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根据IEC 61000-4-2标准的4 k V放电电压的静电放电(ESD)电流表达式及待定参数值和其他放电电压ESD电流曲线的特征数据,利用迭代法、编程求解确定2 k V、6 k V和8 k V的ESD电流表达式的待定参数值,最后对不同放电电压的ESD电流表达式进行频谱和能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放电电压等级的ESD电流表达式的待定参数值I0和I1与对应放电电压等级呈线性关系,I0的比例系数约等于4.2,I1比例系数约等于2.3;不同放电电压等级间的电流直流分量呈线性关系,比例系数约等于1.318 9;不同放电电压等级ESD电流幅值,在频率0~30 MHz间随频率增加而下降,此后随频率增加而上升,在60 MHz时达到第二次峰值,再随频率增加而逐渐衰减,到1.2 GHz时衰减为零;同一频率,不同放电电压等级间的电流幅值呈比例关系,不同频率时其比例系数不同,随着频率增加比例系数减小; 8 k V放电电压的ESD电流能量是2 k V的20倍左右.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速动车通过曲线时轮轨磨耗问题,利用现场实际测量的不同磨耗阶段动车车轮型面,建立高速列车通过曲线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和曲线段轮轨接触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不同磨耗程度车轮通过曲线时的磨耗功率、垂向、横向动载荷变化规律,并且对比了动载荷和理论载荷下轮轨间接触等效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动车通过曲线时轮轨间的磨耗功率、横向力和横向蠕滑力等参数都随着车轮型面磨耗程度的增大而增大;标准型面到踏面磨耗量达到0.54 mm的过程为剧烈磨耗阶段,踏面磨耗量由0.54 mm增加到1.5 mm过程过为磨耗稳定期;可以根据磨耗Ⅰ型面对车轮型面进行优化,从而延长动车车轮的稳定磨耗阶段.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中耳是一个声能转换和传递装置。中耳受累必致听觉紊乱,后者临床上惯称传导性耳聋,对它的经典描述是骨导听阈正常,气导听阈下降,低频损害较高频严重,曲线呈渐升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腔及其内容物的  相似文献   

4.
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与离析程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整出具有不同特征的6种级配曲线,施工中在5个不同位置取样,检测不同级配类型混合料的级配组成、构造深度和密度,研究了各种级配混合料在生产及施工过程中发生离析的程度与规律.分析了检测数据的平均组间离差平方和及集料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混合料级配的评估与离析程度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级配混合料离析程度由大到小分别为反S型、间断型、最大密度曲线之上微弓型、S型、最大密度曲线型与最大密度曲线之下微弓型;对回归方程进行F(1,5)显著性检验,其概率值为0.013,小于显著水平0.05,说明该线性模型有效.  相似文献   

5.
利用四氯化碳造成原代培养人胚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模型,发现随培养液中丙二醛含量增加,肝细胞在活率下降,谷丙转氨酶释放增多。同时受损肝细胞白蛋白分泌及胞质膜流动性下降。提示脂质过氧化可引起人胚肝细胞多方面损害。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TBD234V6型增压柴油机,采用AVL-fire软件对柴油机额定工况下,0%、10%、20%及30%共四组二甲醚掺混比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额定工况下,与纯柴油相比,随着二甲醚掺混比增加,缸内爆压与温度峰值随之下降,且相应的曲轴转角均推迟,30%掺混比,下降幅度最大,下降率分别约10.3%、7.8%...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车辆在缓和曲线上的受力情况,利用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对转向架为ZK6的25t载货车辆通过3次抛物线型、4-3-4型、5次型缓和曲线时的动力学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并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缓和曲线线型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在连接点处;3次抛物线型缓和曲线连接点处的动力学性能相对4-3-4型与5次型较差,车体垂向加速度最大相差达到83%,其他指标相差也在10%左右;4-3-4型相对于5次型只是在缓和曲线上的分段点处的车体垂向加速度相差63%,而其他动力学性能指标相差均在2%以内;4-3-4型和5次型要体现其优势则需要增加其长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再生钢管大骨料混凝土柱的黏结滑移性能,设计8根钢管再生大骨料混凝土柱,并对其进行推出试验,试验主要研究了取代率及界面黏结长度两个因素与初始黏结强度和极限黏结强度的关系,得到相应黏结滑移曲线。结果表明:再生钢管大骨料混凝土柱的应力-滑移曲线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无滑移阶段、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加载端、中部及自由端全过程应力-滑移曲线具有相似性;取代率在一定范围内(0~40%),极限黏结强度随着取代率的增大而增大,在取代率为40%时达到最大,初始粘结强度随着取代率的增大有所增大,但增大幅度不大,得到再生大骨料的最优取代率约为40%;黏结界面长度在一定范围内(400~700 mm),初滑移黏结强度随着黏结界面长度的增加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约为0.001 MPa,而极限黏结强度随着黏结界面长度的增加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带板厚度、加强筋尺寸及循环加载模式对扁钢加筋板极限强度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基于初始变形、焊接残余应力和鲍辛格效应,针对不同带板厚度和加强筋尺寸的扁钢加筋板开展了3种轴向循环载荷模式下的极限强度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扁钢加筋板的带板厚度相同时,经循环载荷后,加筋板的极限强度随加强筋尺寸的增加而下降,其下降程度减缓;当加强筋尺寸相同时,经循环载荷后,加筋板的极限强度随带板厚度的增加而下降,其下降程度加剧;当循环载荷的幅值由大到小时,扁钢加筋板的极限强度下降程度最大;在等幅循环载荷时,扁钢加筋板循环后的极限强度下降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掺烧甲醇对某船用柴油机的性能影响,基于某V型常规增压柴油机,应用AVL-fire软件建立仿真模型,选取柴油机在额定负荷工作时,设置M0-M30共4组甲醇掺混比做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额定负荷时,与纯柴油燃烧相比,随着甲醇掺混比增加,缸内最高爆压下降约12.9%,缸内温度峰值下降9%,NO生成质量分数下降69.8%,Soot生成质量分数升高51.5%.本文研究结果为甲醇作为船用柴油机代用燃料的实际应用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行能力预测是公路设施规划、设计与运营中的基础环节.本文基于埃及曼努菲亚省12条农村双车道路段数据,研究了公路线形等几何特征对通行能力的影响以及线形由切线变为平曲线时通行能力的损失.所选取的路段线形包括直线和随后的平曲线.同时,采集了各路段上车流量及速度数据,利用基于基本图的外推法研究流量和密度关系.路段上不同车型的车辆均转换为小客车当量.此外,针对不同情形(切线、平曲线及对应流量损失),分别建立了最佳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切线型道路的关键自变量是路宽、肩宽以及切线长;平曲线道路的关键变量是曲线半径和路宽.通行能力和几何特征关系最佳模型的自变量为曲线半径.本文的模型可用于分析评价农村双车道道路的通行能力,尤其是评价文中所研究路段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预渗氮和预渗碳对 Cr7Mo3V2Si 钢经强韧化处理后所得渗层的扫描断口形态、冲击韧性和硬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Cr7Mo3V2Si 钢的含氮马氏体具有高碳马氏体形态和孪晶亚结构.渗层出现硬度峰值,表面硬度略低,表面硬度受控于残余奥氏体量,可通过冷处理而得到提高.建议对 Cr7Mo3V2Si 钢制冷作模具采用表面改性复合强韧化工艺,以提高使用寿命和改善其破坏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山区公路回头曲线路段的车道偏移行为和轨迹特征,建立了自由行驶轨迹模型;在一条山区复杂线形公路上开展了实车驾驶试验,使用高精度车载设备收集自然驾驶状态下的车辆行驶轨迹、速度和偏移数据;基于轨迹相对位置曲线定义了回头曲线路段左右转车辆的自由行驶轨迹模式;以曲线转角180°为界,建立了回头曲线路段车辆相对位置拟合模型,设计了基于偏移量的自由行驶轨迹计算方法,并以其他道路的回头曲线作为算例进行模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回头曲线左转车辆呈现出4种轨迹模式,右转车辆呈现出3种轨迹模式;车辆轨迹在回头曲线的入弯、弯中和出弯阶段均出现了较大的偏移,偏移量大于40%,此时车身侵占对向车道,不同的轨迹模式具有不同的偏移特征;不同位置所对应的速度与偏移量的分布较离散,当速度折减小于6.5 km·h-1时,驾驶人可以通过占用对向车道来降低回头曲线行驶时的速度折损;基于横向偏移量建立的不同曲线转角下的轨迹拟合模型中,当回头曲线转角约为180°时,拟合模型的精度最大,左转拟合精度介于0.90~0.97,右转拟合精度介于0.65~0.97;当回头曲线转角大于180°时,拟合模型最大拟合精度0.97发生在右转,当回头曲线转角小于180°时,拟合模型最大拟合精度0.89发生在左转。可见,本文建立的轨迹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可为山区公路回头曲线的行驶轨迹预测提供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1000例头颅正侧位X线片对颅底发育进行了研究,测量了颅底宽径和颅底长径,并计算了颅宽颅底宽指数和颅长颅底长指数。在7岁前,颅底长径及颅底宽径无性别差异;7岁后,男性大于女性;17岁时,基本达到成人水平。在14岁前的儿童,颅底宽径增长快于头颅宽径,故颅宽颅底究指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大;14岁后该指数不随年龄变化。颅底长径与头颅长径发育曲线基本相同,故颅长颅底长指数没有年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高速公路隧道不同半径曲线路段的反光环数目对驾驶人曲率感知能力的影响规律; 针对线形诱导标识和反光环2种典型视线诱导方案, 应用驾驶模拟器进行室内仿真试验, 通过测量驾驶人的弯道错觉程度和反应时间来衡量驾驶人的曲率感知能力, 利用Origin软件分析了试验数据。研究结果表明: 改善前, 驾驶人对半径的高估程度大于35%, 反应时间不小于5.46 s; 采用3个线形诱导标识时, 不同半径下弯道错觉程度和反应时间有小幅度降低, 在半径为400 m的情况下曲率诱导效果较好, 弯道错觉程度为6.12%, 说明线形诱导标识可提高驾驶人的曲率感知能力, 但提升效果不显著; 采用3个可见反光环时, 不同半径下弯道错觉程度均小于5%, 且反应时间较改善前降幅大于37%, 说明3个反光环能有效提高驾驶人的曲率感知能力, 同时将反应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 基于Logistic函数拟合分析发现, 不同半径下驾驶人的弯道错觉程度与反光环数目拟合曲线拐点接近3, 且拐点处弯道错觉程度最低, 同时, 不同半径下反应时间与反光环数目成负相关, 且当反光环数目大于4个时, 反应时间呈现收敛趋势, 说明增加可见反光环数目对降低反应时间作用有限, 因此, 推荐使用3个反光环进行高速公路隧道曲线路段视线诱导。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驾驶员在双车道公路回旋线路段转向行为的影响因素,采用驾驶模拟实验收集15名驾驶员在72个不同半径、不同转向和不同回旋线长度的弯道上的方向盘转角信号.运用小波变换将方向盘转角信号的空间序列进行分解,研究自然转向行为和轨迹修正行为依半径和回旋线长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车辆入弯时的自然转向行程和曲线半径、回旋线长度均...  相似文献   

17.
用单光子吸收骨矿分析仪测量了220例健康女性右侧尺、桡骨中、远1/3交界处骨矿量。并拍摄其右侧尺、桡骨正位X光片。结果显示:①绝经女性尺、桡骨骨矿量与年龄和绝经年限呈显著负相关,尤以60~69岁间及绝经15年以上为显著。同时,随着年龄增长和绝经年限增加,尺、桡骨出现远侧段直至全长范围的骨皮质分层,并伴有骨端囊状骨质吸收。②女性骨矿量下降24%以上或尺、桡骨骨皮质分层指数为Ⅲ°以下时,预示可能会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20例听力正常人和100例单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耳间v波潜期差(ILD)和I-V峰间期差(IPLD)。对比分析了在不同声级下,矫正与不矫正v波潜期和用不同方法矫正的结果。发现无论在等感觉级还是在最大峰等效声压级下做ILD和IPLD其结果无统计差异。做ILD时需要对患耳v波潜期矫正,做IPLD时则否。用SClter法和Arslan法矫正的差别只有百分之几毫秒。Selter法简单易行,临床实用。还发现2~4KHZ平均听阈在50dB HL以內者无须矫正v波潜期,大于90dB者则矫正不了。对ILD和IPLD等于零或负值的问题做了讨论,提出需要进一步寻找更灵敏的鉴别指征。当前应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耳蜗电图,眼震电图,蹬骨肌反射等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低速磁浮车辆动力学建模与导向机构仿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低速磁浮车辆结构及其运动学关系基础上,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了含主动悬浮控制的76个自由度的磁浮车辆虚拟样机模型,开展了基于整车动力学的低速磁浮车辆导向机构仿真分析,研究了T形臂、横向滑台及两者之间的运动学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在300 m半径曲线和三转向架结构条件下,为了保证磁浮车辆顺利通过曲线,磁浮车辆导向机构前T形臂长度应大于后T形臂长度,两者比值的优化区域在1.50和2.00之间;车辆头尾T形臂相对于车体的转角幅值大小基本相同,方向相反,对应滑台的横向位移曲线形状与幅值基本相同;同一转向架前后滑台的最大横移量之比等于前后T形臂长度之比。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40例突聋患者进行鼓室探查发现窗膜破裂殊为少见,当与中耳保护功能有关;但是窗区微裂并外淋巴瘘反较多见,其临床诊断与病理组织学特点深值进一步研究。中耳保护功能的机制是听骨链系统的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