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通过对某寒冷气温下施工的斜拉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进行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承台水化热温度,对比分析低温冷却水和长冷却管管长对承台水化热温度发展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冷却管的管径和布置形式以及混凝土养护方式等因素,采用低温冷却水和长冷却管管长方案,能有效避免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产生裂缝,可为同类大体积混凝土在寒冷气温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整体浇筑能提高承台的整体性,但水泥的水化热反应较分层浇筑时剧烈,产生温度裂缝的概率高。文中采用有限元结构计算程序,用水化热分析模块模拟计算承台整体浇筑的过程,提出了控制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降低混凝土降温速率、优化边界约束等温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水化热问题,阐述了施工过程中温度监控的必要性,介绍了温控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措施.以康家河大桥承台水化热监控为例,对监控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4.
《公路》2017,(7)
现阶段大体积混凝土、高强混凝土以及耐久性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水化热引起的温度裂缝问题也越来越被设计人员所关注。水化热引起的温度裂缝经常发生在结构施工初期,宽度较大且具有贯通性,对结构的耐久性和透水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整个设计、施工以及监理阶段需要对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进行详细验算。依托某特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水化热过程,对温度、应力提出控制措施,指导实际施工。在施工时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并进行温度数据的采集以验证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特大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水化热的控制是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对工程质量有比较大的影响。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对特大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温度控制措施,有效降低了承台内外部的温度差异,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相似文献   

6.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航道桥斜拉桥承台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斜拉桥承台一般均为大体积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的作用,承台内外温差过大,易使混凝土出现早期温度裂缝。杭州湾跨海大桥主跨承台混凝土浇筑分层均较厚,为3~4.5 m,在承台施工中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温控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温度裂缝,确保了承台混凝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哇加滩黄河特大桥主桥为(104+116+560+116+104)m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承台长42m、宽25.5m、高6m,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桥址区气温垂直分布,日夜温差较大。为避免该桥承台表面出现大面积的温度裂缝,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进行温度控制。针对桥址气候特点、承台的特殊位置等因素,从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等方面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和水化热总量;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承台1/4模型,根据计算结果合理布置冷却水管、制定保温方案等;通过在混凝土内布设温度传感器,对施工过程进行温度监控,并根据温度数据及时调整保温和水化热排出措施、调整混凝土内外温差。采取以上措施,承台施工完成时,未发现大面积的温度裂缝,且混凝土的温度峰值和内外温差均在规范允许值之内。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5,(9)
随着桥梁施工建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建造特大型桥梁所涉及的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施工也越来越多,如不采取措施控制水化热,混凝土内部温度将急剧升高,势必会产生温度裂缝,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因此,需要通过采取分层浇筑、优化配合比设计、模拟承台混凝土水化热计算、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和冷却水循环等针对性措施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有效控制,使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在允许范围内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某特大桥(斜拉桥)主塔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施工的实际情况,从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方面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以为同类型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施工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重庆某大桥主墩承台为对象,采用C40低温升低收缩磷渣大体积混凝土,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其温度应力监测数值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有限元软件,仿真计算低温升低收缩磷渣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可对混凝土水化热实际情况进行较好的模拟及预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大桥4#承台水化热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冷却管采取降温措施,发现在承台内部,最高温为71.25℃,最大的内外温差为18.15℃,水化热得到控制,说明采用冷却管降温可行。通过检测拆模后大桥承台的外观,发现无温度裂缝产生,说明采取合理措施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升,能有效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梁振西  王解军 《中外公路》2006,26(3):226-229
现场测试了刚构桥两个不同厚度的承台施工过程中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并计算了冷却水对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最高温度的贡献。理论计算与实测结果对比表明,对于厚度较大的承台,冷却水对降低混凝土最高温度的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研究混凝土水化热作用对主塔早期开裂的影响。首先,通过求解热传导方程推导出水化热作用下主塔的温度分布公式;其次,通过分析混凝土早期弹性模量、徐变影响,导出计入时变效应的塔壁表面温度应力计算公式。分析认为,水化热作用下塔壁可能发生开裂,常系数m、表面放热系数、塔壁厚度是影响温度应力的主要因素。对重庆忠县长江大桥主塔节段的水化热温升和应力变化进行跟踪监测,证明上述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提出预防主塔早期开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后期易因水化热的温升产生裂缝,而老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又对裂缝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现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一混凝土桥墩的裂缝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老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会加剧裂缝的产生并改变裂缝的形成位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重力式锚碇是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水化热应予以严格控制,避免产生温度裂缝.以郭家沱大桥锚碇为例,在施工前进行水化热分析,制定相应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经现场监测,各项指标均满足标准限值,未出现混凝土温度裂缝,证明温控措施有效,确保了锚碇质量.  相似文献   

14.
彭再勇 《隧道建设》2016,36(9):1139-1146
红谷双向6车道沉管隧道管节具有横断面尺寸大且结构形式复杂、一次浇筑混凝土体量大、内外温差及温度应力大和防渗抗裂性能要求高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首先通过水化放热性能试验和小圆环开裂试验优选了胶凝材料体系,进而通过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抗渗性能试验确定了低热低收缩的混凝土配合比,然后开展现浇试块和管段的温度测试,分析大体积混凝土内温度变化规律和冷却水管的降温作用,并结合温控测试与信息化施工技术指导了后续管段预制中冷却水管的布置及相关温控防裂措施的动态部署。最后结合试验分析结果与现场施工环境,形成了管节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分段分次分节浇筑和快插慢拔捣固工艺、循环冷却水管通水时间和管节拆模时间控制、管节各部位针对性养护措施等贯穿管节预制全过程的防裂技术,确保了沉管管节大体积混凝土的防裂抗渗性能。  相似文献   

15.
高强混凝土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应用时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在混凝土中心位置形成一个高温带导致内外温差较大,从而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因此研究在施工期的水化热温度场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鄱阳湖大桥为工程背景,现场测试了П型主梁浇筑过程中的大量温度数据,通过分析得到了П型梁顶板混凝土对外界气温敏感,水化热对其影响较小;梁肋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期由于水泥水化作用,不仅会在结构内部产生较高的温度,而且容易使混凝土表面与中心产生较大的温差,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因此,施工时应采取相应的温控措施,减小混凝土的水化热。  相似文献   

16.
结合张花高速公路三角岩大桥1 830 m3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施工,研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温度裂纹形成内因,总结混凝土水化热的影响因素和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措施,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施工,通过现场数据采集和检测证明此温控措施的合理性,达到大体积混凝土外美内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分析与施工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援孟加拉国中孟友谊六桥主桥承台设计与施工,利用Midas/Civil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进行仿真分析,掌握水化热变化规律及其应力影响,据此指导现场施工控制。结果表明:仿真分析很好地反映了水化热变化规律及其应力影响,混凝土质量优良,没有出现温度裂缝,可供类似大体积混凝土设计与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斜拉桥下塔柱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聚集的水化热高且混凝土散热困难,因此温度裂缝控制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该文结合工程实例,依据温控标准,提出温度控制措施,通过Midas软件模拟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场,分析混凝土浇筑、水管冷却及边界条件等因素对其温控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温度监测方法以检验温控标准和措施效果。其数值分析与现场监测结果达到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多年冻土地区桩基施工中水泥水化热对桩周温度场的热扰动问题.进行考虑相变的三维非稳态热分析,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得出随时间变化桩周温度场变化规律及不同深度处随时间变化沿径向桩基温度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水化热对桩周围土体的热扰动大而且时间长,应采取措施减小混凝土水化热,从而达到减小冻土区桩基热扰动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何晓鸣  赵群威 《世界桥梁》2006,(2):59-60,66
通过对大体积超缓凝混凝土施工试验,给出了“超量取代法”和“双掺水泥”高标号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其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减水降热、延时初凝和增强防裂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