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徐杏  郝军 《中国港口》2014,(2):1-3,12
<正>一、我国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对港口的管理和指导。我国港口管理体制三次重要改革,是不断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的产物。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实行全国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因此,五十年代后期,沿海主要港口均归中央统管。此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港口一直由中央管理,实行"政企合一,港航一体"的管理体制。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下,原有的港口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我国政治、经济改革发展的需要,我国港口管理体制开始步入不断改革完善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我国将在"十五"期全面推进港口体制改革,这是我国港口发展史上又一次重大举措."港口下放,政企分开"是这次改革的核心思想."港口下放"是对双重领导港口要进一步下放到港口所在城市,"政企分开"则将目前政企合一的港务管理局中的政府职能分离出来,组建港口管理局,对本地区港口行使行业管理职能;港口的企业部分重组为港口集团,独立运作.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在体制改革后,企业内部新机制如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职能管理模式如何运作,以适应国家新的港口管理体制,确保我们的港口向多功能、全方位、现代化的国际大港迈进.  相似文献   

3.
港口管理体制系列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管理沐制是《港口法》起草中的热点问题,特别是《港口法》的起草过程也正值交通部水运体制改革的运筹过程,此两件大事都涉及港口管理体制。而港口的管理体制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所谓立法即是利益的调整。从世界范围来看,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港口、同样的港口不同的时胡,其港口管理体制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更加使得港口管理体制问题显得扑朔迷离,而关于港口管理体制的各种观点也就更加异彩纷呈。 本刊将连续四期刊登交通部体改法规司条法处叶红军同志撰写的有关这方面的专题系列研究。 本专题系列研究共分四部分:(一)港口管理体制沿革;(二)港口管理体制与国民经济、国家经济改革的关系;(三)《港口法(送审稿)》设定的港口管理体制;(四)国外港口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薛文 《中国港口》1997,(5):14-16
<正>“政企分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按照国家确定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框架,港口管理体制如何改革,政企如何分开,这是港口面临的热点和难点。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实践,试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认识。 一、港口管理体制历次变更的回顾 回顾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港口体制改革的历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为计划经济时期;二为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计划经济时期。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着实现财政经济统一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繁重任务,从而实行全国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在港口来讲,当时主要是接收国民党遗留下来的烂摊子,拾残、清理、整顿,忙于恢复生产。对于如何管理尚无经验。毛主席提出“以俄为师”的口号之后,1954年政务院颁布了《海港管理暂行条例》,于是港口管理体制正式定格于苏联摸式“政企合一、港航一体”,“集中领导、区域管理”。在领导关系上,因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期间曾经历了四次大的变更和反复: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正在逐步取代旧的计划经济运行机制,现行港口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日益显露。主要是: 1.现行的港口管理体制还不能真正发挥中央和地方对港口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 80年代,港口实行双重领导、地方为主的港口管理体制,是在我国基本上还是实行计划经济模式的情况下提出的,因此,整个改革实质上是旧机制向新机制转换过程中的一个探索,明显地带有计划经营模式的痕迹。目前下放港口中,计划、基建、价格、财务等重要方面仍以中央管理为主,地方政府主要对下放港口行使劳动工资、人事管理等权限。从区域经济和地方利益角度出发,地方政府一方面对下放港口的生产经营管理进行某些行政性的干预和协调,既促进了港口建设和生产经营的发展,同时也一定程度造成企业非税负担的加重。另一方面,地方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在中央投资体制改革不到位,一定程度影响港口基本建设的情况下,大搞地方性港口建设,加上港口宏观管理失控,港务局作为市政府管理港口的直属机构名不符实,难以行使对本区域内港口规划建设、港口对外开放、岸线使用管理、港埠行业管理等政府管理港口的行政职能,致使区域内港口  相似文献   

6.
宋德星 《中国港口》2006,(4):5-8,31
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刚刚闭幕不久,传统佳节刚过,我们就在这里召开全国港口引航管理体制改革会议,这是今年港口管理工作召开的第一个会议,也是第一次专门就引航工作召开的全国性会议。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学习贯彻国办发〔2001〕91号文件和全国交通工作会议文件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搞好我国港口引航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国港口行政管理体制。下面,就搞好这次港口引航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谈几点意见。一、港口引航管理体制改革是落实国务院决定的要求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人民政府以及社会各个方面投资、建…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建立一个管理统一、安全引领、公平服务、高效廉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港口引航管理体制,使引航效率更高,服务质量更好,安全更有保障,促进我国港口事业又快又好地健康发展,2月15日,交通部在广东南海召开全国港口引航管理体制改革会议,就进行港口引航管理体制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记者在会议期间与部分参会代表进行了交流并参加了会议的讨论。来自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港口局、港口企业和引航站等方面的代表一致表示,拥护和坚持这次港口引航管理体制改革,并将积…  相似文献   

8.
彭翠红 《中国港口》2001,(12):1-1,23
最近,国务院已正式批准转发了交通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央企业工委联合提出的《关于深化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这是自1984年以来又一次港口体制的重大改革,也可以说是80年代我国港口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这次改革在我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际实施,无疑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舒洪峰 《中国港口》2006,(12):26-28
中国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后,港口管理体制下放,充分调动了地方发展港口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各地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港口发展计划,中国港口建设步入了一个高速建设时期。但是,由于港口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港口的建设和发展不仅要求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与优越的经济区位,同时也要求雄  相似文献   

10.
董艳梅 《中国水运》2011,(11):26-27
通过分析江苏沿海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现状及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外港口建设的经验,提出江苏沿海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各个国家都在调整自己的对外开放格局,开始把开放的重点由沿河开发转向沿海开发。为适应国内外新形势,从2001年底开始,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港口法》、《行政许可法》等,对港口管理体制实施改革,随后江苏省及其下辖的市、县也开始探讨港口管  相似文献   

11.
港口铁路面临的发展机遇 1.政企分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2001年11月,国务院启动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决定将港口下放地方,实行政企公开。全国大多数港口目前已按照国务院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完成改制,国务院这次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对港口企业既是发展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实行政企分开,港口集团按现代企业制度成立,能充分发挥企业的自主经营管理,必将有力促进港口企业发展壮大。这对港口铁路运输亦是一个大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政企分开后,越来越多企业参与了港口的业务,港口运输业必将竞争更加激烈。因此,港口政企分开,对港口企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改革与发展同步。  相似文献   

12.
天津港是我国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港口。1984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决定:天津港自6月1日起下放天津市,实行“双重领导,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和“以收抵支,以港养港”的财务政策,从而正式揭开了我国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由于这一改革决定比...  相似文献   

13.
《中国港口》2002,(4):49-51
编者按 :为了使读者了解国外港口管理体制与港口管理的动态 ,以便更好地实施本港的管理体制改革 ,本刊特对交通部水运司和中国港口协会共同汇编的《德国港口管理体制与港口管理》资料作连载介绍。  相似文献   

14.
张翼 《中国港口》2002,(11):16-17
<正>由于港口管理长期以来实行迥然有别于其他行业的体制,很多配套改革措施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到位,必须认真思考才能妥善解决。本文仅就港口体制改革涉及的几点财务管理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一、港口建设费本次改革将港口管辖权从中央政府下放到地方政府,由中央计划管理体制转变为地方管理体制。权、责、利平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权力下放必然意味着责任和资源的下放,地方政府要有效地行使港口管理权并承担起港口发展的重任,就必须获得相应的管理资源。港口建设费作为支持港口发展的一项主要经济资源,现行征管体系存在以下弊端:  相似文献   

15.
<正> 在刚步入21世纪之际,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国家对港口再次进行了重大改革,将沿海和内河主要港口下放地方管理,并同时配套改革港口计划、财务管理体制等有关方面,为港口在新世纪的发展确立一个新的管理体制。在新的管理体制下,如何发展和管理港口,是一个当前迫切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港口建设 港口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建设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港口建设任务主要靠政府承担,对码头建设实行审批制,在什么地方建、建多少、由谁建、怎么建等等都要经政府部门审批,这主要是由国家对项目管理的计划体制决定的。同时还可能考虑到港口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年末岁尾,我国港口在收获的季节里正勾画着新的港口管理体制蓝图。 在我国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大步推进,期盼久已的《港口法》即将出台、我国港口管理将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契机下召开的全国首次港口管理工作会议,以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为指针,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港口管理特别是两次港口体制改革的经验,在认清与明确新的形势和任务的前提下统一了思想,理清了思路,增强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创港口管理工作新局面的信心。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在会议开幕当天所作题为《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努力开创我国港口管理  相似文献   

17.
吕航 《中国船检》2006,(3):42-49
引航体制是港口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港口体制改革,为引航体制改革制定了三年的过渡期。如今,交通部下发的《关于我国港口引航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这次改革将本着“工作不断、管理不乱、平稳过渡”的原则组织实施。从2006年2月份开始,用半年的时间完成。意味着,引航管理体制改革终于告别休眠期,加速向目标冲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正>改革开放以来,除秦皇岛港外,所有的大中型港口均实行了“以所在城市为主,以交通部为辅”的双重管理体制。这种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方和所在城市缺乏自主权的问题,调动了地方和所在城市的积极性,港口建设和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就,然而,无论是港口改革与开放,还是港口的建设与发展,都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港口改革、建设和发展面临新问题 1.中央、地方和企业的关系仍未理顺 中央、地方和企业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港口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由于“双重领导体制”下港口在行政上受地方政府领导,但在港口建设与经营方面仍由交通部实行行业领导和管理,地方政府对港口的投资和经营收益无权过问,使地方的积极性仍不能充分发挥;同时,由于对港口实行以所在城市管理为主,又不能不造成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对港口改革、建设与发展的关心程度下降,协调能力不足,致使地方主义、分散主义倾向有所滋长;再加上实行“以港养港,以收抵支”的财务管理体制根本不能使港口企业做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港口企业的积极性也无从调动,活力不足的问题也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实践证明,现行的“双重管理体制”并没有理顺中央和地方、所在城市及企业之间的关系,更不能适应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需?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转变港口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年的试点准备,我国将在"十五"期全面推进港口体制改革,这是我国港口发展史上又一项重大举措."港口下放、政企分开"是这次改革的核心思想."港口下放",对双重领导港口要进一步下放到港口所在城市;"政企分开",将目前政企合一的港务管理局中的政府职能分离出来,组建港口管理局,对本地区港口行使行业管理职能;港口的企业部分重组为港口集团,独立运作."港口下放",比较符合世界港口属地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地方政府积极、主动地为港口发展提供各种支持;至于"政企分开",主要解决运输市场开放后港口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多元化情况下,如何强化政府管理职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 最近,各地对港口进行了新的体制改革,我国港口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港口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对促进港口的新发展无疑是很有帮助和启发的,本文就十个主要关系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港口是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对外贸易的运输通道,又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因此,在港口的发展问题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都十分关心和重视。建国以来,我国港口通过能力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为缓解港口对经济的制约,港口的建设以中央政府为主,地方政府为辅。港口实行属地化管理后,地方政府负责港口的人、财、物,港口建设将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