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大量城市新城的规划缺乏新城与主城协同的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造成众多的不协调问题,如新城与主城间交通走廊拥堵和"鬼城"等.因此,本文基于新城、主城的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交互关系,提出面向新城规划的城市土地利用-交通整体规划模型建模方法.通过为主城与新城分别构建相应的宏观经济预测模块、... 相似文献
2.
3.
胡明伟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8,6(1):10-14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国际和国内的货运需求均呈现快速增长的形势,对传统货运交通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与客运交通规划相比,货运交通规划具有不少鲜明的特点,专门针对货运交通规划的分析工具也很少。为此,在分析了基于车辆和基于货物两类货运交通规划方法的流程和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货物的货运交通规划方法更有优势。通过示例,探讨了如何运用CubeCargo软件开展基于货物的货运交通规划,实现货运发生和吸引、货运分布、货运方式划分、货运交通分配的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5.
综合运输网合理规模是区域综合运输规划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实现综合运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控制指标。在对区域综合运输网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扩展了交通网络平衡配流方法,将运输方式选择与配流模型进行整合,形成了"方式-路径"配流模型(MPUE)。以社会总成本最优为上层目标函数,"方式-路径"配流模型为下层规划,建立了综合运输网合理规模确定的双层规划模型,并采用模拟退火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将模型运用于成渝经济区综合运输网合理规模的计算中,说明模型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30年来全国范围综合货运网络基础数据的分析,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了三大产业生产总值和5种运输方式所承担货物周转量的相关关系函数,并以此确定了综合货运网络各种运输方式的里程规模.结合当前常规数据结构,建立不同运输方式所承担货物周转量合理比例的多目标货物周转量比例计算模型(CCTV Model),并基于运输效率、运输效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确定了合理货物周转量构成比例.结果表明,模型利用国内的常规数据结构能够较好的预测综合货运周转量比例,并应用于未来综合货运结构的预测和分析,不同目标值决定了不同的运输方式货物周转量构成比例. 相似文献
7.
为了抓住国家建设"首都经济圈"和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契机,促进首都区域的整体发展,提出以"对接融合、绿色高效"为方向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综合交通发展框架。对环首都圈战略内涵加以解读和首都区域交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借鉴国际大都市地区交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确立"引领环首都圈与北京市同城化发展,合理分担北京市区域交通组织职能和压力"的发展目标。提出构筑分圈层、分区域与北京市同城化的交通网络,重构区域内对外运输通道和枢纽布局,以首都区域整体的、更加强大的交通辐射能力支撑北京市"世界城市"发展需求,提升外围地区发展的交通区位优势,促成北京市与环首都圈的联动、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跨省跨区域货运情况,帮助行业管理部门更好地制定发展策略,用数据诠释有关政策的实施效果,基于高速公路通行大数据对跨区域货运分析建模技术进行研究.首先,根据高速公路通行数据的特点,设计了数据预处理流程,提出并实现了车辆轨迹追踪模型.然后,针对货车数据中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等关键指标,建立了高速公路主要指标统计模型对缺失数据进行补全,最大限度提高数据的契合度和准确度,生成各省高速公路货运信息以及省与省之间的货运交互信息.最后,将模型应用在宏观管理决策、运输量统计分析、车辆安全监管等方面,动态反映了各省之间高速公路货运交互规律,可为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掌握高速公路货运情况、制定行业发展政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通过首先分析物流园区布局规划的原则和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分析区域物流结点选址的影响因素,最后以哈尔滨物流园区总体布局规划为例,验证了文章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针对现有综合交通规划理论体系存在严重的、难以通过局部修正予以弥补的缺陷,基于对现有综合交通规划理论的审视和综合交通规划实践的反思,在对运输需求重新认识的前提下,以运输需求为导向,以资源技术供给为约束,以社会经济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以价值流转为逻辑主线构建了基于运输需求视角的综合交通规划理论研究框架. 新构建的理论体系无论从理论基点、逻辑主线、评价标准,还是从核心变量选取、技术路线等都与现有的交通规划理论有着显著的差异,具有系统性的创新,为新时期综合交通规划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发展先进货运服务系统的迫切要求,从系统科学的思维角度出发,采用面向过程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整套货物运输作业流程,提出了基于铁路运输系统面向货主的货运服务系统需求分析表。在充分考虑货运服务需求和系统智能化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借鉴企业架构规划思想,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铁路智能运输系统(RITS)货运服务系统的综合服务框架,并完成了货运服务系统顶层逻辑框架DFD图,实现了RITS货运服务系统的逻辑框架功能模块的划分。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发展先进的货物运输服务系统的迫切要求,在运用传统的面向过程的体系构架开发方法的基础上,借鉴了企业架构规划思想,提出了基于模糊聚类的RITS逻辑框架设计模型。从系统科学的思维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货物运输整套流程,提出了基于 RITS 面向货主的货运服务系统需求分析表,并定义了货运服务系统逻辑框架系统要素。运用模糊数学相关概念,定义了过程和数据的模糊关联矩阵,运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数学方法,实现了RITS货运服务系统的逻辑框架功能模块软化分,并完成货运服务系统顶层逻辑框架DFD图。 相似文献
15.
各交通运输方式的货运量分担率可用于判断地区运输结构与运输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首先,建立运输方式选择中考虑的影响因素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出各指标的权重。其次,基
于经济学中效用值与效用函数理论,确定影响因素指标的相对效用值,进而根据指标权重和相对效用值确定不同运输方式的效用函数值。再次,采用Influ-Logit 模型对地区理想状态下的货运量分担率进行预测,同时根据实际数据确定实际货运量分担率,进而求出货运需求满足率。最后,结合《四川统计年鉴—2015》中交通运输行业相关数据,运用上述方法计算该省铁路、公路、水路、民航运输的货运量分担率,结果依次为21.75%, 33.56%, 23.39%, 23.81%,对应的货运需求满足率分别为20.87%, 268.56%, 22.66%, 0.13%,可知四川省运输结构与运输资源分配不合理,仍有
较大的改善与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16.
林枫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3,13(4):23-28
衔接多种运输方式之间中转货流的通用型综合交通枢纽是国家综合货物运输网路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无缝中转的思想,从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交通网络之间的动态关系出发,既保证用户广义费用最低,同时使整个货物运输系统的社会效益最大,从而构建综合交通枢纽货运站布局优化模型.该模型在考虑四种运输方式基础上,加入城市货流作为第五种运输方式,增强了模型的优越性.通过应用遗传算法求解模拟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及遗传算法求解该问题的优越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与实际情况吻合,是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货运站布局优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城市土地与交通协调发展",达到交通供给与土地开发之间的动态供需均衡,除了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还要保障规划有序实施。通过北京市城市交通拥堵与土地开发矛盾的关系解析,指出问题的症结既可能来自规划编制环节,也可能来自规划实施环节。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针对开发经营、城市管理和政策法规三要素,分别提出保障交通基础设施资源配置、统一规划、同步实施、一体化开发的对策建议;注重需求引导型城市管理、提高机构协调能力、发挥规划部门协调作用的对策建议;以及寻求各类政策法规相同的适用性和一致的实效性、建立公共交通法规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为使运输行业有效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并积极应对后续可能出现的行业风险,在剖析2003年“非典”疫情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客货运输流量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比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与“非典”疫情的共性与不同,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将对我国客货运输发展产生的影响,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将在短期内对铁路客运、公路客货运、民航客货运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对铁路货运、航运影响较小;对快递、电商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基于各运输方式客货运量所受影响预测,指出未来一段时期交通运输行业应关注的重点:要进一步健全行业突发危机管理机制和行业重大风险防范机制;针对此次疫情涉及面较广的特点,应关注农村交通运输防控工作,保障疫情期间“三农”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