-57
宁波港新辟环球航线;中海集运新增环球航线;盐田港新增8条国际航线;韩国海运新航线首航广州。  相似文献   

3.
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茁  田浩 《中国水运》2004,(11):16-17
当代国际航运中心是以国际贸易港为标志,具备航线稠密的集装箱枢纽港、深水航道、集疏运网络等硬件设施和为航运业服务的金融、贸易、信息等软件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一、建设东北亚国际枢纽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要目标在1996年中央将建成东北亚国际枢纽港作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要的战略目标时,上海市委明确将深水港作为建成东北亚国际枢纽港的关键予以全力推进。12年来,上海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尤其在洋山深水港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陈德明 《集装箱化》2001,(11):24-26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实现党的十四大"一个龙头、三个中心"伟大战略决策的客观需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随着国际航运市场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国际枢纽港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上海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同样面临新的国际竞争环境,而研究、分析上海枢纽港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显然对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与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洋山港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柯严 《水运管理》1999,(8):2-5,40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这既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政治斗争和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意义重大。集装箱运输已成为当代国际海运业的主流,集装箱运输出现了船舶大型化等一系列新趋势,因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是要建设具有15米水深的集装箱枢纽港。鉴于上海不具有满足上述要求的深水岸线资源,选择离上海最近且具15米水深岸线的港址就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一项紧迫任务,邻近上海的浙江嵊泗县洋山港具备上述条件。经多方案的比选论证,确定洋山港为上海建设集装箱深水枢纽港的合理…  相似文献   

7.
《集装箱化》2007,18(1):1-2
深水良港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必备实力。许培星局长指出,洋山深水港区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上海港缺少深水岸线和深水泊位、集装箱吞吐能力严重不足的瓶颈制约,适应了国际航运船舶大型化、经营集约化的趋势。洋山港二期工程竣工使用,上海港的吞吐规模和运作层次显著提升,港口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和参与国际航运的竞争力将极大增强;目前包括世界前20大航运公司在内的许多企业在上海港开通航线,2006年新增国际航线30条,航班密度达到每月2173班次,其中国际航班978条,航线覆盖范围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是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面最广的港口。航运要素进一步集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世界前3位,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1,港口集散功能达到世界水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硬件设施水平已迈上新台阶,日益增强的港口综合竞争力和服务功能的国际化将进一步巩固上海港吞吐量世界第1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水运文献信息》2006,(1):15-16
地处环球主干航线交汇点和我国江海交汇点的上海,其地理位置被世界港航界喻为“罕见的优越”。曾经,因为没有深水港,上海长期陷于箱源充足却做不了全球航线网“母港”——枢纽港的尴尬。如今,随着洋山深水港开港在即,上海成为国际航运枢纽港的硬件“瓶颈”将被克服,上海将就此结束没有深水泊位的历史。那么洋山港和世界其他港口相比到底有那些特点?我们不妨来作一番比较。  相似文献   

9.
吴佳贵 《集装箱化》1997,(11):34-34
台湾长荣集团(Evergreen)是世界航运业中最成功的公司之一。这不仅是因为长荣在过去20年中迅速跻身于国际集装箱航运巨头之列.而且从它在环球航线(RTW)获得成功的方式上也可看出。当长荣在30年代中期涉足环球航线时,环球航线的前景井不看好。同时,长荣还面临着已辟环球航线的美国班轮公司(USL)的强有力的竞争。当时,经营环球航线的美国班轮公司已有一定的经验,而长荣公司刚是从零开始的。然而竞争的结果却是长荣的成功与美国班轮公司的倒闭。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10.
<正> 25年走近世界第三大港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条件,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而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又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一个中心环节。如何适应航运业正在发生的大变革,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早日建成国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运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截止1995年,我国民用船舶已达36万艘,5000多万载重吨,从事国际航运的船公司有290家,沿海运输的船公司有1300家,内河运输的船公司有5100家,我国航运业在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和促进对外贸易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航运市场的开放,有不少地方和企业都投资或借资购船兴办船公司,使我国航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其中,众多新崛起的航运企业首先就面临着航线决策的现实问题:经营国际航线(本文主要指国际近洋航线)还是国内航线?为此,我们就应对这两种航线的经营管理作一个系统的了解和仔细的比较,从经营成本、管理方式到两种航线的比较和联系,以便更确切地了解各自的特点,从而选择更适合自己公司的航线,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谢奇 《广东造船》2012,(4):20-23
什么是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运中心是指拥有航线稠密的集装箱枢纽港、深水航道、集疏浚网络等硬件设施,并拥有为航运业服务的金融、贸易、信息等软件功能的港口城市。金融发达的航运市场、丰沛的物流、众多的航线航班于一体、一般以国际贸易、金融、经济中心为依托的国际航运枢纽。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作为迄今为止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史上的最高形态,"低碳智网型"国际航运中心(LISC)既是对航运中转模式、加工增值模式和资源配置模式继承与发展,又在其首要功能及相关环节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傅其 《集装箱化》1998,(1):29-30
近几年来,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标的确立,国外各船公司纷纷在上海港开设和增加了至北美、欧洲、地中海等集装箱国际干线班轮,加上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使得上海港口的集装箱装卸运输业务日益繁荣,发挥了枢纽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集装箱运输     
《海运情报》2005,(9):36-38
中海集运开设环球航线,中远集运开展亚得里亚海支线运输,新海丰集运重新开设连云港/关西航线,烟台国际海运开设华南/九州航线,日本邮船集卡班车8月扩大到重庆。  相似文献   

15.
捷明 《集装箱化》2003,(6):4-5,30
最近上海市港口管理局正式挂牌。这一机构的成立是继洋山深水港开工之后,标志上海加快迈向国际航运中心战略目标的又一个实质性的重大举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国际航运业正向综合物流时代,即以港口为枢纽,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运输网络的时代挺进。在新的国际航运市场竞争环境中,上海能否按期实现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目标,关键是加快上海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建设,而实现上海国际枢纽港地位的核心就是有  相似文献   

16.
“环球化”经营是目前集装箱航运界谈论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人们认为,要成为航运界的巨头,就必须介入世界上所有的集装箱主干航线,包括贯大西洋航线、贯太平洋航线与欧洲/远东航线。  相似文献   

17.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金融服务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倩 《中国水运》2005,(8):20-21
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应包括以下内容:适应大型化船舶的深水航道和深水港;一流的航运交易市场;东亚最大的物流中心和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港制度;服务完善的国际航运环境,包括政策法律环境,船舶服务环境,金融服务环境,航运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8.
大连港欲圆东北亚国际枢纽港之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超  李卫国 《中国水运》2004,(10):41-42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对大连港的振兴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大连港应抓住机遇,加快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建设东北亚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相似文献   

19.
《集装箱化》1995,(8):1-4
自1978年上海口岸开通第一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发展集装箱运输基础设施,目前已形成相当的规模,上海港已成为能连接国内国外两大辐射扇面的我国最大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目前,上海口岸经营海上国际集装箱业务的专业码头有9个泊位,  相似文献   

20.
纪中兴 《集装箱化》2004,(7):17-18,24
20世纪90年代,伴随国际贸易数额的迅速增长,国际集装箱运量大幅上升,为了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多式联运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载箱量5000TEU~9000TEU的第五代、第六代大型集装箱船舶先后相继问世,并陆续投入商业运营。随之而来的环球运输航线和钟摆运输航线的开辟,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