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0 毫秒
1.
识别中途站的线路承载能力(经停线路数)对公交线网规划以及合理设置站点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在充分考虑公交车辆到达概率、排队率和乘客上下车时间对站点线路承载能力的影响的基础上,基于迭代算法的思想对公交专用道中站点的线路承载能力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单车乘客上下车总时耗固定的情况下,平均到达率越低,车辆进站排队率越高,站点线路承载能力越大;车辆进站排队率固定的情况下,平均到达率越低,站点线路承载能力越高。  相似文献   

2.
快速公交系统停靠站台停车延误是影响快速公交运行车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构建快速公交系统站台停靠时间模型是提升快速公交服务水平的基础理论研究。本文选取盐城BRT-1号线的起始站、中途站、客流离散站等三类站点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法与数据挖掘法,构建快速公交系统站台停靠时间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盐城市BRT-1号线三类站台的快速公交车辆停靠时间与上下车乘客人数呈线性关系,即快速公交车辆停靠时间与上下车乘客人数的检验参数R2均大于0.8。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站台门的运用实施可以显著提高旅客候车的安全性,其安装方式同时也影响旅客乘降效率,因此站台门的安装设计方案研究势在必行。本文综合考虑站台候车组织模式,分析了我国高速铁路站台门设计现状及需求,以减少旅客候车及乘降时间、降低建设成本、优化车站空间利用为目标,以典型动车组车型及停靠方式为案例,分析采用不同数量的站台门对同一组动车组车门的最优覆盖度,提出了典型动车组的最优站台门安装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动车组车门覆盖度较高、经济型较好,可以显著提高旅客乘降效率。  相似文献   

4.
当前城市雾霾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汽车尾气排放是造成城市大气污染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重型车中的柴油公交车在怠速、低速、加速启动以及减速过程中产生的尾气排放量是正常速度行驶过程中的2倍以上,车辆在怠速、低速、加速启动、以及减速过程中车辆自身所带的尾气处理装置未能有效的运行,对尾气的处理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对公交车站台的外观设计进行考察研究,预期利用公交站台与道路平面的高度差,设计一套公交站台尾气回收装置,将其安置在公交站台中,将公交车在站台停靠时产生的尾气回收处理后,达到可排放标准再排放到大气中,从而达到保护城市大气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项目针对快速公交的线路与道路规划、BRT系统整体设计、工程建设实施、运营组织与管理等,形成了由一、二号线及环线组成的"十字加环"的快速公交骨架网络系统。该系统主要特点:采用了非物理隔离的公交专用道、中央侧式站台以及安全屏蔽门;采用了低能耗、低排放、技术先进的大容量车辆;优化了线路走向、交通信号配时,形成了支线与干线组合的运营模式;开发了具有GPS、通讯、电子站牌、信息服务等功能齐全的快速公交智能化系统;实现了站台售票及同台同向免费换乘。  相似文献   

6.
叶彭姚  陈润萱 《综合运输》2022,(2):62-67+121
公交进站排队是影响公交服务可靠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提高公交运营可靠性,提出以不同排队长度的互补累积概率作为公交站点的服务水平指标,基于大量公交AVL数据,探究公交到达率与互补累积排队概率之间的函数关系,计算不同服务水平下站点的到达率阈值。研究发现到达率与不同排队长度下的互补累积概率的散点图均呈“S”型分布,针对该特点提出以Logistic模型来描述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并以成都市5条公交走廊沿线的19个站点为例对其拟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在19个站点均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因此认为公交到达率与互补累积排队概率符合Logistic函数关系。该研究结果为不同公交站点合理到达率阈值的选取提供了基于数据驱动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实际运营中,公交车辆服务的线路编号调整频率高,而在车辆信息表中存在更新不及时及只增加不删除的情况,极大地影响了结合GPS数据匹配上车站点方法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公交GPS到离站数据的线路校核方法,首先根据距离最近原则为每条公交GPS到离站数据匹配上车站点,并对途经该上车站点的线路号计数一次;然后按照车辆编号对GPS到离站数据进行分组,分别统计各组中,线路号计数值最大的线路号,以此作为该车辆编号的校核线路;最后根据GPS数据点、原始线路、校核线路进行抽样人工复核,验证校核的准确度。案例数据表明,校核有效率高达98%,并将人工检查的比例降至20%以下,在保证准确度的同时提高了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8.
王子甲  陈峰  李小红 《综合运输》2012,(6):71-74,87
本文基于对香港铁路公司的实地调研,结合其线网规划,分析了香港地铁同站台换乘的实现形式、运营特点,并与其他城市同站台换乘站的实现形式进行对比,采用计算机行人仿真方法和工具,建立3D仿真模型,对两种典型的同站台换乘布置形式进行评价分析,比较了两种形式下换乘站台的客流密度和换乘时间等指标,认为在换乘量较大的情况下香港地铁采用的单向同站台换乘可以大幅提高换乘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实现公交高效化运营与资源合理化配置,合理安排车辆运力与确定发车时间间隔至关重要。文章针对现有城市公交线路发车时刻表及运力安排一般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客流量调查的公交线路运营指标合理性检验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线路单向最大日断面客流量,进而运用客流需求法计算得出线路日发车周转数、平均发车时间间隔和线路日运营需求车辆数,并结合实例分析,通过与实际线路运营指标对比,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指导实际线路运营的合理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物流中心道路布置及物流园区出入口车辆排队系统信息化的现实需求进行分析,结合信息化在物流园区出入口车辆排队系统中的应用现状阐述物流园区出入口车辆排队系统的特征,用排队论的方法对物流园区车辆排队系统进行研究,探索通过信息化提高园区出入口车辆出行效率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