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喻波  王呼佳  高鲲  邹育 《隧道建设》2022,42(11):1898-1905
为解决地铁车站站台板施工工序复杂、工期长的问题,以广州地铁14号线2期某标准车站为工程背景,提出一种以超高性能混凝土为材质的预制装配式站台板,重点研究站台板的分块设计、接头连接、施工方案,采用数值模拟计算进行站台板结构应力变形分析和室外拼装试验进行效果检验,并从技术经济方面与常规的站台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1)预制装配式UHPC站台板结构受力合理,各项应力变形指标远小于规范限值; 2)单块预制构件尺寸小,质量小,施工简单,安装精度高,拼装工期短; 3)单个标准车站的站台板装配率可达78%,结构质量相对于预制混凝土站台板减少约50%,技术方案可靠。  相似文献   

2.
为将建设项目得专业的设计、生产、安装全过程融合在一起,从BIM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运用出发,探讨基于BIM技术的机电管道工厂化预配安装技术,通过对模型的深化设计形成达到生产加工要求的预制构件,并借助于Fabrication软件完成管道的智能化分段及构件的钣金展开套料,最终形成从概念设计到产品加工的全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地铁管道生产的工厂预配化。  相似文献   

3.
为确保预制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了解预制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施工阶段的力学规律,以长春地铁2号线捷达大路站装配式车站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式,对预制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的施工全过程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顶部回填和水位恢复2个阶段对结构内力和变形影响较大; 2)丝杠设置、混凝土分层回填等特殊施工节点对拼装成环和侧壁回填阶段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有较大影响; 3)通过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灰色系统模型对非等时距隧道变形预测的预测精度,运用非等时距GM(1,1)模型对隧道围岩变形进行预测,利用Matlab7.1平台编写了隧道围压变形预测程序,结合张涿高速隧道围岩收敛变形实测数据,进行了变形预测及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非等时距GM(1,1)模型可以应用于施工进度指导及安全系数评判。  相似文献   

5.
依托上海至南通铁路DK84+420,DK85+900工点的建设,基于灰色理论,建立GM(1,1)灰色模型,分别采用等时矩和不等时矩观测方式,预测了两工点沉降趋势和最终沉降量。研究结果表明:沉降周期三个月内实测数据与预测数据相比,相对误差为4%左右,证明灰色GM(1,1)模型在软土沉降预测上可行;根据实测资料可构建灰色模型时间相应序列方程,预测出断面总沉降值,检验沉降值及沉降速度是否符合规范;同时可构建沉降预测方程,数值模拟沉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发挥装配式结构的工厂化、模具化、机械化、标准化优势,将装配化引入至矿山法隧道建设中。通过对国内外类似工程详细、深入的调研,借鉴国内外盾构、TBM的成熟设计和施工经验,综合工程类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分析、试验研究与现场应用反馈等技术手段,开展地铁矿山法隧道装配式二次衬砌结构初步研究。结果认为矿山法隧道二次衬砌结构采用全部预制构件进行生产及安装可行。矿山法隧道装配式二次衬砌采用马蹄形断面形式,钢筋混凝土平板形衬砌片,衬砌片厚度为300mm或350mm,分6块,全部预制,错缝拼接,环宽1200mm,衬砌片连接采用螺栓连接,根据拼装机设计原理(是否能够提供对衬砌片的持续纵向挤压力)的不同可采用弯螺栓或者直螺栓。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地铁站后工程管线安装进度的精细化管控问题,提出一种安装进度数据自动采集与可视化分析的智能管控方法,具体内容包括:1)利用管线BIM模型生成下料清单,将管段BIM模型导入至BIM管理平台;2)工厂按照下料清单打印RFID电子标签,管段加工完成后粘贴RFID电子标签;3)管段到货安装后现场RFID读取器自动识别并远程传输;4)BIM管理平台接收信息进行数据分析,自动计算安装进度,以可视化方式管控提醒。通过呼和浩特地铁1号线西二环站站后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够直观展示每个构件的安装位置(尤其是异形构件唯一的安装位置),有效指导现场安装;该方法能够让项目管理方实时动态掌控管线安装进度,提升项目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8.
灰色预测在乍嘉苏高速公路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林安 《公路》2004,(7):56-59
灰色预测是常用的工程预测方法之一。基于GM(1,1)模型,提出考虑时间不等距影响的累计沉降一时间相应方程,用以估算缺失的沉降资料;又基于R.Usher模型,利用曲线拟合法来估算公路路基的最终沉降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GM(1,1)模型预测精度差的问题,采用马尔可夫链、残差数据正数化等多种方法修正残差.按等维新息的思路建立多个改进型GM(1,1)模型,并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实现的改进型灰色组合预测模型及预测算法。仿真分析表明,通过该模型可以寻求到多个改进型GM(1,1)模型预测值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0.
讨论灰色系统理论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并对等间隔的灰色模型GM(1,1)进行改进,建立了任意时间间隔的非等时序改进灰色模型。通过实例比较,结果表明非等时序改进灰色模型的预测沉降量与实测沉降更接近,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1.
张晖 《世界桥梁》2021,49(1):89-94
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具有内部异形构件多、施工规模庞大、构件繁多等特点,施工管理工作量极大.为了提高建设管理效率,运用BIM技术,采用Revit软件建立北锚碇三维可视化模型,基于该模型进行碰撞检查、虚拟漫游、施工模拟和工程量统计.通过碰撞检查,可以有效避免锚碇构件之间的碰撞冲突;虚拟漫游可以节省识图时间,提高设计方和...  相似文献   

12.
姜洋  陈亮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2):35-37,45,M0006,M0007
总结和分析了预制装配桥梁从设计、施工到运营养护阶段的全生命周期中信息化技术应用成果,在BIM协同管理平台上结合倾斜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物联网、施工监控等技术提高预制装配桥梁建设的信息化程度,以提升预制装配桥梁的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陈坤阳  段华波  张怡  周雯雯  陈湘生 《隧道建设》2022,42(12):2064-2072
为合理量化地铁盾构隧道建设的碳排放水平并测度其减排潜力,采用LCA方法开展地铁盾构隧道建设阶段碳排放评价工作,并结合实际工程数据进行碳排放强度和水平量化分析; 同时,基于情景分析法从推广绿色建材及清洁能源等角度探究其减碳潜力。研究结果表明: 单环预制管片碳排放强度约为7.1 tCO2e/环,而单位地铁盾构隧道建设碳排放强度约为1.1万tCO2e/km; 其中,建材及预制管片生产、运输及盾构施工和安装等过程占比分别为72.7%、1.9%和25.4%。若通过提高再生建材和优化能源结构,年均碳排放量下降约6%,但碳排放量累积可达约13 MtCO2e(2022—2035年),与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排放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隧道立拱质量和效率,解决人工立拱在隧道施工中存在的搭接部位不牢靠、错位以及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基于新型多功能作业台车,结合装配式隧道及地下工程建造技术理念,设计一种适用于机械化装配的折叠式钢拱架。依托新乌鞘岭隧道进口段机械化装配施工,对折叠式钢拱架的装配性能进行现场试验并对其承载特性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 1)折叠式钢拱架的装配性能可以满足隧道机械化装配的要求; 2)承载性能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且试验段隧道拱顶沉降为706 mm; 3)提高了钢拱架安装质量和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最后,总结折叠式钢拱架立拱关键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如何解决地下工程建设中的速度、质量、效益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地下空间结构采用预制拼装技术是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节省造价的有效方法。在论述地下预制拼装特点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介绍盾构圆形隧道预制拼装式衬砌结构、明挖法公路和铁路隧道拼装结构、明挖地铁车站预制拼装结构、明挖综合管沟预制拼装结构和微型地下智能停车库预制拼装结构等几种主要地下预制拼装结构,以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杨秀仁 《隧道建设》2022,42(3):345-354
首先,简要论述地铁车站装配式结构建造技术近10年的研究与应用情况,涉及结构设计、构件制作和施工工艺等系列关键技术。然后,依托长春地铁2号线试验站工程,从总体技术定位、结构选型、结构体系3方面阐述装配式结构技术方案,系统介绍科技创新研究内容和主要成果,包括接头综合技术、结构静力和动力力学行为、闭腔薄壁构件力学性能、榫槽接头注浆技术、接缝防水技术、大型预制构件生产技术、施工工艺和辅助施工装备、车站多专业一体化技术等多个方面,并分析其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总结推广应用情况。最后指出,装配式结构建造技术最初是为解决长春严寒冬季施工困难问题而研发的地铁车站工业化建造模式,工程实践证明, 装配式结构建造技术高质、高效、安全、绿色环保,不仅适用于其他城市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地铁车站建设,同样适用于建造地铁区间、人行通道、道路隧道、地下管廊等其他明挖地下结构,适用性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城市桥梁常规支架法施工工期长、文明施工差、安全风险高、占路时间长、对周边交通环境影响大等难题,以莫干山路提升改造(石祥路—绕城北线104国道收费站)工程预制拼装桥梁施工为实例,采用构件标准化预制、多轮18轴液压均衡平板车运输、机械化集中吊装、精细化快速施工、预制立柱快速精确安装、双立柱一体化盖梁精确定位、超长超重盖梁快速安装、长大多节段盖梁预制及干接精确安装、套筒灌浆质量保证等方法,解决了城市繁忙道路桥梁施工难题,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可为类似城市桥梁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矿山法铁路隧道施工拱部常出现的衬砌背后脱空、二次衬砌厚度及强度不足等质量缺陷问题,提出矿山法隧道拱部采用装配式预制管片结构的新思路,并基于时速350 km双线铁路隧道,采用数值计算分析研究拱部装配式衬砌结构的系列设计参数。主要研究结论有: 1)提出拱部装配式衬砌环向不分块的整体预制形式,综合考虑理论计算结果、行车安全分析、机械设备运输及拼装能力、拱部衬砌承载能力等,确定拱部管片环向弦长8.6 m、纵向幅宽2 m、衬砌厚度50 cm的结构尺寸及配筋设计参数; 2)提出拱部预制管片之间环缝采用螺栓连接、拱部预制管片与现浇边墙采用“L”型榫接头的接头形式及其设计参数; 3)为保证拱部管片的顺利安装,“L”型榫接头应考虑一定的施工误差,同时拱部预制管片与初期支护间应预留安装空间,后期通过管片背后纵向注浆填充密实。隧道拱部装配式衬砌技术成功应用于重庆胡家沟隧道,总体实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