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破冰船是世界各国推进极地战略的重要抓手,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世界在役极地破冰船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芬兰、瑞典、丹麦等国家。其中,俄罗斯是全世界拥有破冰船数量最多,技术最先进,极地作业能力最强的国家。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其极地能力建设也不容小觑。本文旨在通过对近年来美、俄极地破冰船技术更新和能力建设情况的梳理,研判未来破冰船的发展趋势,从而为我国破冰船装备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沈权 《航海》2014,(2):14-18
最近,“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南极救援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的行动受到从国家领导到普通百姓的极大关注。俄罗斯科考船被困南极、“雪龙”号的救援行动,让不少人对破冰船的工作方式、破冰能力以及南极航行风险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3.
黄嵘 《船舶》2023,(1):72-79
随着世界各国对于南北两极地区资源与权益活动的争夺进一步升温,极地越发成为关注热点。中国“十四五规划”及国家新的极地战略方针,对新的极地装备提出了迫切需求。文中介绍了“雪龙”号和“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近几年的航行情况,并结合我国南北极考察使用需求,提出了我国亟须建设极地重型破冰船的迫切要求;同时选取国外典型极地重型破冰船,分析了最新动力推进系统配置特点,提出对我国重型破冰船的破冰能力、防寒能力及动力形式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1990年8月,苏联的原子能破冰船罗西娅号载着来自加拿大、德、法等国家的41名旅游者到达北极,从而在人类进入北极的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根据组织这次旅行的双方——摩尔曼斯克航运公司和西德“极地Schiffahrts咨询公司”的协议,这次极地航行持续两个星期。  相似文献   

5.
正极地区域发展的未来,从极地船舶发展现状及发展研判中可见一二。极地是世界各国未来发展必争的战略空间。当前,国际极地事务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北极地区进入了开发利用的准备期,南极地区围绕资源开发的竞争暗流涌动,冰区航行的极地船舶技术发展问题也成为了极地区域发展的战略问题。本文通过对极地船舶发展现  相似文献   

6.
王万勇 《船舶工程》2018,40(S1):1-3
简要介绍了国内首艘自主建造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深蓝”号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的研发背景及其主要性能参数,重点阐述了“深蓝”号在满足极地区域作业要求、南极磷虾捕捞、加工、储存等功能方面具备的一些特点及设计考量,为今后南极磷虾船及极地作业船舶的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南北极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区域,也是涉及国家权益的敏感地区。遥感技术是极地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航空遥感由于其独特的尺度优势,在极地遥感中扮演重要角色。文中论述了极地航空对地观测对于我国极地权益与战略需求的重要性,回顾并总结近年来国外极地航空观测计划与应用,在分析我国当前极地航空对地观测的现状及其与国外差距的基础上,尝试对我国南北极航空对地观测的未来应用方向进行展望,以期更好地开展我国极地科学考察,认识和利用极地,为人类共同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参与国际海事事务的不断深入,中国海事局与其他国家海事部门和区域组织的合作越来越广泛,出国团组和出访人数逐年有较明显的增长,在世界海事界地位明显提升。中国海事局与其他国家海事部门和区域组织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合作,如,中国-东盟、中韩、中日、中澳、港澳海事合作以及举办国际海事会议等等。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国际海运界的地位明显提升。国际海事组织现在非常重视中国,遇到重大问题时,秘书长会事先了解中国的态度,听取中国的意见。世界航运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岁末年初,解救受困南极浮冰区的俄罗斯客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国际联合救援行动引发全球瞩目。经过十数天的奋战与等待,中国极地考察船“雪龙”号顺利解救乘客并依靠自身力量成功突围。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发生于珠江口的“12·7”船舶碰撞溢油事故(以下简称“12·7”事故)被成功处置后,广东海事局在总结该事故处置经验的基础上,于2005年在珠江口开展了代号为“碧洋行动”的溢油应急演练。通过对“碧洋行动”设定的事故场景之一的推演和评估可以看到珠江口区域溢油应急合作对于该区域溢油事故应急处置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史婧力编译 《中国船检》2010,(11):I0017-I0017
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批准了临近波多黎各和美属维尔京群岛的”美国加勒比海”排放控制区域,该水域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排放控制区域,也是Marpol附则Ⅳ中指定的最小排放控制区域。其他三个排放控制区分别在波罗的海、北海和美国一加拿大海域。其中,波罗的海和北海已经生效,美国一加拿大海域在2010年3月份被采用为排放控制区域.有望在2011年生效。  相似文献   

12.
钟合 《珠江水运》2014,(18):20-21
近年来,北极航线破冰而出,不少公司看准机遇,纷纷试水北极航道,尝试能源运输。与此同时,极地船舶建造也随之升温。一时间,北极航线成为炙手可热的“黄金水道”,也给世界造船业带来无限畅想。那么,目前极地船舶的设计、建造领域呈现出怎样的格局?未来哪些船型将更适合在北极航行?中国如何抓住此次契机?  相似文献   

13.
徐双华 《航海》2006,(3):21-21
美国生物学家目前正投入巨资研究极地冰虫,希望在探索外星生命的旅程上迈出一大步。极地冰虫是少数活跃在极地低温下的生物之一,它们被生物学家称为“最小的无脊椎动物”。极地冰虫生活在终年积雪的冰川地带。如在美国的阿拉斯加靠近极地的冰川区都可以发现它们的身影。它们个头非常小,在雪地里就像一丝细细的小黑线。  相似文献   

14.
《水上消防》2012,(5):43-43
8月17日,中国北极科考队乘坐的“雪龙”号极地破冰船停靠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港。法新社说,这是“雪龙”号执行的第五次中国国家北极科考任务,却是它首次停靠、也是中国科考队首次正式访问北极国家。  相似文献   

15.
世界首座极地考察船专用码头——中国国内基地码头日前在上海正式通过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该码头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船彻底结束了多年漂泊无“家”的窘境,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母港。  相似文献   

16.
《珠江水运》2013,(18):39-39
中国一东盟合作共赢模式是世界区域经济合作的一大亮点。然而,在经贸合作火热的背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依然面临着贸易壁垒多领域存在、各国政治互信有待加强等诸多挑战。“热”与“冷”并存的现状,显示了中国一东盟自贸区进一步深化合作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于志同  黄彦  胡洛佳  马蓉  肖鹏  程晓 《船舶》2023,(1):12-19
极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新疆域,是未来大国之间围绕生态安全、利益福祉和战略合作的制高点,我国在极地科考、搜索救援、航道开发等方面面临新的需求和挑战。提升极地全球治理与安全保障能力,实现极地全域的实时感知、利用和主导治理已成为极地强国的标志。欧美日等地区和国家已加快发展极地环境认知的立体观监测能力,而我国的极地进入与探测能力仍存在明显短板,相关冰区和海区的第一手资料依旧缺乏,迫切需要加大对极地卫星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极区数据获取和采集能力。该研究侧重面向极地船舶航运的现实需求,系统论述国内外现有极地遥感卫星观测技术现状,提出我国极地天基观测系统的发展趋势,为论证新增极地卫星装备体系能力、制定顶层框架和发展路线提供支撑,支撑我国进入、开发和利用极地,增强在全球地缘政治敏感区和战略区国际重大事务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纪事·业界     
《中国远洋航务》2006,(11):16-17
我国拟建九大区域物流系统;中远集团、中核集团战略合作回顾与展望暨核能物流项目签约仪式在京举行;中海集运9600TEU“新上海”轮加盟欧洲航线;加拿大希恩国际货代在沪筑巢;中远再获巴拿马2006年度杰出海运奖;  相似文献   

19.
2月5日,《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湛江市金融工作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活动在湛江市举行。本次协议签订是广州与湛江两市金融系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部署、完善“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1月26日两市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首个具体行动。据介绍,双方将以此为契机,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地互相学习借鉴,深化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为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助力湛江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海洋科考、极地航道、极地资源探索等重要的国家需求,破冰船对于我国极地方针的重要性日益突显。通过搜集、整理、分析世界主要破冰船数据,按照注册冰级对现有破冰船进行分级,阐述世界各国破冰船发展规模,并对各类推进系统及主推进器在破冰船上的应用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我国自主研发破冰船推进方案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