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某大型泵闸工程中基坑工程为例,针对水利工程泵闸结构特点,提出不同的围护结构方案并进行比选分析,进而推荐采用多级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围护墙结构。针对推荐的围护墙结构体系进行基坑安全稳定分析及周边环境影响分析评价,经过计算得出该围护结构自身稳定安全系数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能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水闸泵站工程项目日益增多,相对土建工程面言,泵闸工程中机电设备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该文结合朱家浜泵闸工程、纵泾港泵闸工程浅述机电设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针对文一路地下通道位于城市中心区的特点,对文一路地下通道工程中明挖段的两个设计方案进行分析类比,最终确定了功能更好、对周边环境影响更小的方案二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深基坑工程面临的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因此深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分析越来越重要。结合上海软土地区某深基坑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S模拟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并通过现场监测结果对土层参数进行反演,利用反演结果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对后续工况进行预测计算,将预测值与监测值对比分析,进一步检验数值模型的合理性,结果验证了反演所得数值模型的合理与可靠,为上海等软土地区其他深基坑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平原地区泵闸主体的结构型式大多较为相似,而传统的二维设计仍需要逐一设计,且前期设计方案的调整,及施工图阶段的二维配筋图绘制也有大量的修改工作,使得设计效率低下。针对以上问题,考虑采用三维参数化设计来解决。即将同一类型的泵闸建立参数化模型模板,利用该模板通过修改参数可得到同一类型不同尺寸的泵闸,并可直接进行下一步的三维配筋及出图、工程量统计工作。通过某泵闸工程实例,利用BIM软件Micro Station CONNECT建立了该泵闸的参数化模型,定义好通用参数以及约束关系参数,并利用Re Station完成了模型的三维配筋设计及出图、工程量统计工作。结果表明利用三维参数化可以优化平原地区泵闸的全过程设计。  相似文献   

6.
泵闸工程基坑围护,由于影响因素复杂,与常规基坑工程存在诸多不同之处。以上海某泵闸工程为例,探讨上海地区典型泵闸工程基坑围护设计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分析常规围护方案的运用,从基坑围护平面布置、围护结构断面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归泾桥泵闸站是苏州城区防汛设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城市防洪标准提高及热导效应导致短期强降雨量增大,同时河道淤积及违章搭建使得河道过水断面逐年减小,泵闸运行调节水量的能力已无法完成它所担负的防汛任务,急需采取工程措施对该泵闸站进行更新改造并提升等级。该文详细分析了工程要点和施工特点,对基坑施工工艺、混凝土控制和闸门安装及泵型的选择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对于围海造地排水工程,采用一级、二级结合的除涝排水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厦门某新机场二级排水工程是典型填海造地全区域除涝排水工程为工程依托,对二级排水工程排涝泵闸设计研究要点进行了总结探讨。以数值模拟确定工程规模;在无参考标准情况下,类比分析世界各地同类工程,确定了工程挡潮、除涝标准;泵闸总平面布置防洪影响小,工程占地少,工程投资小,管理运行方便;创新采用泵下底涵,减小了闸孔尺度,站身平面布置紧凑。为围海造地除涝排水工程泵闸设计关键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航塘港泵闸是上海浦东片的重要排涝泵闸,主要功能是除涝、防潮、兼顾水资源调度,并与杭州湾海塘共同形成防洪(潮)封闭圈。为保证航塘港泵闸工程的安全运行,拟通过数学模型试验及水工模型试验验证泵闸平面布置和消能防冲设施结构,测试水闸过流能力、泵闸进出水流态及流速分布,分析泵闸运行对杭州湾海域、两侧现状滩面及内河侧河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位于市区的泵闸工程受到场地条件限制和周边环境保护需要等因素影响,基坑设计难度较大,由于工程主体结构坐落于河道上,导致泵闸工程的围护结构不同于传统基坑工程。针对此类特殊基坑特点和难点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基坑设计策略,并结合工程实例的成功应用经验,为类似工程的基坑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排水系统末端建设雨水泵站及调蓄池是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同时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有效途径.随着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越来越多的雨水泵站和调蓄池开始采用合建的形式.现以上海市某雨水泵站及调蓄池合建设计为例,分析泵站与调蓄池合建形式的选择,详细介绍工程设计方案及建成后的运行模式.该泵站设计流量22.2 m3/s,调蓄池设计规模11 000 m3,结合用地条件及周边环境,泵站及调蓄池选用"平铺设置式"方案.针对项目建设用地小、周边环境复杂、景观要求高的特点,将各构筑物同基坑进行集约化布置,采用"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建设一座花园型、海绵型泵站,并结合水力模型、BIM等新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此案例可为其他雨水泵站与调蓄池合建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航塘港泵闸坐落于航塘港与杭州湾交汇处,工程重点保障浦东片防洪除涝,同时兼具水生态环境改善、水资源调度等功能。为了保障航塘港泵闸的安稳运行,基于BIM三维模型技术,采用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工程闸后水流流态,并研究流态优化方案。试验表明,BIM技术可以有效指导物理模型制作,工程采用的优化方案整流效果较好,可减小局部高流速,减轻外河防护强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朝着深层发展,深基坑工程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当基坑达到一定深度后,不可避免地遇到承压水层的突涌问题。其中悬挂式止水帷幕的基坑,对承压水层的处理通常要求按需降压,既要保证基坑抗突涌稳定,同时也要尽可能保证对坑外承压水层产生较小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周边环境复杂、保护等级较高的基坑。利用ANSYS 10.0通用有限元软件中的热分析模块模拟基坑工程中承压水降压的过程,再通过结构模块继承承压水层水头降深结果,将其转换为土层的初始应变,最后经过结构模块的计算分析,得出准确的土体位移结果。为深基坑工程承压水降压设计以及对周边环境影响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乡建设的逐步发展,受道路红线限制,传统中小型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方案越来越单一。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城市道路的整体效果,基于此,结合工程实例对中小型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进行实践探究,通过增加道路横断面的多样性,提升道路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中立交与周边建筑及环境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立交在解决城市交通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构建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的和谐关系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该文结合南宁市会展立交规划与设计项目,对城市立交的布局、规划条件、交通功能、用地及环境条件和方案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城市立交规划设计中如何处理好立交与周边建筑和环境关系的意见和建议,并在该项目中实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既有城市立交桥往往通行能力不足,为缓解不断增加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多的立交拼宽桥工程得以实施,而其设计建造的限制条件却非常多。以郑州某立交改造工程为例,总结了桥梁设计原则与思路,详细阐述了工程的限制条件和设计方案,提出了多种拼宽桥挠度控制的方法,并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模拟桥梁方案,进一步比较分析了各种提高钢箱梁刚度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最后得出最合理的结构方案,对类似城市拼宽桥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全包型防排水系统和半包型防排水系统的特点及适用条件,依托深圳市轨道交通8号线梧沙区间隧道,对隧道的防排水方案设计进行研究。运用迈达斯GTS软件对不同高度水头的隧道半包型防排水结构进行渗流分析,得出孔隙水压力分布规律和隧道涌水量大小。根据相关的理论分析,验算防排水方案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梧沙隧道施工阶段正常涌水量为4 326 m3/d,排水装置符合其排水需求;半包型防排水体系施工方便,受力更好,但对周围环境会有一定的影响,适用于高水头,围岩等级较好的情况;全包型防排水结构对环境几乎无影响,但施工较困难,适用于低水头,围岩等级较差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进出场道路作为机场主要的集散通道,其合理性对机场的高效运行,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方法,以机场和周边客流量为基础,确定进出场道路的规模,并利用模型对进出场道路方案与周边路网适应性进行评价,保证进出场道路方案的合理性,对类似项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紧凑城市立体化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城市人行连廊已成为城市步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苏州高新区狮山会议中心人行连廊为例,对其总体设计方案、幕墙设计方案进行了论述,并对钢桁架结构受力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人行连廊钢桁架结构强度、挠度及自振频率满足规范的各项要求,确保了整体结构的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20.
现代城市道路工程的设计方法应从工程整体结构、功能效率和环境适应性、社会和谐性等要求出发,同时注重工程系统的集成性、创新性、科学性、经验性、社会性、公共性、效益性和风险性等特点,在继承、扬弃和发展传统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将现代设计方法深化和升华为开放、动态、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法。开展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哲学方法研究,有助于建设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城市道路工程的本质、来源、有效性、合理性、增长模式以及知识与实践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也有助于建设者在设计过程中更自觉地把握和运用系统的概念、工具和哲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