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试验目的汽油发动机汽车在夏季或高原地区工作时,常因供油系内汽油蒸发而产生气泡,引起供油不畅发生故障,称之为气阻。由于产生气阻,将迫使汽车停驶,影响汽车的正常运转。因此,抗气阻能力是评价汽车对炎热地区或高原地区工作适应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抗气阻能力试验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和评定现生产或新设计汽车的抗气阻能力,以及研究改善抗气阻能力的措施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机动车气动的产生部位及其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归纳起来主要供油系气阻,制动系气阻和箱体气阻等3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气阻”是在炎夏或气压较低的地区,车用汽油比较容易气化,从而造成汽车发动机汽油泵供油不足,甚至供油中断,使汽车被迫停车,待发动机供油系统冷却后,才能继续行驶,这种现象称为“气阻”或“气塞”。产生气阻的原因有气候的影响、发动机通风结构、汽油泵结构,驾驶方法及汽油挥发性等。汽车产生气阻给交通运输带来很大的危害,更不适应战备的需要。1968年石油部、交通部、商业部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教导,组织了汽车气阻试验小组(上海组、北京组),分别在广东乐昌、信宜、浙江莫干山地区及新疆吐鲁番、云南源江等地进行了道路试验(以解放牌汽车为主)和室内台架试验,初步摸索了汽油馏程对气阻的影响。产生气阻有二个原因,一是汽油馏份轻挥发性较高时容易产生气阻。另一个原因是由汽车结构造成气阻,尤其解放CA—10B型发动机,由于汽油泵装在排气管的后下面,受排气管的散热影响最易产生气阻。但解放CA—10B型、CA—30型、大道奇等汽车已大量投入到国民经济建设运输战线上,即要发挥轻油作用,又要使这些车辆正常行驶,如何防止气阻现象呢? 全体试验同志针对产生的矛盾,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革命战爭是群众的战爭,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爭,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爭”的教  相似文献   

4.
制动液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制动系统能否正常工作。制动液的温度会受环境因素和制动过程的影响而不断上升,当达到气阻温度时,就会产生气阻现象,使汽车的制动性能下降甚至制动失灵。本文将对制动液温度上升的原因及气阻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括地描述了泡沫化气阻和汽湿问题,分析了它们的形成机理,提出了影响气阻和汽湿生成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解决它们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6.
由于各种原因在冷却系中所形成的气泡,在冷却液循环时可能产生气阻,而气阻对发动机的危害是相当大的,气阻可引起柴油机内部温度升高和局部冷却不均匀等。城市公交客车上越来越多地采用后置柴油机,在其冷却系中增设了膨胀水箱。介绍了膨胀水箱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7.
甲醇汽油的蒸发性与气阻倾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甲醇汽油的蒸发特性和产生气阻的倾向,结果表明,与配制甲醇汽油的基础汽油相比,甲醇汽油的饱和蒸气压明显增大,10%和30%馏出温度明显降低,70℃以前的馏出量增加,其蒸发性高于基础汽油;甲醇汽油使用中发生气阻的倾向较基础汽油大,高温下使用有可能发生气阻;甲醇汽油蒸发性和气阻倾向增大的原因是甲醇与汽油中的某些组分形成了低沸点的共沸物。  相似文献   

8.
汽车由于受机温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使用过程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气阻"现象.为了防止气阻对汽车造成危害,在设计或制造时,通常在汽车的某些部件上设有"气孔".现将汽车上常见的几种类型"气孔"的位置、作用及"气阻"的预防措施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1供油系统发生气阻故障的排除行驶途中,供油系统发生气阻故障,用冷水浸过的湿布或湿手巾缠在油管上,使气体变为液体后,再把汽油泵通向化油器的油管接着拆下,用手  相似文献   

10.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熄火会突然失去动力及造成转向和制动性能下降,危害严重.针对某车型在地区适应性试验过程中发生多次熄火的现象,进行油泵熄火验证试验,测得熄火时油轨压力瞬间下降,找出熄火原因为油泵抗气阻能力差.采取燃油泵储油桶引射口增加隔板,增大油泵底座外轨排气孔和进油口尺寸等方法,可有效提高油泵的抗气阻能力.该方案通过了道路测试的验证,为如何设计油泵来抵抗油箱气阻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气阻是指空气进入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对流动的柴油产生阻碍作用,它是柴油机的常见故障之一。当低压油路进入空气时,由于空气占据了一定的空间,造成油流截面减小,并降低管内的真空度,使油流不畅甚至断流,造成发动机工作不稳或自行熄火,且难启动。当高压油路产生气阻时,由于空气具有很大的可压缩性和弹性,会破坏供油的连续性和均匀性,供油量减小甚至供油中断,使发动机自行熄火或难启动。因此,当油路中产生气阻时必须及时查找原因,予以排除。 油路进气部位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汽车制动性能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性能之一,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针对某款多用途货车出现的汽车制动系统间歇性失灵故障,通过采用故障排除法对车辆进行了制动踏板技术状况检测、 制动性能静态与动态检验。经分析,发现造成该款车型制动故障的原因是由于行车时制动液压管路存在气阻现象,导致行车制动系统的功能不可靠,无法保证有效的制动性能。采用排除气阻及更换制动液方法能够预防气阻故障发生,可有效解决行车时制动系统间歇性失灵问题。  相似文献   

13.
排气辅助制动已日益广泛的应用于载重汽车上。装有这种机构的汽车,特别适合于高原、山区及北方寒冷地区的长下坡和冰雪路面上行驶。它不仅可以减少制动系的磨损,而且有利于防上因长时间使用制动器,造成的制动衬带过热,摩擦系数显著下降,制动距离延长等现象。此外还可克服液压制动系因制动鼓过热使制动分泵内的制动液蒸发或产生气阻而降低制动效果。因而它对防止汽车因长时间频繁使用制动器而可能出现制动  相似文献   

14.
制动液是汽车用液压油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用于液压汽车制动器中,制动液按其原料、工艺和使用要求的不同,可分为醇型制动液、矿物油型制动液和合成制动液.其中合成制动液具有凝点低、沸点高、不易生成气阻、抗腐蚀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上。我国生产的制动液主要有醇型制动液(又叫蓖麻油一酒清制动液)和合成油制动液两种.醇型制动液沸点低,高温行车时易发生气阻。低温性较差,这种制动液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  相似文献   

15.
当空气进入柴油机燃烧供给系后,管路中就会产生气阻现象。气阻将造成供油量降低,甚至出现供油中断的现象。极意造成发动机起动困难,工作无力,甚至熄火。空气进入燃料系的原因有,更换管路时,管路中积存空气;管路接头密封不严,衬垫损坏或油管破裂时空气进入管路;油箱内存油不足时,输油泵从油箱中吸入空气。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夏季气温较高,使得汽车运行状况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如:空气密度变小,使发动机充气系数降低,功率下降:发动机过热,产生爆燃;轮胎气压增大(有内胎的),发生爆胎;液压制动系统中制动液因温度过高而出现气阻,导致制动性能下降或突然失控若气温过高,对燃油系统也易造成气阻;蓄电池电解液水分蒸发加剧,使蓄电池提前损坏;驾驶员长时间行车容易打瞌睡等等。  相似文献   

17.
汽油车在炎热季节行驶时,发动机常常因供油系发生"气阻"而不能正常运转,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  相似文献   

18.
1 制动液应有的性能 制动液作为传递动力的介质,要求在使用时能保证制动迅速准确、保证制动安全可靠(不会产生气阻)和良好的化学安定性。为此,要求制动液具有如下性能。  相似文献   

19.
汽油机油路“气阻”会使发动机动力不足甚至熄火。本文介绍了故障判断依据,分析造成故障的原因并提出故障排除及预防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电子汽油泵不受机械传动机构制约,只要通电即可向化油器供应燃料。目前,大部分微型汽车不设机械泵,由电子泵单独工作以确保汽车燃料的输送;另一种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大型客车,虽然配有机械泵,为了不发生“气阻”故障,都另外加装电子汽油泵。如上海客车厂制造的客车是用三通开关,也称并联法使用,对电子泵单设一档开关控制,平时使用机械泵,一旦产生“气阻”,即可接通电子汽油泵,以保证公交车辆行驶。上海飞机制造厂的客车则采用串联法,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