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哲辉  卢成 《水运管理》2009,31(1):23-25
分析嘉陵江发展集装箱运输潜力及集装箱运输船舶船型相关因素,根据嘉陵江航道、通航建筑物、现有船型的特点及我国内河航运标准,提出嘉陵江水路集装箱运输的推荐船型:载箱量为54TEU的自航船、机动驳顶推船组(1推1)和分节驳顶推船队(1推2),并对这些船型进行经济性论证与分析,认为机动驳顶推船组和分节驳顶推船队优于自航船。  相似文献   

2.
翁启献  黎灌虹 《船舶》1996,(1):9-16
20000t原油半分节驳顶推船队由1艘2320kW推轮和4艘5000t原油半分节驳组成。文中分别对船队的推轮和原油半分节驳的设计特点作了介绍,文后还对船队进行了技术经济论证。  相似文献   

3.
内河干支直达运输,往往要跨越多个航区,受航道宽度和水深的限制,分节驳顶推船队和机动驳顶推船队需要中转或多式联运.中小型机动驳运输难以形成规模,载重量小、能耗高、效率低.如湖南衡阳地区运往江苏、浙江、江西等地的紫砂陶、瓷泥、钠长石等需要跨越湘江、长江干流、苏南运河等航段,衡山至苏南运河(以金坛为例)1 656km,其中湘江段运距374km,限制吃水1.8m,最大水流速度1.5m/s;长江段运距1 144km,最大流速2m/s左右,船舶限制吃水2.8m;锡澄运河、京杭运河段(江阴--金坛)运距138km,航宽30~40m,水深2.8~3.2m,船闸一座,桥梁23座,设计最高通航高度4.76~6.74m.该航线货主分散,分节驳顶推船队、机动驳顶推船队无法进入苏南运河,目前都是采用小型机动驳(60~120t)运输,运价高出铁路29%.为了较大幅度地提高运输效益,我们提出了组成可分解机动驳顶推船队进行运输,即:在干流(或航道条件许可的支流)由一艘机动驳顶推若干艘机动驳编队航行,进入支流(航道、物流条件限制时)各机动驳单独航行,具有机动性、灵活性、节能性和规模效益.可分解机动驳顶推船队船型研究和模型试验研究工作是基于解决这一运输方式的关键技术而开展.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国标《三峡枢纽过坝船舶尺度系列》中,三峡枢纽过坝普通驳,半分节驳及其顶推船队,机动驳一顶一顶推船队货运船舶的尺度和有关参数选取的原则及主要过程。  相似文献   

5.
陈禹  杨文仲 《江苏船舶》1990,7(2):10-14
<正>一、问题的提出根据交通部要在运河发展顶推运输的指示精神,1983年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设计了千吨级半分节驳顶推船队,使用单位是江苏省运河航运公司。于1984年起试造一个船队。 1000t半分节驳主尺度如下: 总长 67.5m 水线长L 65.5m 型宽 10.8m 型深 2.9m 吃水 2.2m 排水量 1457.3t 载货量 1150t(2.2m吃水) 1260t(2.4m吃水) 设计满足1978年《长规》对A级航区大统舱的要求。全船采用横骨架式,肋距0.55m。其横剖面图见图1。  相似文献   

6.
内河钢船结构规范设计计算程序(CCSRP)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向船舶制造厂、航运部门、船舶设计部门和船舶审图与检验部门提供一种快捷方便、功能齐全的内河船舶结构的规范设计和校核工具,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开发了《内河钢船结构规范设计计算程序》(CCSRP).该程序系统不仅可以提高船舶设计和审图部门的工作效率,缩短船舶设计和审图周期,还可以避免项目的遗漏和疏忽,从而保证船体结构件的设计满足《钢质内河船舶入级与建造规范(1996)》(以下简称《内规》)的要求,提高船舶设计质量,确保船舶结构的安全,减少使用《内规》过程中的人为差错,提高对《内规》的理解和使用的正确性.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先后对航行于汉江的300T级分节驳和500T级分节驳组成的2+2+T顶推船队作了变水深自航模操纵性试验,分析浅水对内河船队操纵性及航迹宽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作者借助电子计算机对长江下游分节顶推船队所作的大规模技术经济论证。在论证中,以综合经济指标 E 评定船队方案经济效果的优劣,对于船队阻力的计算采用作者提出的方法。通过推轮功率与船员工资、驳船队、油价等最佳匹配的函数关系式和大量的实例计算资料,分析了运输成本结构对分节顶推船队经济性的影响;阐明了船队运输成本结构是确定推轮功率和驳船队大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经对两万余个方案的论证计算与分析,根据长江下游目前的、以至可以预见的相当长时间内的分节顶推船队运输成本结构和年运量,作者认为长江下游在近期内以发展2000吨分节驳型、1200~1800马力推轮所组成的2×4船队及以2000吨分节驳型和540~1200马力推轮所组成的2×2船队具有最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9.
叙述国标《三峡枢纽过坝船舶(队)尺度系列》课题的背景,给出三峡枢纽过坝普通驳,半分节驳及其顶推船队,机动驳(货轮)一顶一顶推船队等货运船舶(队)的尺度和有关参数,最后就标准制定和使用中有关问题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三峡枢纽过坝万吨级分节驳顶推船队自由自航试验的试验状况及所得结果,对船队的操纵性能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两种不同尾型推轮组成的顶推船队的操纵性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钱徐涛 《船艇》2001,(5):33-35
我国内河通航里程历来仅次于俄罗斯,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航道网。论船型技术,除长江等大型分节驳顶推船队外,小型机动驳(其中挂桨机船占了大部分)和一列式拖带船队是当前航运的主力军。还有不少“三无”船  相似文献   

12.
正《内河通航标准》是我国必须遵守文件,中小航道规定三种代表船型:(1)一列式顶推二驳船队实践证明在大部分地区推广艰难。(2)一列式拖带船队具有无法弥补缺陷是古老淘汰运输方式。(3)用一列式顶推二驳船队制订航道尺度,用船队载重量一半制订航道等级和配套设施规模,使常用货船载重量人为损失一倍多。规定三种代表船型都有严重浪费航道资源,船型极落后,推广标准船型反引起自发船舶大型化,配套设施还面临返工。至今我国  相似文献   

13.
(1)《长江水系钢船建造规范》修改通报(2)《玻璃钢船建造与检验暂行规定》(3)《海船防污染规范》修改通报(4)《海船无线电设备规范》修改通报(5)《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修改通报(6)《长江水系船舶稳性和载重线规范》修  相似文献   

14.
1.在河运的专业化进程中,我国特有的梭形顶推船队发展到分节驳顶推船队,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监。2.进一步完善我国河运驾驶理论教育的过程。3.逐步推广长江雷达导航和增进通讯联络以提高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5.
简讯     
船舶检验局(ZC)1984年出版物船舶检验局(ZC)1984年公布的规范和文件共11种:1.《海上固定式平台入级与建造规范》(中文版)2.《海船信号设备规范》(中英文合订本)3.《海上平台安全规则》(中文版)4.《苏伊士运河船舶吨位丈量规则使用办法》(中文版)5.《长江水系钢船建造规范修改通报》(中文版)6.《国际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中英文合订本)7.《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81年和1983年修正案》(中、英文版)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颁布的《内河钢船建造规范》(1991)<以下简称“内规”>第11.1.4.2条中,“……由蓄电池洪电,其电压不大于50V者,馈电线路的电压降应不大于标称电压的10%,对于航行灯、信号灯的电压降应不大于蓄电池标称电压的6%。”很明显,“内规”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航  相似文献   

17.
李伟强 《广东造船》2004,(3):53-55,4
笔者在内河油船的检验中发现,有些问题在《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以下简称为《内规》)及《钢质内河船舶人级与建造规范》(以下简称为《规范》)中是无法找到答案的,《内规》及《规范》中关于油船要求的有些规定不够明确,很具争议,也有些规定存在不合理或不符合实际的地方。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本人在实际检验中采取的处理方法以及对《内规》、《规范》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8.
近三十年来分节驳顶推船队有了迅速的发展,并逐渐地淘汰了原有的拖驳运输。其重大的技术因素是人们通过无数次的航行实践和模型试验,证明顶推船队在减小航行阻力方面有明显的优越性,特别是在推进器前面的两侧加设倒车舵后船队的操纵性能得到大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正> 2320kW长江油运推轮(长江63001)是由中国长江轮船总公司南京长江油运公司委托金陵船厂设计并建造的,是目前长江上最大的油运推轮,为国内首制船。该轮与新造的四艘五千吨原油半分节驳组成二万吨原油顶推船队,承担长江干线赵庄沟至安庆、九江、武汉等地的原油运输任务。该轮已于1991年3月投入营运。该型推轮将逐步替代现有的1941kW推轮船队。该轮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崔燕 《中国船检》2020,(4):78-80
验船规范修订是船舶安全技术标准不断更新的过程,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如果说我国1967版《钢质海船建造规范》(试行草案)是第一次打破苏联规范框架的实践,为我国船舶修造和营运检验建立了自己的检验技术标准,那么1973版钢船建造规范的颁布实施,不仅代表我国开始多学科开展船舶规范科研工作,更为船舶检验局规范研究机构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