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公路工程测设中,当交点转角过大,交点距中线位置过远;地形复杂,外距和切线丈量有困难;或交点难以达到(如障碍物、悬崖或河、塘等);或交点上不能架立仪器等,常用虚交点法测设平曲线。在山区公路测设中更为广泛。 虚交平曲线通常用切线支距法、偏角法、中央纵距法等方法进行详细测设。但  相似文献   

2.
不完全缓和曲线的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公路设计中经常使用的不完全缓和曲线的特性,给出不完全缓和曲线要素-转角、切线长、外矢距计算方法和公式。最后导出测设不完全缓和曲线的坐标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贺国宏 《公路》1989,(11):32-37
一、前言我们知道,公路中线测量一般包括定线、偏角、定中线桩、基平、中平及横断面等的测量工作。传统的做法是按以上测量的分类设立相应的测量组分别地进行工作。在定线中,一般用经纬仪定直线桩;曲线中桩测设中,一般采用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由于切线支距法简单易行,许多中线测量作业组尤喜使用。而在基平、中平测量中,一般用水准仪测量方法。这种分组方法和测量方法主要是根据当时的设备条件而提出来的,它的缺点是分组多,用人多,各组独立工作而又相关,而且受地形、地物影响较大。例如在山地,基平、中平测量常较缓慢;切线支距法也较费力。特别是精度较低,难以达到规范的要求。对于要求较  相似文献   

4.
江帆 《华东公路》1995,(2):19-21
长曲线长外距的公路平面线,采用切线支距法时,往往因纵距较长,难以保证测设精度,本文主要介绍增设一至数个辅助交点的办法,便可解决上述问题,方法简便实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可编程序计算器对公路测量中的缓和曲线,圆曲线测设数据进行编程计算,外业工作中,只需输入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转向角及相应的弧长,便可快速,准确地获得曲线综合元素数据以及偏角法或切线支距法详细设曲线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如图设为一个公路圆曲线,A为圆曲线的起点,B为圆曲线的终点,P为转角点,切线长为T,园曲线半径为R。如果圆曲线上有一个待定点Q,那么此Q点除了可用一般方法(例如切线支距法,偏角法等等)外,也可以用切线外距定出。设圆曲线上有一点D,而AQ=QD=l,如果通过D作一圆曲线的切线,并且与AP(或者BP)相交于F,交角为α,那么此时FQ=e即为AD=2l段  相似文献   

7.
公路上圆曲线的测设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偏角法、切线支距法等,各种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现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测设方法——分角线支距弦长交会法。  相似文献   

8.
谭国祥 《公路》1990,(3):45-46
在公路测设中,一般采用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进行缓和曲线的测设,这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点,但在测设过程中均不够简捷,尤其是在恢复定线和施工测量中更为不便,因为切线支距法中的 X 值为零数,y 的方向常用十字架定出,难以控制准确,左右偏差较大,同时在量距中也不便。用偏角法架设仪器较麻烦。因而笔者用一种较简单而又适用的弦长斜距交会法来代替。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公路平曲线的特性,通过对组成平曲线三种曲线元的分析计算,介绍了可广泛用于公路测量和设计的任意形状平曲线的测设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S型平曲线超高过渡的特点,介绍了一种S型平曲线超高过渡设计的新方式,包括无中间带公路的S型平曲线超高过渡设计.有中间带公路的S型平曲线超高过渡设计。  相似文献   

11.
用全站仪坐标法测设带缓和段平曲线,解决了用传统的支距,偏角等方法测设中线时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测量精度,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为公路测设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选取双车道二级公路典型路段,采用路段实测法,收集小半径曲线段的线形资料及速度数据.分析了小客车和中型货车在半径R为200 m、250 m、300 m、400 m、500 m、600 m、650 m的平曲线上的速度数据,得到相应的运行速度V85.分别对运行速度利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建立双车道二级公路小半径曲线段小型车辆运行速度模型.统计分析表明,R与V85显著相关,显著性概率为0,统计显著性强,模型精度高.同时分析了汽车行驶特性,结合实地调查数据情况,确定二级公路小半径曲线临界半径R0=610 m.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缓和曲线基本功能与平曲线线形协调要求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公路基本型平曲线的通用设计公式及方法,对公路路线设计具有良好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布设虚交曲线的必要性,同时运用平面几何分析了虚交平面情况,另外对照切线支距法并结合实例提出了基线支距法的观点,以供测设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公路月刊1958年5月号介绍了“利用外距求曲线上加桩横断面方向”一文,计算手续比较繁杂。现提出改进办法如下:(1)在半径为 P 的的圆线上有两点 A 和 B(图1),B 点的切线 BC 与 A 点的法向  相似文献   

16.
平曲线视距最大横净距(不设缓和曲线)的计算公式,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第5.9.6条表5.9.6中已有规定。但这两条公式都有局限性,即只能计算出曲线中间点的最大横净距b值,而曲线起(讫)点和曲线上任意点的h值,数十年来基本上依靠图解法解决。有些经验因误差大或计算过繁均未推广。根据过去曾用图解法编过横净距表的一点体会,结合当前带函数计算器普遍应用的条件,改进出一种适合养护部门改善公路视距时,能在现场求出各桩号横净距h值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公路平曲线内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仁泉 《中外公路》2005,25(2):8-10
视距对汽车行驶安全十分重要,该文根据汽车行驶特点,对满足视距要求的最大横净距进行了分析计算。对于双向双车道公路,计算得到的最大横净距较规范公式计算值大b1(外侧车道加宽值);对于有中央分隔带的公路,当汽车左转弯时,易受中央分隔带防眩物等阻挡,平曲线半径宜采用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的2~3倍,以满足视距要求。文中对现行路线规范的最大横净距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缓和曲线在公路平曲线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缓和曲线是构成公路平曲线的重要线形要素,为了获得较好的平面线形,则要合理应用缓和曲线,文中就公路缓和曲线的应用条件和注意事项加以叙述,以求得平面线形设计的合理、连续、均衡性。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采用复曲线时经常遇到的副曲线(第二圆曲线)半径的确定问题,推导出了副曲线半径的迭代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用切线支距法或偏角法测设中间缓和曲线时其坐标和偏角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有助于现场技术人员进行复曲线的设计和测设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回旋线及圆曲线平行线的几何性质,建立视点轨迹线与公路中线桩号及坐标的准确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用VB算法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利用视距包络线计算基本型平曲线上逐桩的横净距,可供平面视距检验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