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大型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具有传感器数量巨大、种类繁多、通信方式多样、组网形式灵活等特点,数据的多源性和异构性十分突出,给数据集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该文针对桥梁健康监测的应用需求,设计一套多源异构数据集成方案,不仅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结构化存储,还提出“结构化通信”的概念,实现结构化的通信配置、统一的通信控制和灵活的数据处理,使数据采集系统的通信配置管理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代码的简洁性和可维护性,进一步提高大型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软件平台的集成化水平。该文提出的方案在九江长江公路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系统界面简单易用、运行稳定可靠,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九胜  周成  柳立  邓小惠 《公路》2020,(7):232-236
本研究结合甘肃省公路管理局互"联网+道路养护平台"建设,向外部提供各类数据接口采集多源数据,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进行数据转换形成数据源层,作为道路资产数字化架构的基础。按照业务需求及业务链条进行数据交换,以数据库为支撑进行道路资产各类信息及属性的可视化展示,用于基础数据管理及养护数据的管理,为后续养护平台科学决策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智慧高速信息化系统的多元信息采集系统提供了大量的多源异构交通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识别与融合分析,并获得精度更高、可靠性能更好的数据尤为迫切.为更好地研究该问题,笔者分析了手机、卫星定位和路侧交调信息采集手段的技术特点,构建多源采集数据的融合环境,利用主、客观赋权法分别对3种采集手段进行赋权.在此基础上,采用Kendall一致性系数判断主、客观赋权法的一致性,并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修正主、客观赋权法之间的不一致性,以组合主、客观赋权法的思想构建高速公路区间行程车速融合算法,兼顾主客观信息对权值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发现融合车速计算误差在土10 km/h内的精度可达96%,保证了多源信息融合后的高速公路区间行程车速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赵军喜 《隧道建设》2004,24(5):78-81
对圆梁山隧道进口溶洞段多作业面平行作业时的通风系统、通风设备、通风管理等施工通风情况作了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隧道作为高速公路重要的一环,以“人-车-环境”为主要因素的运营安全问题一直为管理者所关注。通过系统平台的架构与功能设计,以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事件检测技术为基础,适当增加如“雷达+视频”的融合检测技术、隧道态势感知技术、智能球机联动功能,提高了异常事件的检出效率,可掌握隧道实时运行状态以及事后的智能聚焦查看。解决了依靠人工巡检视频监控隧道交通事件的难题,其智能化、及时性、准确性对于预防二次事故的发生和控制事态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路旅行时间预测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重要支撑.研究了利用多源数据预测城市信号控制主干道旅行时间的方法.以2015年8月某路段的视频检测器及微波检测器的2种数据为基础,采用回归拟合的方法探究信号控制主干道路段旅行时间与断面流量之间的关系,2段式的线性拟合结果可以较好地拟合信号控制主干道路段旅行时间与断面流量的关系.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从输入层入手,采用直接输入2类数据、应用拟合关系输入拟合数据等方法,综合考虑2类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融合2类检测数据进行旅行时间预测的多个模型,对7种不同输入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了测试、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时间序列、支持向量机、k近邻和历史平均方法而言,应用拟合关系的2类数据融合的BP-2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MA PE为13.04%,表明BP2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实现较好的旅行时间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凤洲  谢雄耀  王强  周彪 《隧道建设》2020,40(Z1):82-89
针对现有的平台无法实现盾构施工过程中多源信息的实时交互,造成施工关键信息沟通不畅而引发沉降过大的难题,以施工过程中盾构PLC掘进参数、隧道周边建(构)筑物情况、掘进土层信息和监测数据等多源信息为对象,开展多源数据的自动获取与时空融合方法的研究,开发基于移动互联的盾构掘进多源信息实时交互平台,使项目参与人员实时了解盾构施工情况并针对特定问题开展互动讨论,以解决盾构施工过程中信息沟通不畅的难题。通过在济南地铁R3线穿越老旧居民楼群的应用,实现了穿越施工地上地下数据联动,解决了盾构施工沉降控制过程中的协同管理难题,实现了既有老旧居民楼沉降控制在-5 mm以内的微沉降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8.
黄启林  陈勇  刘纪峰 《公路》2020,(9):213-217
为快速、有效识别滑坡灾害,提高其预警预报水平,融合应用谷歌卫星地图、"天绘一号"卫星影像和无人机航拍或现场踏勘图片,对福建省三明市沙溪河两岸的典型滑坡点进行初步识辩,并结合实地踏勘对比多源影像综合提取的滑坡特征,统计该区域的典型滑坡点信息,并对典型滑坡点的形成条件、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融合利用滑坡影像可快速有效识辩滑坡危险点,实地踏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识辩精度,该方法整体识辨率超过90%;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条件、岩土体类型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是影响滑坡的主要因素;降雨强度会显著诱导滑坡灾害。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8北京奥运期间特种车辆通行管理需求,提出了研究基于多源数据综合判定车辆身份的必要性.在介绍该问题的技术要求、系统设计后,研究以RFID数据为线索对行驶中的车辆图像进行车标比对的问题,给出了算法设计,通过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和全球最大的消费潜力市场3面对规模越来越大的市场,准确预测铕量是汽车产生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主成分分析的技术之上探讨了多源异质性大数据和XGBOOST算法在汽车销量预测模型中的应用首先选取一些社会经济结构变量、相关政策以及某汽车企业汽车销量为样本数据;其次为了去除多重共线性问题利用主成分分析分析出权重占比累积超过90%的样本特征;再次利用多维度控制变量法确定了XGBOOST糢型的最佳参數组合;最后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验证集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多个月的预测销量与实际销量之间的平均准确率为88.52%,平均差异仅为11.48%。这为企业预测汽车销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几种常用公路隧道火灾探测器,如温度探测器、烟雾探测器、火焰探测器等。针对其各自在隧道火灾探测系统中应用时容易产生反应延迟、漏报和误报等缺点,提出了在隧道火灾探测系统中采用经典的自适应加权融合估计算法进行多探测器系统的数据融合。并分别对单传感器、多传感器和异类传感器火灾探测系统的数据融合进行了可信度分配。结果表明,与采用单一类型火灾探测器系统相比,多探测器系统的数据融合结果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2.
数据融合技术是路径诱导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文中以数据融合技术中的高阶神经网络技术的研究为主,通过对交通路网的分析,建立模型,准确地预测交通有关数据信息.通过应用高阶流体神经网络技术,解决复杂的交通网络计算问题,分别得出行驶距离最短、运行时间最少、拥挤程度最低、道路质量最好4种行驶路线的优化数据,以满足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短时交通流预测的时间间隔长度,介绍了常用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结合数据融合技术,明确了短时交通流预测的改进方向之一,即模型选择、模型组合,并给出了短时交通流预测的数据融合算例.  相似文献   

14.
交通信息的互连与共享是实现交通信息化、智能化的前提条件。以成都市交通局为试点,从网络建设、数据库信息共享、共用信息平台的搭建3个方面提出异构数据库环境下交通信息的共享方案,最终实现交通信息的互连与共享。文中提出的方案从成都市实际情况出发,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成都市交通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隧道监控量测过程中的数据含有误差和施工扰动,位移曲线出现异常点,不利于位移趋势的判别.运用小波变换和去噪技术,将吉怀高速的关冲隧道的拱顶下沉观测值作为样本,运用Daubechies小波和Heursure软阈值进行消噪,结果表明可以有效的消除大部分施工扰动造成的异常,并可根据异常点和位移趋势了解噪声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6.
隧道监控量测过程中的数据含有误差和施工扰动,位移曲线出现异常点,不利于位移趋势的判别。运用小波变换和去噪技术,将吉怀高速的关冲隧道的拱顶下沉观测值作为样本,运用Daubech ies小波和Heursure软阈值进行消噪,结果表明可以有效的消除大部分施工扰动造成的异常,并可根据异常点和位移趋势了解噪声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的发展,对元数据管理的研究成为热点。文章介绍了领域内元数据的管理标准,并着重阐述了OMG提出的元数据管理体系MOF,特别提出一种利用MOF来分别管理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这3种异构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的发展,对元数据管理的研究成为热点.文章介绍了领域内元数据的管理标准,并着重阐述了OMG提出的元数据管理体系MOF,特别提出一种利用MOF来分别管理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这3种异构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机载激光扫描(LIDAR)技术在多等级三维地球空间信息的实时获取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为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地球空间信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研究将机载LIDAR技术应用于对既有道路网基础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实时更新,不仅能缩短公路建设项目周期,也能促进公路管理信息化的进步。文中分析了现有机载LIDAR数据滤波和分类算法的原理和不足,结合数学形态学和对道路的先验知识提出一种直接从原始点集中提取道路信息的方法,并通过实验对方法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杨建民 《隧道建设》2016,36(1):113-122
针对以张茅隧道为代表的郑西高铁大断面黄土隧道建设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通过大规模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对大断面黄土隧道修建成套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系统锚杆轴力较小,不超过12 kN,且拱部受压,边墙受拉;型钢、格栅钢架拱部平均应力分别为132 MPa和86 MPa,格栅应力相对均匀;新老黄土预留变形量建议取值分别为25~28 cm和10~15 cm;深浅埋分界深度为40~60 m;竖向初期支护与围岩接触压力实测较理论计算值小;浅、深埋隧道二次衬砌平均荷载分担比例为50%和10%;激振试验表明激振230万次后仰拱填充面的沉降稳定值≤0.5 mm,隧底饱和黄土未发现软化、泥化现象;大断面黄土隧道一般地段宜采用三台阶法开挖;砂质黄土浅埋下穿高速公路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地表沉降可控制在5 cm以内;可采用水泥土挤密桩消除隧道基础黄土湿陷性;饱和黄土隧道以排为主的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