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建荆岳铁路对东洞庭湖自然保持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荆州-岳阳铁路约46.52km路段位于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内,分析和评估铁路建设对保护区的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和保护区野生动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荆岳铁路建设对保护区的影响相对较小,不会影响保护区的整体功能。针对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提出生态保护措施和建议,以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破坏和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2.
铁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铁路建设项目作为大型非污染型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和难点,对其评价体系研究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础.本文就铁路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城市火车站区生态影响,从生态学、景观生态学、视觉美学和相容性4个评价准则展开讨论,依据不同评价主体的生态环境特点、服务功能和社会特性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提出铁路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城市火车站区3个敏感地带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最后以新建铁路白河至和龙段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为例,对指标体系应用及综合评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建茂湛铁路对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建茂名至湛江铁路于DK68+450-DK68+700以石门特大桥的形式穿越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文简要介绍了茂湛铁路、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在对保护区红树林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等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和评估了铁路建设对保护区的生物资源、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认为茂湛铁路建设对保护区的影响相对较小,并提出了减轻影响和生态恢复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环保选线是保障铁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受工程地质、城市规划、在路网中的地位等多种条件的限制,难以绕避所有环境敏感区。本文简要阐述了宜万铁路通过省级“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在穿越保护区核心区不可避免的条件下,首先是弄清楚中华鲟繁殖的生态特性、产卵场分布,多方案比较后选择了影响相对较小的桥梁方案;其次是明了穿越河段的生态地位,是否具有桥梁通过和调整为实验区使铁路合法通过的可行性;第三是制订有效、操作性强的减缓措施和监控方案,为环评报告最终通过环保总局的批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具备状态监视功能的E235系电动车组概况及东日本旅客铁路公司构建的车辆监控维保体系.  相似文献   

6.
朱涛 《铁路航测》2012,(2):70-74
新街至恩格阿娄至陶利庙铁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境内,线路东接包西铁路,途经呼吉尔特等矿区。通过对包西铁路可能接轨方案的研究,结合沿线地形及工程地质条件,重点就线路走向与矿区的合理关系问题、线路走向与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综合比选论证,并基于线路穿越资源富集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综合优化研究,提出了合理的线路接轨及走向方案。  相似文献   

7.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拟建哈齐铁路客运专线不可避免要穿越扎龙自然保护区范围。本文重点从环境保护和工程可行性角度,多层次多角度研究分析了拟建哈齐铁路穿越保护区最适宜的选择线位,对工程前期可行性研究重大选线方案提出了较好的指导意见,为减少建设工程扎龙保护区的影响降到最低,实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当前,由于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大力推进,自然保护区数量、面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铁路工程由于其受工程地质、技术条件、经济据点等因素影响,有时难以绕避自然保护区。本文结合新建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将铁路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以及针对影响采取的科学防范措施和对策做以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工程开工的消息引起世人的关注。这不但因为青藏铁路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还因为这条铁路将穿越可可西里和三江源两大国家自然保护区。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是否会对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迁徙、繁衍造成威胁?是否会给长江源沱沱河的特殊生态功能带来破坏?  相似文献   

10.
<正>12月16日,华东集团江西分公司成功中标常益长铁路钢材1.65万t。常益长铁路线路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处在长株潭城市群以及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长株潭—益阳—常德城镇产业聚合带,西起常德市,东至长沙,全长189.8km。江西分公司在华东集团工程物流事业部统一协调指导下,持续关注常益长铁路规划建设情况,密切沟通业主单位、建设单位,深入了解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发挥  相似文献   

11.
对国内外路域生态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按照铁路生态防护类型、环境影响评价和铁路路域微环境的状况,对铁路路域生态系统进行分类,并对其结构、功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南、北方区域铁路路域生态系统构建的对位配置,干旱、半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生境构建体系和脆弱生态区的保护性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暑运期间全路不同类型旅客列车空气质量状况。方法参照相关卫生标准和规定,采取统一的动态监测方案。结果各监测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空调旅客列车以CO2超标最严重,且车厢内CO2的监测值与超员人数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389,F=125.59,P<0.01)。结论暑运高峰期空调列车的空气质量值得关注,应进行相应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全路空调旅客列车的车厢空气质量。方法参照相关卫生标准,采取统一的监测方法。结果空调旅客列车车厢内CO2、可吸入颗粒物、细菌等指标均存在超标的问题。且这些指标随上座率的增加,合格率降低。结论旅客列车车厢空气质量应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数据沼泽"日益突出的问题,从铁路数据服务平台存储架构层面提出一种新的顶层设计。该设计包括存储组件分区管理模块、全链路存储组件监控模块、无感存储组件访问中间件模块3个部分。存储组件分区管理模块根据数据的数据类型、使用频度、应用场景等方面,灵活将数据存储在高性价比、高可靠的各个存储组件中;全链路存储组件监控模块提供数据全生命周期流转过程,实时监控各类数据在存储组件中的存储状况;无感存储组件访问中间件提供无感、跨组件的数据访问服务。并结合铁路数据服务平台应用实例,更直观地描述数据在平台中的存储、管理及访问,使得"数据沼泽"问题在铁路数据服务平台中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物资存储质量影响维修成本、效率。维修所需备品备件品种繁多,规格不一。针对备品备件特点,提出集成化、自动化立体仓库存储工艺系统,介绍消防要求、设备需求及功能,以提高存储效率和存储空间,为轨道交通资源共享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面式储能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中回收和利用再生制动能量的有效方式之一,可实现节能、稳压、削峰和紧急牵引等功能,储能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是实现这些控制目标的基石.首先简要介绍地面储能系统的组成与控制构架;然后,基于设计思路和问题目标归纳总结地面式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不同类型能量管理策略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地面式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策略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通过对现在和未来能量管理策略进行探讨,为地面式储能系统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重要作用,说明制动能量的处理方式已成为轨道交通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对1500V直流供电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再生制动能量的储存利用提出一种新型设计方案,分别介绍国外轨道交通制动能量储存装置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现状,提出应用于1500V直流供电系统的多模块化制动能量处理方案,设计出硬件电路、系统方案和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18.
以P87C591单片机为核心设计车载数据采集子系统,采用LabWindows/CVI软件开发地面机车运行状态回放子系统。车载子系统可以采集并存储机车运行状态的重要数据,并通过地面计算机对存储数据进行回放,直观地反映出机车运行状态,为检修人员进行故障诊断提供了依据,提高了检修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以古冶站为例,通过对该站卸车情况的调查,从改变硬件设施、增设卸车线路、优化运输组织、制定调卸车预案、预储接卸能力、发挥区域协作能力等各方面,提出提高卸车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动车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模型研究工作围绕动车组运维数据开展。数据是动车组PHM模型的驱动力,数据计算是动车组PHM模型的核心。文章从动车组PHM模型应用现状出发,对动车组PHM模型数据架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了动车组车载信息无线传输系统(WTDS,Wireless Transmission Device System)数据清洗及存储等关键技术,提升了PHM模型源数据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