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解决泵闸流道异形混凝土结构容易产生温度裂缝的问题,基于航塘港南延伸整治工程的实践,依据热传导理论,建立泵闸流道混凝土结构温度场计算模型并进行三维仿真分析。针对计算成果,制定了调整冷却通水管路、调整通水参数、改进混凝土特性和施工条件以及设置后浇带的温控优化措施。对比温度场模型的计算反馈值与实测值,并检查现场混凝土实体质量,结果表明,温度场模型仿真算法可靠、温控优化措施有效,因此认为该模型可成熟地运用于后续工程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2.
文中依托某桥主墩承台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了温度场数值模拟和现场温度监测结果分析。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SOLID70热单元,选定与施工温度监测相同的断面进行有限元分析。此外,利用实测温度和冷却水管出入口水温温差,对本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技术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温度荷载是导致泵闸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泵闸中的进出口流道结构、底板、墩墙的尺寸往往属于大体积混凝土范畴,其为空间复杂异性体,尺寸大且个性化突出,若施工过程中温控措施不合理,混凝土浇筑块内外温差过大,结构在变形约束和温度荷载的作用下,容易产生过大拉应力,显著增加结构的开裂风险.结合航塘港泵闸实际工程,从材料措施、温控措施、结构措施,以及管理措施方面综合讨论了泵闸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关键技术.其成果可为相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外公路》2021,41(3):83-88
桥梁的承台混凝土体积大,施工措施不当易产生温度裂缝,从而影响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因此有必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场及温控技术进行研究。该文以南沙港铁路西江特大桥承台施工为背景,对自然冷却时温度场的变化规律进行数值分析,并对冷却水管的布置方式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开展承台智能温控系统设计和现场施工实践。结果表明:夏季自然冷却状态下,承台内部大部分区域温度场趋于一致,在靠近外侧面附近温度略有下降,在靠近顶部附近温度梯度较大;冷却管长度对散热影响较小,分区布置管道(冷却水从独立直管进入,从蛇形管流出)降温效率高,所设计并采用的智能温控系统具有较好的温控效果。  相似文献   

5.
斜拉桥下塔柱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聚集的水化热高且混凝土散热困难,因此温度裂缝控制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该文结合工程实例,依据温控标准,提出温度控制措施,通过Midas软件模拟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场,分析混凝土浇筑、水管冷却及边界条件等因素对其温控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温度监测方法以检验温控标准和措施效果。其数值分析与现场监测结果达到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南洞庭湖特大桥塔座及首节塔柱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应力水平,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模型,分析现场浇筑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及温度应力随龄期的变化情况,对比混凝土中有无设置冷却水管对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彭再勇 《隧道建设》2016,36(9):1139-1146
红谷双向6车道沉管隧道管节具有横断面尺寸大且结构形式复杂、一次浇筑混凝土体量大、内外温差及温度应力大和防渗抗裂性能要求高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首先通过水化放热性能试验和小圆环开裂试验优选了胶凝材料体系,进而通过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抗渗性能试验确定了低热低收缩的混凝土配合比,然后开展现浇试块和管段的温度测试,分析大体积混凝土内温度变化规律和冷却水管的降温作用,并结合温控测试与信息化施工技术指导了后续管段预制中冷却水管的布置及相关温控防裂措施的动态部署。最后结合试验分析结果与现场施工环境,形成了管节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分段分次分节浇筑和快插慢拔捣固工艺、循环冷却水管通水时间和管节拆模时间控制、管节各部位针对性养护措施等贯穿管节预制全过程的防裂技术,确保了沉管管节大体积混凝土的防裂抗渗性能。  相似文献   

8.
由于连续刚构桥零号块体积大且结构复杂,在施工时水化热效应较难控制,结合实例工程的实测温度数据,通过选取接近工程实际的热力学参数进行精细化仿真分析,找到零号块温度场变化的一般规律,并采用热流耦合算法模拟埋设冷却水管的零号块施工过程,分析含水管混凝土温度场的变化规律,找到影响零号块通水降温的关键因素,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避免特大方量异形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产生温度裂缝,以沪通长江大桥桥塔下横梁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软件建立大型有限元温度场模型。针对下横梁大体积(11 600m~3)、高强度(C60)、结构不规则的特点,以内部最高温度及最大主拉应力为主控参数,优化冷却水管布置及相关参数选取。结果表明:冷却水管布置的间距越小、根数越多,下横梁混凝土降温越快,这会造成混凝土内部收缩过快,使得最大主拉应力变大;冷却水管通水温度越低、通水时间越长、通水流速越大,会导致与混凝土内部温差过大,增加收缩应力。实践证明,采用优化的方案后,各项温度参数均满足规范要求,有效地避免了结构产生有害的温度裂缝。  相似文献   

10.
由于连续刚构桥零号块体积大且结构复杂,在施工时水化热效应较难控制,结合实例工程的实测温度数据,通过选取接近工程实际的热力学参数进行精细化仿真分析,找到零号块温度场变化的一般规律,并采用热流耦合算法模拟埋设冷却水管的零号块施工过程,分析含水管混凝土温度场的变化规律,找到影响零号块通水降温的关键因素,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该文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出现的极限破坏状态,综合道路等级、交通等级,以及施工因素,分别就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整治,层间接触处理,防裂处理,排水问题,厚度选择做了分析,并推荐了"白加黑"路面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2.
该文根据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道路施工管理的实践,分析了沥青路面不平整的产生与施工人员素质、土路基施工质量、路面底基层与基层的施工质量、使用的路面材料的质量,以及路面施工机械的选用的关系,并提出应采取的相应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310国道改造工程为例,介绍了公路改造工程中沥青路面机械化作业中机械设备选型与配套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邓云纲 《交通科技》2012,(5):76-78,108
通过查阅大量国外文献,分别从交通量等级、连续级配沥青混凝土、沥青表处路面及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津巴布韦沥青路面的材料技术要求和施工工艺,并与我国的沥青路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津巴布韦等类似非洲国家的道路交通量非常小,所采用的路面结构主要以低等级路面为主。  相似文献   

15.
针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的不断产生,路面使用年限越来越短,分析了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中纤维封层中不同种类材料的特性,给出了各种材料的最佳选取原则,并对纤维封层的技术特性以及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为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养护维修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国外电厂内道路设计通常要求按美标执行,由于其极强的专业性,成为国内道路专业设计人员的一大设计难点。介绍了一种针对电厂道路的AASHTO道路路面结构层设计方法,详细的阐述了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参数的选取、等效轴载的换算、结构层厚度的计算等。通过展示可以看出本设计方法是快捷有效的,可供同业者熟悉AASHTO道路结构设计流程,方便相关人员更加快速的掌握AASHTO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有"东方华尔街"之称的天津市解放北路道路改造工程设计,将原交通主干道改变为集商业、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景观道路。该文介绍了此项目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面结构的设计原则及施工注意事项;在路面结构设计中,采用水泥混凝土与花岗岩石材相结合的复合路面设计思路,能同时兼顾道路坚固耐用功能与欧洲古典景观效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简析滨海工业园区的道路特点,以具体工程实践为例,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建设规模,来阐述工业园道路改造工程应该注意的设计要点和可采取的相应措施,如地下管线的合理布置和施工期交通组织的合理安排、路面结构基层的选择、施工期的污水临时排放措施、道路可识别性打造等措施,以便为类似工程提供可参考的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大修大改浪潮兴起,现从资源可利用化、发展可持续化角度出发,采用有限元ABAQUS建立各路面结构类型模型进行力学分析,探讨共振碎石化路面结构的优势。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共振碎石化路面结构在未来更多农村公路改造中应用的可能性及合理性。另外,采用试验研究的方式,探索了调整水泥掺量、旧料掺量对破碎混凝土板再生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的影响,确定最佳掺量,优化设计参数。结论表明可广泛用于重、中、轻型交通的农村公路工程。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进步,道路建设也开始逐步加快发展步伐。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最常见到的施工材料就是沥青,而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离析。一旦沥青路面出现离析问题将会使其使用性能大幅下降。如何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并有效地减少离析现象,成为了当前业界十分关注的话题。该文从阐述沥青路面施工中的离析问题出发,分析了沥青路面离析的危害及其原因,并提出了沥青路面离析的防治措施。其成果可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