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伟 《隧道建设》2002,22(2):13-14
本文结合百色水利枢纽导流洞穿越Ⅳ#沟的工程实例,介绍了跨 沟浅埋段盖挖施工这一新的施工方法,为以后通过超浅埋,极破碎的沟谷地形的隧道(洞)的设计,施工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选用有限元软件3D-Sigma,采用Drucker-Prager弹塑性本构关系对隧道浅埋段进行了施工全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应力、变形和塑性区随开挖变化的全过程;在偏压浅埋地形条件下,探讨了地表注浆预加固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对6种不同的加固方案进行了较详细的对比分析,根据其不同的加固效果,找出了最合理有效的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3.
《中外公路》2021,41(3):241-245
基于广东地区某三车道高速公路隧道浅埋偏压段衬砌裂损病害检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衬砌裂损病害进行统计分析。结合隧道施工及检测情况,对浅埋偏压段隧道结构受力情况分别采用荷载-结构法和地层-结构法进行了数值反演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对于隧道的浅埋偏压段,地层-结构法得到的衬砌受力情况更加吻合隧道衬砌裂损状态,受隧道施工及地形偏压的影响,浅埋侧隧道拱部围岩塑性应变和围岩压力大于深埋侧,因衬砌钢筋保护层较厚,导致钢筋无法有效约束裂缝发展,进而造成浅埋侧衬砌大面积开裂。  相似文献   

4.
任文光  江林峰 《公路》2013,(8):323-326
浅埋偏压地形、软弱围岩、突泥突水等地质灾害同时出现在隧道施工中时,施工方案应事先考虑并配合有力的技术措施。介绍大乘山隧道进口段掘进后,由于地质灾害产生的初支变形、塌方产生原因和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洞口段浅埋偏压隧道支护结构在施工时所存在的容易坍塌、整体位移过大等问题,在充分发挥抗滑桩、锚索和管棚优点的基础上,利用交叉施工和分时注浆方法,提出一种洞口段浅埋偏压隧道新型防护结构。建立地形偏压下防护结构的简化分析模型,并利用M法对防护结构在地形偏压下的内力和位移进行求解;然后利用变形协调条件对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进行修正,最终得出该新型结构在地形和施工偏压联合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状况。结合算例,对新型防护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ADINA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简化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为该新型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广东省云湛高速公路中间村隧道出口右线超浅埋(负埋深)偏压洞口的地形、地貌,采用了盖挖法设计施工方案,降低了洞口边仰坡的高度,减少了土石方数量,有效的减少了植被破坏,保护了环境,降低高边坡施工和后期运营安全风险,同时恢复地表施工期短,施工范围小,利于解决地表冲沟的排水,适合各类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施工。  相似文献   

7.
二郎山隧道洞口处整治及办弱围岩偏压段衬砌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伟明 《公路》2000,(12):70-75
二郎山隧道出口端围岩软弱,地形严重偏压,施工过程中发生坡体失稳、衬砌开裂等病害。该文介绍浅埋偏压地段坡体稳定性评价,病害整治,推导了浅埋偏压段外侧覆土稳定性计算公式,对浅埋偏压段外侧围岩弹性抗力的合理确定及外侧覆土稳定性与弹性抗力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针对重罗山隧道左线出口段与V形冲沟斜交下穿和最小埋深2.47 m的工程特点,采用盖挖法施工。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隧道受力、变形的变化规律,总结了浅埋偏压段盖挖法施工要点。结果表明:在隧道浅埋偏压段用盖挖法施工,可避免大面积明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又规避了隧道冒顶坍塌的危险,同时对缩短工期、保证质量等都有积极的作用,是浅埋偏压隧道最佳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某浅埋偏压隧道为依托工程,全面分析了隧道洞口段地质灾害的基本特性及形成机理,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出隧道洞口段支护结构受力及变形特性,提出了综合处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地质灾害主要为冒顶事故、坡面崩塌、初期支护开裂、钢拱架严重弯曲变形;其形成机理主要有地形地质条件、受力状态、气象因素、施工设计因素;隧道洞口段初期支护结构受力极不均衡,水平应力较大,右侧初期支护承受较大的围岩压力;采用地表覆盖封闭、增设临时支撑、反压回填、CD法施工、小导管注浆加固等措施可有效控制避免其施工地质灾害。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广惠高速公路小金口互通A匝道是连接广惠及惠河两条高速公路的连接线 ,原设计为高开挖路堑。后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及安全、造价因素 ,变更设计为四车道连拱短隧道。简要介绍高速公路曲线段浅埋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案 ,供类似情形的设计施工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二郎山隧道洞口处整治及软弱围岩偏压段衬砌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伟明 《公路》2000,(12):70-75
二郎山隧道出口端围岩软弱 ,地形严重偏压 ,施工过程中发生坡体失稳、衬砌开裂等病害。该文介绍浅埋偏压地段坡体稳定性评价 ,病害整治措施 ,推导了浅埋偏压段外侧覆土稳定性计算公式 ,对浅埋偏压段外侧围岩弹性抗力的合理确定及外侧覆土稳定性与弹性抗力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山岭隧道的进出口或穿越峡谷地区常存在浅埋段,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经济、高效地完成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成为工程建设的关键问题,兼具明挖与暗挖优点的盖挖法已初步应用于山岭隧道浅埋段,但其支护设计方法尚需完善。为此,基于山岭隧道浅埋段盖挖施工特点及其盖拱几何模型,首先提出盖拱承载受力简化分析模型;其次,采用结构力学方法建立出盖拱支护结构内力简化计算方法,获得盖拱安全厚度确定方法,并考虑盖拱与拱脚过渡段的平滑缓和作用,构建出拱脚扩大基础的承载力与稳定性分析方法;然后,采用所建立的盖挖支护设计方法探讨隧道埋深、盖拱矢高、圆心角、半径与拱脚宽度等因素对盖拱支护结构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山岭隧道浅埋段盖挖优化设计原则;最后,采用所建立的盖挖支护设计方法对工程实例进行分析,验证了工程实例典型断面盖拱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同时探讨了山岭隧道浅埋段盖挖支护设计方法及其优化设计原则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浅埋段盖拱宜与隧道支护结构完全接触,盖拱设计厚度不宜大于0.6 m、内侧圆心角不宜小于120°;盖拱与拱脚应设置平滑缓和的过渡段,提高拱脚地基承载力能有效减小拱脚扩大基础的宽度;隧道初衬钢拱架浇筑于盖拱内不仅能保证盖挖时隧道初期支护封闭成环,还能提高盖拱稳定性;地基注浆加固锚杆不仅能提高地基承载力,还能增强拱脚基础的水平抗滑移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乌坑坝隧道浅埋偏压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珠高速公路乌坑坝隧道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城北西约 4km ,处于严重浅埋偏压段。根据现场实际地质、地形情况和已发生的山体、二衬变形开裂情况 ,采取了边仰坡加固处理、偏压加固处理、浅埋段施工等措施 ,并简要介绍系统锚管施工、地表预注浆加固施工、长管棚施工等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炎汝(炎陵-汝城)高速公路熊猫洞隧道为背景,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该隧道进口浅埋偏压段施工过程进行二维施工模拟,比较了先开挖深埋侧主洞和先开挖浅埋侧主洞两种施工顺序,获得了浅埋偏压连拱隧道在采用不同施工顺序施工时隧道变形、中隔墙及初期支护结构的应力和位移等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洞口段,应采用先开挖埋深较浅一侧隧道,再开挖埋深较深一侧隧道的施工顺序.  相似文献   

15.
在与超浅埋上海地铁#9线斜交的沪杭客运专线某段线路施工中,存在着地铁盾构管片扰动破环与上部开挖引起地铁盾构上浮这两大技术难题,经过设计比选,提出桩板结构路基的结构型式、几何尺寸与计算方案;考虑超浅埋地铁地段施工的高风险性,提出桩板结构路基的关键施工技术,包括:全套管钻孔桩施工技术、结构施工工艺流程等。实践证明,在斜交超浅埋地铁段,采用桩板结构路基在施工与运营期间未出现安全隐患,桩板结构路基有效控制了沉降变形,达到了确保既有地铁安全运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对吉怀高速公路大坡岭连拱隧道怀化端洞口一侧位于山体内、一侧浅埋段各种设计方案进行必选,对连拱隧道在洞口段一侧位于山体内、一侧浅埋情况,浅埋侧采用明挖、暗挖、暗洞明作方案进行比较研究,为连拱隧道在隧道轴线与地形等高线斜交情况出洞,设计方案选择提供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17.
尹学平  唐红宁 《隧道建设》2014,34(Z1):282-285
介绍云桂铁路石林隧道、老笑一号隧道浅埋段有边桩盖挖法和无边桩盖挖法2个施工实例,总结铁路双线大断面隧道浅埋段采用盖挖法施工的关键技术,对大断面隧道浅埋段采用盖挖法施工的适用条件进行探讨,提出采用盖挖法替代浅埋暗挖法施工的条件,即当交通、水电等外部施工条件较好时,在一般地层隧道覆跨比为0.4~0.6的超浅埋段,岩溶洼地覆跨比为0.6~1.0的浅埋段可考虑采用盖挖法替代浅埋暗挖法施工。  相似文献   

18.
对吉怀高速公路大坡岭连拱隧道怀化端洞口一侧位于山体内、一侧浅埋段各种设计方案进行必选,对连拱隧道在洞口段一侧位于山体内、一侧浅埋情况,浅埋侧采用明挖、暗挖、暗洞明作方案进行比较研究,为连拱隧道在隧道轴线与地形等高线斜交情况出洞,设计方案选择提供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新建隧道下穿既有桥梁基础,特别是浅埋桥基时会对其产生不利影响,将尖点突变理论引入隧道下穿施工影响下浅埋桥基的稳定性评价,根据浅埋桥基系统失稳特点确定尖点突变模型的控制变量和状态变量,由尖点突变势函数推导出桥基结构的行为曲面方程,建立描述隧道下穿施工影响下浅埋桥基失稳的数学模型;然后根据该模型将桥基稳定性状态分为稳定阶段、不稳定阶段和失稳破坏阶段,并将各阶段的划分界限严格量化,作为结构的失稳判据;最后将此方法应用于某工程实例,分析结果和工程监测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与准确性,为开挖施工影响下的浅埋桥基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贺登华 《公路交通科技》2013,(4):226-228,239
结合北京房山线工程郭公庄站后折返区间的施工难点,在施工期间建立了地表沉降监测及预警系统,通过现场监测和数据分析及反馈,及时有效地保证了工程施工安全。从单双洞过渡段的沉降监测方案制定,预警系统设计等方面总结了该隧道施工的关键经验,分析了该阶段监测结果及地表沉降规律,对于类似浅埋暗挖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