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反向与换相混合连接的不断电切换变极电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特殊的换相法变极——无环流2△/3△不断电切换变极的基础上,结合普通反向法变极,加以混合连接,使电机变极前后两种极数下的磁密比值得到调节,且保持不断电切换变极的功能,从而提高电机变极前后各极下的出力及性能.  相似文献   

2.
推拉杆式可调螺旋桨的轴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拉杆式调距桨由于其工作受力状况的特点,变距力对轴系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本文对考虑变距力后的轴系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ZC”规范中的某些设计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3.
朱秋媛  戴勇 《船电技术》2008,28(2):105-107
本文采用ansys和ansoft软件进行多相感应电机短距和整距的电磁场分析,得出多相电机设计的有益结论,并通过试验验证电磁场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周贵厚  解锦辉 《船电技术》2007,27(5):273-276
本文运用傅里叶分析和绕组函数的方法,推导了集中整距绕组五相感应电动机的磁动势,得出集中整距绕组五相感应电机能更好地增加电机的电磁转矩、提高转矩密度.同时给出了静止坐标系(a-b-c-d-e)下考虑三次谐波电流的数学模型,通过比较绕组中加入和不加入三次谐波电流的仿真波形,得到集中整距绕组五相感应电机加入三次谐波电流能够提高转矩密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船舶轴带电机及其PTO/PTI工作方式的原理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既可以从主机吸收能量发电,部分或全部替代电站发电机,也可作为电动机从电站吸收能量驱动螺旋桨,“轴带电机”的概念已经形成十多年了。此文简要介绍船舶轴带电机作为发电机和电动机工作的原理和应用,认为可较大提高变距桨船舶航行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胡云波  陈香润 《船舶》2023,(4):122-130
轻量化、集成化设计是气垫船机电设备设计过程中的要点。该文通过对某船变距液压系统进行分析,根据相关设计要求梳理获得变距液压集成泵站的设计参数,据此开展常规设计和轻量化设计方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轻量化、集成化的设计方案可有效降低泵站的整体质量,提高泵站的集成度。基于轻量化设计方案开展变距液压泵站试制,并通过试验研究可知,液压泵站的主要性能指标均满足系统设计要求,验证了文章所提出的轻量化、集成化液压泵站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变距液压集成泵站的轻量化设计可为后续气垫船变距泵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袁帅  万军华  伍威  高贤 《船电技术》2023,(1):50-53+58
针对永磁无刷直流电机(BLDCM)中采用的输入输出线性化控制方法,对电机参数变化及外加干扰时鲁棒差问题,研究了一种简单的BLDCM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借助于微分几何理论,将一个具有理想动态性能的线性参考模型引入BLDCM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之中,设计了基于模型参考滑模变结构的BLDCM控制器。该方法可以使BLDCM具有理想动态特性,在实现对电机状态的精确跟踪的同时,也对电机参数变化和外部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最后实验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陈雷  雷雄  张海凤 《船电技术》2009,29(10):29-32
电机的通风发热计算较复杂,一般计算准确度较差。本文运用经典的通风风路计算与有限元分析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某船用无刷隐极同步发电机的通风发热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电机试验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大大提高了电机通风发热计算的准确性,解决了隐极同步发电机设计中的通风发热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9.
船舶调距桨控制系统遗传算法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调距桨控制系统现状,设计了调距桨控制系统过程模型,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整定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PID难以获得最佳整定效果的缺点,用于调距桨控制系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邹俊杰 《船电技术》2006,26(4):28-30
三相异步鼠笼式电机具有构造简单,工作可靠性高的优点,因而在船舶电力拖动系统中应用很广泛,其调速主要采用变极调速法。本文通过介绍常用变极调速应用原理及分析,得出各变极调速的性能特点,从而为我们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和电动机的运行特点选择合适的变极调速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武树飞  王铁军  王悦 《船电技术》2007,27(3):134-137
本文研究了空间电压矢量选取的一般方法,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MMF等效法,这种新的方法能推广到n相电机控制中,它是从电机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在电压逆变器控制多相电机过程中,该方法通过电压分频和绕组转换,使转换前后的MMF保持不变,然后将通过逆变器开关组合得到的各个电压值沿各自电压方向合成,通过合成更简洁地得到一组理想的电压矢量,并与一般选取方法采用矢量分解投影得到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杨松  柳长江 《船电技术》2009,29(10):25-28
基于CFD流体计算软件fluent,对大型永磁电机定子端部通风结构和流动区域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三维流体场的求解域,建立了包括散热器和风扇在内的定子端部模型,给出了求解域内的边界条件并且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优化了通风结构。得到了端部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该结果对电机设计人员的通风通风系统和绝缘结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基于交流伺服电机和电动缸设计的16单元摇板式造波系统,阐述了在造波机上使用交流伺服电机以及使用电动缸和运动控制器的优点、机械和控制设计要点、波浪信号生成方法和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抑制无刷直流电动机电流换相产生转矩脉动的新方法——六相无刷直流电动机,由两套三相对称的绕组组成,其中A2相滞后A1相30°电角度,B2相滞后B1相30°电角度,C2相滞后C1相30°电角度。文章分析六相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六相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和系统仿真模型,并对其他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六相无刷直流电动机转矩脉动较小且具整个驱动系统有较强的容错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高频变压器绕组损耗进行高效、准确地建模与分析,是其开展热性能设计与优化的前提之一.解析方法难以准确模拟变压器实际复杂结构下的电磁场问题.本文针对周期性非正弦工况下的高频变压器绕组损耗计算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傅里叶分析,将求解三维瞬态场有限元问题等效为,以求解各次电流谐波的二维涡流场有限元问题为基础,进行三维涡流场分析...  相似文献   

16.
唐剑飞  王林 《船电技术》2012,32(6):44-47
本文利用Ansoft仿真软件对不同绕线方式下的电机电磁场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气隙磁场与定子铁心所受径向力,对多相电机的低噪声设计方法进行了讨论。通过分析不同负载条件下的电机电磁场,研究了负载对电机噪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五相异步电机矢量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建立了五相方波绕组异步电机在静止abcde坐标系和旋转dqz1z2z3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对样机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控制策略是可实现、高性能的,为今后研究五相方波绕组异步电机非正弦供电控制策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郑建  田忠殿  王平  胡举喜 《船舶工程》2020,42(S1):120-122
本文介绍了吊舱推进器功率密度高、节省舱室空间的优势,指出了推进电机温升水平直接决定了吊舱推进器性能优劣。推进电机温升主要来自绕组线圈发热、推力轴承摩擦发热和支承轴承摩擦发热,并且受试验环境影响。如何求解绕组温升、推力轴承温升、支承轴承温升与试验环境关系,关系吊舱推进器试验设计成功与否。本文从推进电机发热与试验环境热交换的耦合关系建立温升数学模型,得到推进电机和试验环境的稳定温度,为合理、科学的试验环境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通过2MW吊舱推进器动态加载试验对分析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多相永磁同步电机推进系统中由于逆变器功率开关元件的短路或断路所引起的故障,根据综合矢量方法,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容错控制方法;根据多相PMSM电力推进系统缺相故障后绕组的非对称分布的特点,提出了故障状态下形成圆形磁场的各相定子电流的幅值和相位条件;以12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电力推进系统为例,对最经常发生的一相及二相绕组开路故障进行容错控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容错后,转矩的原理性波动从根本上得到消除,交、直轴电流和转矩过渡过程较为平稳,过渡过程时间很短。依据仿真结果还给出了为使系统保持原有的转矩输出,容错后的各相电流幅值需增加的补偿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