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文安  冯春萌  孙辉  韦永奎  李雍友 《公路》2022,67(2):206-211
互通立交形式多样,施工工况复杂,利用建筑信息化技术(BIM)三维可视化、信息高度协同共享、全寿命周期管理等优势有助于提高互通立交施工的质量和效率.以某高速公路枢纽互通立交工程为依托,制定了立交工程BIM建模体系,探讨了BIM技术在碰撞检查、工程量统计、施工仿真、可视化交底、模型渲染、电子沙盘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了突出的效...  相似文献   

2.
从自然条件、立交节点、交通现状及规划等方面介绍了深圳市盐港东立交工程的建设条件。根据项目区域特点及道路交通特性,全面分析了该互通立交工程方案设计的关键因素,对位于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盐港东立交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并全面介绍了立交总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吴彩官  吴宇航  周辉 《上海公路》2023,(4):178-185+191+213-214
随着现如今城市工业布局调整,作为交通节点的已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由于交通需求的增加和复杂的路网状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尤其是在大流量条件下,该类立交改扩建的需求更为迫切。以杭甬高速柯桥互通立交改建工程项目为依托,通过对杭甬高速公路及柯桥区城市路网规划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其交通量进行预测,在需要增加北部区域交通流转换节点的总体方案下,通过综合考虑交通流量、经济性、施工难度、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了改建互通的选型及施工期间的保通方案,以期为今后类似互通方案的改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孙丹  杨军超  李星  吴善根 《公路》2022,(5):75-81
在保证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进度的前提下,为最大程度降低对改扩建公路及周边区域交通的影响,以高速公路“四改八”工程为例,对改扩建施工期较复杂的互通式立交的交通组织进行了研究。在结合相关标准、规范对高速公路改扩建互通式立交施工期保通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改扩建施工期分流和保通两种交通组织模式进行了方案研究。分流方案以深圳市某条高速公路改扩建为例进行说明;保通设计研究为便于说明和理解,以单喇叭互通式立交为例,针对不同施工类型的互通式立交施工期的交通组织方案进行分类归纳,重点对互通跨线桥和匝道端部施工时需配套的交通保通设计进行研究。相关思路、具体案例可为国内类似项目的交通组织设计提供经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有大量山区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其显著特点是地形复杂、规模巨大,做好互通立交设计成为提升地方高速化服务功能的重要环节。在这类互通立交设计中,需重点考虑互通立交连接线的布设,连接线设计合理性对项目造价及服务功能均有较大影响。文中介绍了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特点及设计思路,通过实例分析了这类互通立交设计方案的提出及比选过程,总结了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连云港后云台山互通式立交设计项目,分析比较了互通的功能和形式,提出了2套适用于山海结合部位复杂地形的全定向Y形互通设计方案,并从技术指标、工程规模和占用土地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选,探索了复杂因素控制条件下3路互通立交的设计思路和选型问题.  相似文献   

7.
结合芜湖市大茆立交工程全封闭施工保通方案的设计情况,从"内部疏导、外部诱导、特殊交通保障和交通安全措施"等多方面分析,探讨城市立交改造中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的设计要点和思路,供类似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8.
沪蓉国道主干线支线重庆忠县至垫江高速公路太平互通式立交是长梁高速与忠垫高速交通转化的大型立交枢纽工程。立交区域水文条件复杂,排水困难。结合互通区施工图设计和现场施工实际情况介绍互通区排水系统设计,为山区高速公路立交排水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作为交通转换节点的互通式立交是高速公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扩建过程中,如何保证各方向交通流的正常行驶、减小因扩建施工对交通流的影响、保证道路行车畅通安全成为扩建施工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以京港澳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中的永年互通为例,对高速公路中常见的单喇叭形互通式立交改扩建工程施工期间的路基、路面、桥梁等方面交通组织进行了论述,可为其他改扩建工程中互通式立交的施工期交通组织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受城市规划、地形和既有设施等控制因素的限制,其互通设计难度大且设计过程复杂。针对渝遂高速公路扩能项目(北碚至铜梁段)中起点歇马枢纽互通和主线收费站的方案设计,从功能、工程规模、施工难度、各部门意见等方面分析隧道和收费站在净距受限条件下,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方案设计思路,并通过对4个设计方案的综合比选,将综合评价最优的方案Ⅳ作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逐渐完善,城市核心区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建设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亟需探索新的保安全、少搬迁、轻影响的施工方法,为极复杂环境下地下车站施工提供技术储备。以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凤凰池站4号出入口过街通道,金牛山站2号、3号出入口过街通道、省立医院站—东门站(原塔头站)区间工程为实例,探索顶管法在城市中心轨道交通施工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三个过街通道和一个渡线段工程的周边环境、工法比选、施工重难点、周边环境保护措施,经工程实践,该工程达到了减小占用场地、降低施工对城市环境影响,并控制地面和管线变形的施工要求,实现了绿色、环保、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有限城市空间的集约利用,同一地下空间多个项目共建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以上海地铁14号线龙居路站与东西通道共建项目为例,研究了地下三层车站与市政地道在复杂周边环境、复杂共建节点、大基坑深度条件下的若干设计难点,提出了针对性的设计方案,以期为相似工程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城市地下管线扩建、改造工程量不断增加,城市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给排水管道的修复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由于非开挖施工具有对道路交通和周边环境影响小、施工效率高等优点,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地下管线改、扩建工程,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使用。介绍了国内外几种主要的检测和非开挖修复技术,对提高城市排水管网管理与维护效率有着明显的作用,有助于增强城市排水管网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上海某海塘位于隧道上方,由于渗透破坏和堤身土流失等原因,造成坡面塌陷,栅栏板悬空、错断,亟需进行维修加固。为保障施工安全,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海塘维修加固施工对于下部隧道位移的影响。计算过程分为抛石施工、高压旋喷桩施工两个阶段,计算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对于隧道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某在建城市地下综合体项目的异型段结构设计理念及计算分析。该项目为超大型城市地下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180万m2,为浅埋式箱型混凝土结构体系。该项目的关键点设计在于道路合流和分流点位置大跨度异型段的处理,对此提出采用密肋箱型截面结构计算分析,证明了使用该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希望能为类似项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易荣  贾开国 《隧道建设》2022,42(12):1977-1984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中国提出了“双碳”战略目标。科学系统地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将为碳源减排与碳汇增容提供有力支撑。首先,基于地下空间的自然资源属性和人工建筑属性,提出地下空间2种减排增汇方式: 其一是利用地下可再生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其二是利用地下空间置换地表土地增加城市生态绿地。然后,以具体实例和数据支撑,多角度分析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与“双碳”战略目标关系,即: 提升碳吸收能力;降低能耗、储碳固碳;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最后,提出“双碳”战略背景下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即: 工程建设转向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平面扩张转向地上地下协调发展、工程施工转向低碳生态技术、单一资源开发转向统筹复合利用。  相似文献   

17.
郭陕云 《隧道建设》2014,34(9):815-822
在分析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环保优势及其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水土流失、地表沉陷、爆破振动、"三废"危害等)的基础上,着重提出减少隧道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的对策:1)从长计议,合理加大工程投入,适当提高设计与施工标准;2)设计、施工要查明水环境,保护水资源,重视地质预探预报工作;3)正确认识"长隧短打";4)较大幅度地提高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机械和专业化水平;5)做到"达标排放",强调工程材料无公害;6)防灾、救援设施和管理制度必须完备。希望有关方面进一步重视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环境问题,力争做到积极开发、合理利用、精心构筑、科学运管。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投资大、施工周期长、影响面广的综合项目。由于线路一般设在人流密集的城市建成区,且沿街道路埋地(地铁)或架空(轻轨)铺设,因此在建设期间对城市的交通、环境及市政管道的影响较大。由于地铁车站、区间等工点的覆土通常为2~6 m,占地面积大,一般采用明挖施工,这对同处于浅层地下空间的重力流污水管道的影响很大。该文通过分析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对污水管网系统迁改建设、运行等方面的影响,结合部分典型设计案例,提出优化建议及措施,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基本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黄浦江上游堤防管辖范围内不断有各类市政公用管线排入,由于管线信息滞后,造成上游堤防在养护、加固、大修等施工过程中因管线造成设计变更、工期延长、隐患风险加大,项目成本难以控制等现象.基于上海市黄浦江上游堤防管辖区域内的管线普查资料,设计和开发了黄浦江上游堤防管辖区域综合管线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堤防管线信息的动态综合管理,为堤防设施及附近市政工程、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快速、准确、完整的管线信息,为提高堤防的管理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董文明 《路基工程》2016,(1):186-190
针对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阶段安全风险管控问题,提出了地下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控制技术标准体系:一是针对周围环境与地下工程关系的风险分级和识别标准;二是在环境调查与岩土工程勘察基础上的安全风险控制设计标准;三是综合、监测、巡视这三种预警形式相结合的安全风险预警体系以及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